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赚钱最快的四条路,稻盛和夫:大多数人都败在了第三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20:56 2

摘要: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终极问题,搞钱。是不是感觉这个话题,有点俗?但说真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口袋能再鼓一点,让家人过得更好一点,让自己活得更从容一点?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到底图个啥?不就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嘛。

大家好,我是树先生。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终极问题,搞钱。是不是感觉这个话题,有点俗?但说真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口袋能再鼓一点,让家人过得更好一点,让自己活得更从容一点?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到底图个啥?不就是为了那碎银几两嘛。

但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悖论?这个世界好像越来越卷,赚钱的机会好像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快速赚到大钱、实现阶层跨越的,好像永远是少数人。从古到今,从吕不韦到马斯克,他们到底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我研究了很久,翻了很多历史,看了很多大佬的传记,发现所有快速赚钱的法门,万变不离其宗,都逃不出这四条路。可以说,这是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被验证过无数次的铁律。

更关键的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那个凭一己之力把两家公司干进世界五百强,78岁高龄还能把破产的日航救回来的老爷子,他早就把这事儿说透了。他说,大多数人,都非常可惜地,败在了第三条路上。

今天这期视频,我们就来扒一扒这四条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第三条?而看懂第四条路的人,往往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相信我,今天的内幕,绝对颠覆你对赚钱的认知。咱们,马上开始。

我们先来说第一条路,这条路,可以说是最古老、最直接,也是最血腥的一条路。我把它叫做:“权力的游戏”。

你先别急着反驳,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不搞那套了。你听我慢慢说。这条路的本质是什么?是“准入资格”和“信息不对称”。

我们把时间往前倒推几百年,古代什么生意最赚钱?盐、铁、茶。为什么?因为这些是官营的,普通老百姓,你想干?对不起,你没有资格。这叫什么?这就叫“垄断”。官府用权力,给你划了一条线,线内的人,躺着数钱;线外的人,削尖了脑袋也进不来。

汉朝有个哥们叫邓通,汉文帝的宠臣,皇帝一高兴,说四川那座铜山,归你了,你自己铸钱吧。我的天,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给了你一台印钞机啊!邓通瞬间就成了全国首富。他靠的是什么商业模式吗?靠的是什么精妙的运营吗?都不是,他靠的,仅仅是皇帝的一句话,一个“许可”。

这就是第一条路最赤裸裸的形态——依靠权力,制造绝对的壁垒,然后独享利润。

你可能会说,这都老黄历了,现在哪还有这个?

那我们就说说近代的。晚清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什么能富可敌可?一半靠的是他自己的经商天赋,另一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左宗棠这棵大树。他帮左宗棠筹集军饷,运输物资,说白了,他干的是“政府的生意”。

这种生意,利润高不高?当然高。风险大不大?也大,因为你的命脉,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权力手里。后来左宗toh棠一倒,胡雪岩的商业帝国,瞬间灰飞烟灭。

看到了吗?这条路的特点就是,起步快,利润高,天花板也极高。但它的命门在于,你的所有财富,都建立在一个不属于你的地基上。这个地基,可能是某个人,某个政策,或者某个特定的时代机遇。地基一撤,你就是万丈高楼,也得塌。

那到了今天,这条路变了吗?

变了,也没变。它的表现形式,变得更隐蔽了。

以前是赤裸裸的盐引、矿山,现在可能是一张牌照,一个资质,一个独家代理权。比如金融行业的牌照,一块牌照,就值几个亿,几十个亿。为什么?因为它就是“准入资格”。

再比如,某些行业,需要跟政府打交道,拿项目,拿地。你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标,你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规划信息。这是什么?这就是现代版的“信息不对称”。你比别人更早知道一条地铁线要规划在哪里,你在旁边提前布局,这跟商业能力关系大吗?不大,这纯粹是信息差的碾压。

这条路,直到今天,依然是很多人通往财富的捷径。它的诱惑力太大了,因为它看起来“最简单”,只要搞定“关系”,一切都水到渠成。但它的风险,也同样是最大的。因为它离商业的本质最远,离人性的凶险却最近。你以为你在玩游戏,其实你只是游戏里的一颗棋子。

