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华为Pura X系列手机发布前夕,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一句"人人都能买得起"的言论。短短一句话,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网友纷纷猜测:"难道华为要出2000元档的旗舰机?""不会是3000元就能拿下吧?然而当发布会揭晓价格时,现场一片哗然——Pura X起
在华为Pura X系列手机发布前夕,余承东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一句"人人都能买得起"的言论。短短一句话,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网友纷纷猜测:"难道华为要出2000元档的旗舰机?""不会是3000元就能拿下吧?然而当发布会揭晓价格时,现场一片哗然——Pura X起售价定格在7499元。社交平台评论区瞬间被"余大嘴又吹牛""说好的亲民呢"刷屏。
这场定价风波背后,暴露出手机行业残酷的现实。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占比不到30%,3000元以下市场才是兵家必争之地。余承东的营销话术精准击中大众对"高性价比旗舰"的期待,却忽视了华为冲击高端市场的战略转型。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认为余承东没有兑现承诺,“大嘴”称号名副其实。
一、兑现承诺:智能汽车业务上演绝地反击
正当舆论场对余承东口诛笔伐时,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悄悄交出一份炸裂的财报:2024年该业务营收突破263.53亿元,同比暴增474.4%,提前一年实现盈利目标。
这些数字背后,是余承东带领团队在汽车领域长达五年的蛰伏。2019年上海车展,华为首次展出MDC智能驾驶平台时,台下观众席传出"车企怎么会用手机厂的系统"地调侃。而今天,搭载华为ADS 3.0的车型已覆盖30万-60万元价格带,高阶智驾系统日均激活时长突破90分钟。某新势力车企高管私下感叹:"华为用做手机的生态思维做汽车,把智能座舱的体验标准拉高了至少两年。"
三、"余大嘴"能力强,但营销方式不够接地气
翻看余承东的职场履历,会发现这是个把"不可能"变成"常规操作"的狠角色。2012年接手手机业务时,华为终端年营收不到50亿美元,他立下"三年超苹果"的军令状,结果2015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就突破1亿台。2020年遭遇芯片断供,他力排众议推出"鸿蒙+4G"方案,硬是在5G时代杀出血路。就连多次"打脸"的汽车业务,也最终兑现了"帮助车企造好车"的诺言。
但这位技术出身的华为高管,似乎永远学不会"低调"二字。从"碾压特斯拉"到"遥遥领先",余氏金句总能引发两极分化。心理学专家指出,这种"夸张式营销"本质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在信息爆炸时代,只有极致化表达才能穿透用户心智屏障。但副作用同样明显:当消费者发现"领先幅度"没有宣传中那么大时,反弹会更剧烈。或许余承东需要向雷军取经,当年小米冲击高端市场时,雷军亲自上阵拍vlog展示工厂流水线,用"理工男"的诚恳化解价格争议。
四、写在最后
当余承东在问界M9发布会上上哽咽着说:过去四年多遭遇了四轮制裁,业务跌入谷底,极端困难,但我们挺过来了,没有死掉,熬过了最困难的寒冬。台下掌声雷动。这位53岁的"华为狼王",用智能汽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再次证明自己不只是"发布会上的脱口秀演员"。但消费者市场终究是感性认知与理性价值的角力场,如何在技术突破与用户预期之间架设沟通桥梁,或许是余承东下一个十年要破解的终极课题。
正如某位博主评价的:"老余就像华为的'破壁人',总能用激进策略撕开市场缺口。但想要真正赢得人心,或许该学学任总那句'板凳要坐十年冷'。"毕竟,在智能汽车这个万亿赛道,比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让每个普通消费者真切感受到:"这家企业,真的在为我创造价值。"
来源:秋天的田野金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