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数统学院实践队进基层记录“优师计划”毕业生青春感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21:05 3

摘要:“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的眼睛,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是‘教育的接力棒’,也明白了‘毕业后我就成了你’这句话的分量。”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5届毕业生宋黄锦,如今已是安徽安庆潜山中学数学教师,近日,她在接受母校实践团队采访时感慨道。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的眼睛,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是‘教育的接力棒’,也明白了‘毕业后我就成了你’这句话的分量。”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5届毕业生宋黄锦,如今已是安徽安庆潜山中学数学教师,近日,她在接受母校实践团队采访时感慨道。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雷锋驿站”理论宣讲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安庆潜山市、阜阳阜南县等地开展实践:一边在基层学校支教,一边走访聆听该学院首届“优师计划”41名毕业生讲述初心与坚守故事。

“你们现在站上讲台的感觉怎么样?”“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在潜山中学的教师办公室,实践队队员与宋黄锦展开交流。

“我遇到过很多好老师,他们让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宋黄锦对队员们说:“真正当了老师才发现,这三尺讲台比想象中更重。它装得下孩子的未来,也装得下家乡的希望。”她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不仅是身份的转换,更是一场理想之路的践行。

宋黄锦毕业时在安徽师大图书馆留影。安徽师大数统学院团委供图

在阜南县一中中岗校区,数学与统计学院毕业生刘昊刚开始为高一(9)班代课。“我要竭尽所能,带他们走向有光的地方。”他模仿大学老师板书时的严谨,借鉴辅导员管理班级时的细致,甚至尝试复刻高中班主任营造的课堂氛围。

实践团队调研中发现,基层教育不仅需要知识传授,更需情感的注入和视野的开拓。在支教课堂,队员们带学生用几何模型搭建“梦想小屋”,通过数学故事讲解函数变换,原本沉默的课堂渐渐有了笑声。“有个男孩之前从不举手,后来却追着老师提问。”队员李玉涵回忆,那一刻,自己明白了教育真正的意义是“点燃”。

这与刘昊同学的感悟不谋而合。“乡村教育不缺‘教’的人,但缺‘陪’的人、‘懂’的人。”他在班级里推出“心灵周记”,学生可以匿名写下烦恼;他模仿大学心理课上的“情绪盒子”,让孩子把心事画成彩色的符号。“或许,他们不需要完美无缺的老师,更需要一个愿意看见自己的人。”刘昊说。

刘昊在基层学校组织辩论赛。安徽师大数统学院团委供图

十天支教、六场访谈、四所学校的走访,让队员们重新理解了“教师”二字的重量。一名队员在日记中写道:“我看到宋黄锦学姐在作业本上一笔一画写评语,刘昊学长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的身影……所谓‘优师’,不仅是教学优异,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责任。”

“学长学姐们的故事,让我看到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接力,而我们正在接力之中。”实践团队负责人说。

自2021年国家实施“优师专项”计划以来,安徽师范大学培养并输送了一批批毕业生至基层学校。“社会实践团队进行支教和访谈,是一场生动的‘师范教育第二课堂’。”安徽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芮先红表示,“我们希望青年学子在一线教学中理解教育公平,在毕业生身上看到责任担当。这才是‘优师’真正的内涵——优在情怀、优在担当、优在坚守。”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