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统计,2023年全球约有63万人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失去生命,累计感染人数已接近4000万。
文/编辑:麒阁史观
图片来源网络
艾滋病的蔓延,变成了一场持续的全球健康危机,始终都是悬而未决的重大挑战。
据统计,2023年全球约有63万人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失去生命,累计感染人数已接近4000万。
截止2023年底,俄罗斯全境艾滋病感染者数量119万,美国有120万,中国艾滋病人数令人意外!
这个数据看上去很多,但相比俄罗斯艾滋病历史感染量,已经下降了不少。
图片来源网络
早在2003年,俄罗斯面临艾滋病“爆发式蔓延”危机,当时艾滋病感染数量达26万,其中72%为15-29岁青年,这个数字和发病人群年轻化对俄罗斯社会敲响了警钟。
随着近些年来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俄罗斯新增感染人数呈现 “阶梯式下降”,数据显示,2023 年新增人数较 2022 年降至5.4万人,为近15年来最低值。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119万的存量感染者中,约30%尚未接受规范治疗,仍存在疫情反弹风险。
俄罗斯将艾滋病防控纳入“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由政府牵头成立 “跨部门防控工作组”,整合卫生、教育、海关等 12 个部门资源。
图片来源网络
在母婴传播阻断领域,俄罗斯实现通过为感染孕妇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孕期全程监测、新生儿预防性治疗等高效措施,将母婴传播率控制在1%以下,2023年,俄罗斯2100名感染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仅21人检测出病毒,阻断成功率达99%。
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俄罗斯持续扩大检测覆盖面,2023年,卫生部联合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全民防艾检测行动”,累计检测近5000万公民,检测人数较去年增长6.8%。
早期发现感染者比例从2018年的45%提升至2023年的62%,为及时治疗争取了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地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俄罗斯防控工作的难题,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防控措施能有效落实,但在远东、北高加索等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很多感染者难以得到及时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尤其是当地一些特殊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却缺乏有效的干预办法,这成了俄罗斯进一步推进艾滋病防控的主要障碍。
美国作为全球医疗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顶尖的科研团队。
然而,在艾滋病防控上,却未能展现出与其医疗实力相匹配的成果,截至 2023 年底,美国艾滋病感染人数约120万,占总人口的 0.36%,与俄罗斯总量基本持平。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美国新增感染人数呈缓慢下降趋势,但降幅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值得警惕的是,美国艾滋病感染呈现 “两极分化”。
图片来源网络
一方面,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新增人数反弹,主要集中在布鲁克林、布朗克斯等低收入社区,另一方面,人群差异悬殊,非洲裔美国人感染率是白人的8倍,拉丁裔是白人的3倍,无家可归者感染率高达5.2%,反映出社会健康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美国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和防控,但效果 “未达预期”,农村地区与贫困社区成为防控盲区,农村地区艾滋病检测点覆盖率仅为城市的28%,低收入感染者中,32%的人因无力承担医保费用,无法接受规范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使得部分人群追求自由随性的生活方式,对私生活的态度较为随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艾滋病的传播。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美国在艾滋病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特效药物仍未问世,无法从根本上治愈艾滋病。而且,高昂的治疗费用也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进一步加剧了防控难度。
那么,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是多少呢?
截至2023年底,中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竟然比美国和俄罗斯还多。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为129万!
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如果按照我国人口基数计算,感染率仅为0.09%,那就远低于美俄两国及全球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在艾滋病防控措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图片来源网络
2023年,中国新增艾滋病患者约11.05万人,新增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个群体。在年轻人中,随着社交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社交的普及,一些人在私生活中缺乏安全意识,导致感染风险上升。
图片来源网络
而在老年人群体中,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部分老年人的需求未得到正确引导和关注,加上缺乏防艾知识,感染人数也有所增加。
为应对艾滋病挑战,中国构建了全面的防控体系,一方面,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视、网络、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普及防艾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方面,加强检测和治疗服务,扩大检测覆盖面,为感染者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传播风险。
此外,针对重点人群,如私生活混乱,静脉吸毒人员等,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保持低流行水平,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图片来源网络
从中美俄三国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艾滋病的防控并不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或医疗技术,更需要社会文化、法律制度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协同配合。
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从曾经的严峻形势正在逐步走向可控中,而美国在先进医疗条件下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中国却在14亿人口的基数下实现了低感染率的目标。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也提醒我们,艾滋病防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普及知识、加强检测、规范治疗,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守护公众健康。
北京日报2024-11-30《我国新增HIV感染者呈“两头翘”趋势》
光明网2024-12-02《俄罗斯艾滋病感染率10年下降27.1%》
极目新闻2025-05-31《美国政府终止一项艾滋病疫苗研发项目》
来源:麒阁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