亮点与吐槽,iPhone 17 系列真的把“牙膏”挤爆了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23:19 1

摘要:要知道,ProMotion技术最早于2017年随着第二代 10.5 英寸 iPad Pro 亮相。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ProMotion 技术是 iPad 专属。一直到 2021 年,苹果才在 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一点,“科技届春晚”如期而至,苹果举办秋季新品发布会。

发布会之前的众多爆料就足以吊足广大消费者的胃口,很多网友表示:“这次苹果可是把‘牙膏’挤爆了。”

苹果这回真的把“牙膏”挤爆了吗?《海峰看科技》在看完整场发布会后,来和大家好好唠唠这iPhone 17 系列,到底有啥亮点?当然,该吐槽还是要吐槽的。

iPhone 17:近几年最香的标准版iPhone?

先来看看标准版的iPhone 17。

首先,在屏幕方面,全新出炉的iPhone 17相较上一代,屏幕大小由6.1英寸增大到了6.3英寸。

最值得iPhone用户激动的是,千呼万唤的高刷终于落地iPhone 17!支持1 Hz -120Hz自适应刷新率,也就是苹果的ProMotion 技术。

要知道,ProMotion技术最早于2017年随着第二代 10.5 英寸 iPad Pro 亮相。不过,在最开始的时候,ProMotion 技术是 iPad 专属。一直到 2021 年,苹果才在 iPhone 13 Pro 和 iPhone 13 Pro Max 这两款手机上首次引入了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时隔四年,四代手机更迭,才将高刷实装到标准版iPhone里,苹果挤牙膏的水平真是高……讲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看来是库克将60Hz屏幕的库存清完了。

再来看看性能和续航。

在芯片方面,还是延续苹果的传统惯例,在新一代iPhone上搭载了A19芯片。

具体来看,该芯片基于台积电 3nm N3P 工艺打造,内含6 核中央处理器、5 核图形处理器配备神经网络加速器、16 核神经网络引擎,以及硬件加速光线追踪。

根据苹果数据显示,A19芯片在GPU性能方面,相较前代提升了2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芯片升级,在GPU中添加了神经网络加速单元,也就是下图框出的部分。再配合上苹果的MetalFX技术(苹果的“画质增强工具”,可实现超分辨率渲染等),可以预期,iPhone 17 标准版,或将可流畅运行以往仅 Pro 机型才能驾驭的3A 手游。

在续航方面,iPhone 17视频播放时长最长可达 30 小时,相较前代增加8小时,并且支持40w快充,官方数据显示20分钟即可充到50%电量。

尽管续航方面升级不小,但依旧无法改变iPhone的充电与续航一直饱受消费者诟病的事实。早在 2018 年,华为 Mate 20 系列手机就已经支持 40W 快充。快充技术发展至今,200W甚至320W快充都成熟商用,对于国产手机来说,40W快充这项技术早已被淘汰,苹果这边才姗姗来迟,真是一言难尽。

吐槽完续航,咱们继续来看iPhone 17的影像能力。

后置摄像头搭载4800 万像素融合式双摄系统(主摄+超广角),视频拍摄支持4K 杜比视界,最高可达 60 fps。

让笔者眼前一亮的还要属前置摄像方面的创新。iPhone 17的前摄采用了一块方形的Sensor,面积为前代的两倍。

得益于方形Sensor,留出了画面裁切的空间,iPhone 17可以实现在保持手机竖屏自拍的同时,拍出横版照片。

以上就是笔者提炼出的iPhone 17的亮点,还有一些细节没有详细展开,比如更耐磨的屏幕;移除了128GB版本,直接256GB起步等。

大家觉得这代苹果标准版手机如何?笔者认为,iPhone 17可能是近几年来,最香的iPhone标准版了。无论是高刷的下放,还是影像方面的创新,亦或是存储容量的提升,全新iPhone的牙膏终于多挤出了一些,虽不能说诚意十足,但纵观前几代iPhone标准版,加量不加价的5999起售价,还是值得一个“香”字的。

iPhone 17 Air:还需观望,国行=鸡肋?

作为iPhone此次发布的全新机型,主打轻薄的iPhone 17 Air表现如何?我们展开来看。

iPhone 17 Air薄至 5.6 毫米,轻仅 165 克,是迄今最薄的 iPhone。

苹果扬言,要用最薄的 iPhone 身形,迸发 Pro 级强悍性能。iPhone 17 Air搭载6.5 英寸大屏,内置 A19 Pro芯片。

轻薄型的手机难在封装,如何平衡好轻重薄厚与性能的“既要又要”,是手机厂商面对的难题。苹果是如何解决的呢?

为了给下方电池留出足够的空间,iPhone 17 Air将主板部分集中在了摄像头模组凸起的地方。不难想象,这样的设计必将导致iPhone 17 Air“头重脚轻”。这点笔者要吐槽了,尽管机身轻薄了,但头重脚轻真的会带来舒适的握持感吗?此外,关键原件都集中在上方的小区域内,这要是玩游戏,散热能不能跟上?这点值得观望。

可见,为了轻薄iPhone 17 Air牺牲不小,具体牺牲了啥?