这条路,能走通的,自古以来,都是人中龙凤,而且往往结局都不太好。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看看就好,千万别把人生的宝,押在这上面。因为一旦风向变了,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好,咱们接着说第二条路。如果说第一条路是“人造的风口”,那第二条路,就是“天赐的风口”。我管它叫:“风口上的猪”。

这句话,雷军说过,意思大家都懂。一个巨大的时代浪潮打过来,你什么都不用干,只要站在浪潮里,就能被推着往前走。

这条路的核心就两个字——“趋势”。

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几十年,中国出现了多少波这样的滔天巨浪?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地,你只要胆子大,去深圳摆个地摊,倒腾点电子表、牛仔裤,就能赚得盆满钵满。那时候需要多高的学历吗?需要多复杂的商业模式吗?完全不需要。你需要的,仅仅是“勇气”和“身在其中”。很多人当年可能只是为了混口饭吃,稀里糊涂就成了第一批“万元户”。

九十年代,股票市场来了。多少人,连K线图都看不懂,听邻居说哪只股好,闭着眼睛买进去,过了几个月,莫名其妙就翻了几倍。

我记得我爸有个同事,当年单位分的原始股,他自己都忘了,过了十几年,证券公司打电话让他去销户,才发现当年几千块钱的股票,已经变成了几十万。你说他厉害吗?他可能连自己买的是哪家公司都不知道。他只是“恰好”在那辆车上。

再往后,2000年之后,互联网来了。做网站的,开网店的,写代码的。马云当年到处跟人说电子商务,被人当成是骗子。

但十几年后,那些最早一批在淘宝上开店卖东西的,哪怕就是卖个螺丝钉,只要坚持下来,现在哪个不是身家千万?

再近一点,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短视频,直播带货……哪一波浪潮,没有成就一批人?

这些人,他们可能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超凡的商业智慧。他们做对的,可能就一件事:在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件“看起来”不那么起眼,但却顺应了时代大趋势的事。

这就是第二条路的魅力。它不像第一条路那么凶险,那么需要背景。它更公平,给草根的机会更多。只要你对时代的脉搏足够敏感,并且敢于下注,就有可能抓住。

但是,这条路也有一个巨大的陷阱。

那就是,风,总有停的时候。浪潮,也总有退去的一天。

当风停了,猪,是会掉下来摔死的。

靠风口起来的人,最容易产生一个幻觉,就是把平台的红利,当成自己的能力。他会觉得,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牛逼,我聪明,我有眼光。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人。前几年做微商赚到钱的,觉得是自己营销能力强;做抖音流量赚到钱的,觉得是自己内容做得好。但是当平台规则一变,流量红利一消失,他们瞬间就懵了。收入断崖式下跌,团队分崩离析,然后开始抱怨平台,抱怨时代。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能只是在退潮的时候,那个没穿泳裤的人。

抓住趋势,是能力,更是运气。但是,怎么在风停了之后,还能继续飞,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的地方。而这,也恰恰是绝大多数人,从第二条路,走向第三条路时,摔得最惨的地方。

现在,我们终于来到了最关键的第三条路。

这条路,我称之为:“交易的陷阱”。

什么是“交易”?简单来说,就是“低买高卖”。我用1块钱的成本,想办法把它卖到2块、3块,甚至10块。中间的差价,就是我的利润。

这听起来,是不是就是商业的本质?没错。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停留在这条路上。

无论是第一条路里,靠权力拿到低价资源,再高价卖出的官商;还是第二条路里,在风口初期,用极低的成本获取流量、用户,再通过广告、电商等方式高价变现的创业者。他们的底层逻辑,都是“交易”。

我们普通人更是如此。我们上班,本质上也是在做交易。我们把自己的时间、技能、劳动力,打包成一个商品,然后“卖”给公司,换取一份薪水。我们希望自己的薪水越高越好,这就是“高卖”。公司呢,希望我们干的活越多越好,付出的成本越低越好,这就是“低买”。

做生意的小老板,去批发市场进货,加价卖给消费者,这是交易。

华尔街的金融精英,盯着电脑屏幕,不断地买入卖出股票、期货,赚取差价,这更是交易。

这条路,本身没有错。人类社会就是建立在交易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为什么稻盛和夫说,大多数人都败在了这里?

