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AI当作“心理树洞”可行吗?精神科专家分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3 19:58 1

摘要:对于一些青少年开始将AI视作自己的“心理树洞”,专家认为AI不会出现评价、不接纳等容易引发压力的表达,但也无法提供真实社交中很多社会化的学习机会,因此不宜沉迷。

明天是清明节气。今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春季传染病、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释疑。

医生介绍,春季情绪易波动,精神科就诊患者也有所增加,人们需要学会调整自我情绪,必要时就医求助。

对于一些青少年开始将AI视作自己的“心理树洞”,专家认为AI不会出现评价、不接纳等容易引发压力的表达,但也无法提供真实社交中很多社会化的学习机会,因此不宜沉迷。

手足口病4月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春季到来,家长们开始关注手足口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顾名思义就是孩子的手、足、口腔的皮肤、黏膜出现了病变,主要的表现是早期发烧,后期有皮肤黏膜的改变,包括皮肤出现红点,有的伴有疱疹的出现。通常来说,手足口病很少出现合并症的情况。假如孩子在出现手足口病的时候伴有腹泻的症状,有个别儿童会出现脱水,极个别、极罕见的会合并病毒性脑炎。

近些年,我国的手足口病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流行强度比较高,但是重症的比例已经明显下降,2024年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手足口病中重症的比例和2009年-2019年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97%。

手足口病从4月份开始就呈上升趋势,第一个高峰是在5-7月份,第二个小高峰是在10-11月份,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但最主要的人群还是集中在6个月-5周岁这个年龄段。监测分析发现,1周岁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周岁。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出现了多种肠道病毒共同流行的情况。不过,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一是要保持手卫生。因为这个病毒主要是通过眼、口、鼻侵入机体,所以保持手卫生非常重要。二是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飞沫可以传播疾病,如果保持空气新鲜,就可以减少这个疾病感染的风险。三是在流行季节,孩子尽量减少聚集。四是尽量避免接触手足口病的患儿。患上手足口病在发病第一周时传染性最强,如果一个孩子患上这种疾病,其他孩子要尽量避免接触患儿。五是接种疫苗。目前有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了这个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

春季情绪易波动,精神专科患者增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介绍,春天情绪波动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这个时候往往去精神专科就诊的患者会增加。现代精神医学认为,人类的视网膜中有一种感光细胞,它会感知光照的变化,进而把这个信号传递到大脑中,有一个部位叫作视交叉上核,传递到这个部位就会调节生物节律,进而去调节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分泌,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或者褪黑素,是来调节睡眠以及情绪的。春天光照时间增强了,人类的生物钟面临一个再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有可能就会出现神经递质分泌紊乱,进而出现情绪上的变化。相比抑郁,春天情绪亢奋、急躁更为多见。

调整情绪有很多办法。首先是调整睡眠,让人体的生物节律和大自然的节律相一致。冬天通常是早睡晚起,春天相对可以晚睡早起,增加活动的时间。其次是增加与大自然和他人的互动,多参加户外活动,多进行人际交往。如果情绪波动过于严重,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或者情绪亢奋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要及时就医。

AI对谈不能取代真人互动

随着AI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变高,一些青少年开始将AI作为自己的“心理树洞”。

黄薛冰介绍,青少年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对AI接受很快。青少年交友需求强烈,但自我意识以及自信心还在建立当中,与他人社交时容易缺乏自信、感到羞怯,担心别人评价自己、不接纳自己。孩子和AI交流的时候没有这样外在的评价,会更加放松,也更加能够吐露心里话。

但是,如果只是和AI软件交流或过度沉迷,也会带来坏处。青少年与他人的交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化过程,需要通过接受别人的评价、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认知、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虽然一些评价会带来压力,但也有助于孩子跳出自我的视角,从外在的视角审视和调整自己。

此外,与真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会去学习通过他人的表情、动作等识别其情感,也学习以及模仿别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与AI的交流中,无法得到这样的学习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会不容易把握社交的界限,变得情感平淡、疏离。因此,与AI的互动可以作为补充,不能取代真人的互动。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

来源:新京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