首先,显而易见的就是电池容量,官方数据显示iPhone 17 Air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27 小时,续航时间大概与前代iPhone 16 Pro持平。虽然苹果不在官网显示电池具体容量是“惯犯”了,但根据科技媒体 MacRumors 报道,欧版 iPhone 17 系列的电池容量数据已基于欧盟能源标签法规要求公布,iPhone 17 Air配备 3149mAh 电池。同时,有爆料称,国行 iPhone 17 Air 额定容量为3036mAh。

其次,牺牲的就是扬声器了。尽管苹果在发布会上没有提及,但根据科技博主“极客湾”的在现场的上手视频显示,iPhone 17 Air底部并没有扬声器开口,仅在手机上方听筒处留有扬声器,这对于一些消费者,尤其是游戏玩家,可能会成为“雷点”。

最后,iPhone 17 Air最初的设计是为了“eSIM – only”,也就是仅支持eSIM。对于国行来说,仅中国联通支持eSIM。基于eSIM普及程度不高的我国国情,再加以7999起售的价格,或许iPhone 17 Air在中国市场会成为“鸡肋”般的存在。不过,换个角度想,是否可以期待iPhone 17 Air成为中国联通的eSIM业务的爆发点?

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苹果开始“补课”散热

大杯和超大杯的iPhone 17 Pro& iPhone 17 Pro Max有有啥亮点呢?

在外观方面,苹果不再沿用钛金属外壳,而是采用了一体成型的热锻铝金属作为机身材质。

按理来说,采用更易染色的铝金属,Pro和Pro Max版本应该推出更多好看颜色的机身,然而此次推出的三款颜色,就笔者个人来讲,着实没有被惊艳到。

在性能方面,Pro和Pro Max版本均采用与Air版本相同的A19 Pro 芯片,具体来看,内含6 核中央处理器、6 核图形处理器配备神经网络加速器、16 核神经网络引擎、硬件加速光线追踪。该芯片的性能较A18 Pro提升40%,芯片缓存和内存也进一步增大。

在续航和散热方面,Pro版本视频播放最长可达 31 小时,Pro Max则最长可达 37 小时。散热是发布会上的重点提到的,本以为苹果采用了啥最新黑科技,结果一看才发现,苹果终于用上了安卓阵营三年前就已普及的VC均热板。

从苹果突然在散热方面堆料,可以推测,随着硬件性能、功耗的提升,散热成为苹果不得不“补课”的短版。

说回影像方面,iPhone 17 Pro和 iPhone 17 Pro Max的摄像模组采用4800万像素融合式主摄+4800万像素融合式超广角摄像头+4800万像素融合式长焦摄像头组合。

有意思的一点是,在苹果官网,可以看到苹果表示其变焦镜头“最高达8被光学品质变焦”。翻译翻译啥叫“光学品质变焦”,其实就是等效光学变焦,看来苹果也开始玩起文字游戏了。

iPhone 17 Pro售价8999起,iPhone 17 Pro Max售价9999起。相较标准版的提升,这次的大杯和超大杯反而没有那么香了。

写在最后:

整场发布会看下来,我们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苹果这回真的把“牙膏”挤爆了吗?

笔者认为挤得比以往多了,但没到“爆了”的程度。而这又迎来更进一步的问题:为什么苹果开始“补课”了?

无论是高刷落地标准版iPhone、快充提升至40W、还是移除128GB版本、搭载VC均热板等一系列操作,我们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苹果正在加紧“补课”,加快追赶安卓阵营的步伐。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苹果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近年来,华为的回归更是给苹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据爆料,有望在今年第4季度发布的华为Mate 80 系列,将搭载了自研麒麟9030芯片,虽然量产工艺传言是定格在5nm,但通过异构计算、多核并行以及AI加速等技术手段,在性能上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同时,其他手机厂商的旗舰手机也将陆续发布。小米16系列预计9月底发布,将全球首发高通第二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骁龙8 Elite 2)。

手机芯片竞争已然进入新阶段,苹果在芯片上的领先优势早已不是一骑绝尘的态势。反观影像、续航等方面的性能,安卓阵营早就甩开了苹果。

此外,近年来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强调“Mobile AI”这一概念,也就是移动AI。本地化 AI 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对于苹果,AI在中国的本地化部署受限于政策,理解中文的语义和语境方面又存在先天短板,苹果的Siri 在本地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苹果,如今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7.4%急剧下滑至13.7%,跌至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四位 ,被华为、小米和vivo全面超越。这背后,是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它们在技术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上全面赶超,性价比还更高,让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基于上述的挑战和困境,苹果“挤爆”牙膏,是一个不正确的说法,只能说被逼的,是市场上良币驱逐劣币的必然结果。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苹果只有积极求变,才能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保持领先,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来源:黄海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