因为,只盯着“交易”的人,他的眼里,只有“利”,没有“道”;只有“术”,没有“心”。

当你的脑子里只有“低买高卖”这四个字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压缩成本。产品质量差不多就行了,别用那么好的材料,能省一点是一点。员工工资能压就压,最好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只发一个人的工资。

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提高售价。过度包装,夸大宣传,制造焦虑,利用信息差,把一个只值10块钱的东西,包装成100块的样子卖给你。

你会变得越来越投机。什么火就做什么,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今天看人家做奶茶赚钱,明天就去加盟一家;后天看人家做直播赚钱,又赶紧去买设备开直播。你追逐的永远是风口,是热点,是那个“看起来”能赚快钱的机会。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能为这个社会,为你的用户,真正提供什么“价值”。

这就是“交易的陷阱”。你以为你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实你是在玩一场“零和游戏”。

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意味着别人的亏损。你把客户当成猎物,把员工当成工具,把合作伙伴当成对手。你的世界里,充满了算计、博弈和不安全感。你每天都在担心,担心明天会不会有成本更低的对手出现,担心客户会不会被别人抢走,担心风口会不会过去。

稻盛和夫当年接手日航的时候,日航已经破产了。员工士气低落,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的薪水和退休金。稻盛和夫去的第一件事,不是裁员,不是削减成本。他做的,是跟每一个员工谈心,从飞行员到清洁工。

他问他们一个问题:“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一开始,大家回答的都是“为了赚钱”,“为了养家糊口”。

稻盛和夫告诉他们:“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为了给乘客提供全世界最安全、最舒适的飞行服务,是为了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相信日航的人,都能幸福。当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工作时,利润,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你看,这就是根本性的区别。

一个只懂交易的人,他的人生公式是:利润 = 售价 - 成本。他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售价和降低成本上。

而一个懂“道”的人,他的人生公式是:价值 = 价格。他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提升那个“价值”上。当你的价值足够高的时候,价格自然会匹配。

大多数人,为什么会失败?

因为他们沉迷于“术”的层面,沉迷于各种赚钱的技巧、模式、风口。他们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如何从别人口袋里掏钱。他们可能在短期内,能靠着一些信息差或者红利,赚到一些钱。但是,他们永远建立不起自己的“护城河”。

因为市场永远在变,人心永远在变。靠“术”赚来的钱,今天能来,明天就能走。

而只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那就是你为这个世界创造的,实实在在的“价值”。

这就是稻盛和夫的生死拷问:你做这件事,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为了帮助更多的人?

你的发心,决定了你的结局。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最后一条路,第四条路。这条路,是前面三条路的升华,也是唯一一条,能够让你穿越周期,获得持续不断的财富和成功的路。

我把它叫做:“价值的创造”。

如果说第三条路的本质是“零和游戏”,那么第四条路的本质,就是“正和游戏”。我不仅要自己赢,我还要让我的客户、我的员工、我的合作伙伴,甚至我的竞争对手,都从我的存在中受益。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圣母”?有点不切实际?

恰恰相反,这才是商业最高级的智慧。稻盛和夫把它总结成三个字:“利他心”。

我们来拆解一下,这条路到底是怎么走的。

第一,你的出发点,不再是“我能赚多少钱”,而是“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你看所有伟大的公司,它诞生的初衷,一定是为了解决一个巨大的社会痛点。

阿里巴巴,是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腾讯,是为了让人与人的沟通更方便;特斯拉,是为了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当你的格局,从“赚差价”上升到“创造价值”的时候,你的视野会完全不同。你不会再去追逐那些短暂的风口,你不会再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去坑蒙拐骗。你会像一个工匠一样,去打磨你的产品,去完善你的服务。

因为你知道,你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你在建立一个生态,一个能让所有参与者都变得更好的生态。

第二,你对待财富的态度,不再是“占有”,而是“流经”。

一个只懂交易的人,会把钱死死地攥在手里,那是他的安全感。

而一个创造价值的人,会把赚来的钱,看作是继续创造更大价值的“资源”和“工具”。

稻盛和夫创建京瓷的时候,没钱,没技术,没背景。但他有一个信念:要搞,就搞全世界最牛逼的技术。他把赚来的钱,绝大部分都投入到研发中去。别人觉得他疯了,有钱不拿去享受,不拿去买房买车,投到那无底洞里干嘛?

但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投入,让京瓷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高到最后,全世界的精密陶瓷领域,都离不开它。这个时候,钱,还会是问题吗?钱会像潮水一样,主动向你涌来。

你把钱投给员工,让员工获得体面的收入和成长,员工就会用百倍的热情回报公司。

你把钱投给客户,为他们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客户就会成为你最忠实的粉丝和免费的推销员。

你把钱投给社会,去做公益,去承担责任,社会就会给你最好的品牌声誉。

你看,财富就像水一样,你把它囤积起来,它就是一潭死水;你让它流动起来,去滋养更多的人和事,它就会汇聚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江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的驱动力,不再是“恐惧”和“贪婪”,而是“热爱”和“使命”。

走前三条路的人,内心深处,往往是被恐惧和贪婪驱动的。怕赚不到钱,怕被别人超越,贪图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权力。这种力量,能让你跑得很快,但跑不远。因为人会累,会倦,会在某个时刻,被内心的欲望反噬。

而走第四条路的人,他是被一种更高级的力量所驱动的。

稻盛和夫说,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像“疯子”一样去工作。很多人只看到了这句话的表面,觉得这不就是鸡汤,就是PUA嘛。

但他们没理解稻ce盛和夫的后半句。这种努力,不是靠意志力去硬撑的,而是源于你内心深处的“热爱”。就像一个艺术家对待自己的作品,一个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奥秘,那种状态,是痴迷的,是忘我的,是“享受”的。

你做这件事,不是为了给谁看,也不是为了赚多少钱,就是因为你喜欢,你觉得它有意义,你相信它能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点。

当你达到这种状态,你会发现,赚钱,真的就成了一件“顺便”的事。你不再关注结果,你享受的是那个创造的过程。而恰恰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心态,让你获得了最丰厚的回报。

这就是第四条路的终极奥秘。它不是让你放弃对财富的追求,而是让你用一种更高维度的方式去获取财富。它是一条从“术”到“道”,从“利己”到“利他”,最终实现“自利”的螺旋上升之路。

这条路,走起来最慢,最难,最需要定力。但它,也最稳,最久,最能让你获得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富足。

好了,聊到这里,今天的内容也差不多了。我们回顾一下,从古至今赚钱最快的四条路:

第一条,是依靠权力的“准入资格”,这是一场少数人的危险游戏。

第二条,是踏准时代趋势的“风口红利”,但风停之后,考验才真正开始。

第三条,是绝大多数人深陷其中的“交易陷阱”,只重“术”而轻“道”,在零和博弈中内耗。

第四条,也是稻盛和夫所推崇的,以“利他心”为核心的“价值创造”,这是一条知易行难,但唯一能通往终极富足的道路。

可能有人会觉得,第四条路太理想化了,在今天这个社会根本行不通。

但我恰恰觉得,在今天这个信息越来越透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第四条路,才是唯一正确的路。因为靠信息差、靠投机倒把赚钱,会越来越难。

消费者越来越聪明,市场越来越成熟。最后能胜出的,一定是那些,真正用心在做产品,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人。

就像稻盛和夫老爷子说的,“作为人,何为正确?” 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很多商业上的难题,人生的困惑,或许都能迎刃而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觉得有收获,别忘了给我点个赞,你的支持,是我继续做下去的最大动力。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来源:余一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