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令人费解的是,钟楼内部虽有 161 级旋转楼梯通向钟室,但通往屋顶的服务舱口常年上锁,屋顶坡度达 60 度,覆盖着光滑的铜板,即便专业攀岩者也难以立足。
1997年10月8日清晨,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走向教学楼,突然有人指着麦格劳塔惊呼。
这座 173 英尺高的哥特式钟楼顶端,赫然插着一个直径近 2 英尺的巨型南瓜,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诡异的橙色光泽。
这个突如其来的 "万圣节惊喜" 瞬间引爆校园,成为 20 世纪末最富传奇色彩的大学恶作剧之一。
麦格劳塔的尖顶形如避雷针,直径不足 3 英寸,要将一个 60 磅重的南瓜稳稳插在上面,其难度堪比高空杂技。
更令人费解的是,钟楼内部虽有 161 级旋转楼梯通向钟室,但通往屋顶的服务舱口常年上锁,屋顶坡度达 60 度,覆盖着光滑的铜板,即便专业攀岩者也难以立足。
学生们脑洞大开,提出各种猜想:有人说使用了无人机空投(尽管 1997 年民用无人机尚未普及),有人猜测是用氢气球吊运,甚至有人调侃身高 6 英尺 7 英寸的校长亨特・罗林斯三世亲自踮脚放置。
校方紧急在钟楼周围拉起橙色警戒线,警告 "小心坠落南瓜",但这反而激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心。
随着时间推移,南瓜非但没有腐烂,反而在雨雪中愈发坚挺。
怀疑论者开始质疑其真实性,甚至有植物学教授断言 "这不可能是真南瓜"。为平息争议,校方发起一场特殊的科学竞赛:在不接触南瓜的前提下,用技术手段验证其真伪。
1998 年 3 月,四名物理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给出答案。他们设计了一个搭载注射器的遥控气球,成功从南瓜表面提取到组织样本。
通过 PCR 检测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确认这是货真价实的西葫芦属南瓜(Cucurbita pepo)。更令人称奇的是,南瓜内部已被巧妙掏空,形成自然通风结构,使其在严寒中脱水成 "皮革状外壳",具备数十年不腐的潜力。
这个发现引发全球媒体狂欢,ABC 新闻专门制作专题报道,合唱团甚至改编校歌《远在卡尤加的水域之上》,将歌词改为 "矗立着我们高贵的橙色南瓜"。
当时尚未普及的互联网也因这场闹剧意外催生了早期 "网络直播"—— 一位图书馆员架设摄像头,通过网页实时播放南瓜动态,最高峰时吸引 70 万人次围观。
南瓜在钟楼顶端经历了完整的四季轮回:秋日的艳阳、冬季的暴雪、春日的融冰。每当狂风呼啸,整个校园都会屏住呼吸,担心这个脆弱的奇迹即将坠落。
但它始终顽强地悬挂着,成为学生们考试周的精神图腾,甚至衍生出 "南瓜经济学"—— 周边商店推出南瓜主题 T 恤、马克杯,连校办奶制品店都限时发售 "钟楼南瓜冰淇淋"。
1998 年 3 月 13 日,校方终于决定取下这个 "校园地标"。当吊车吊篮靠近南瓜时,意外发生了:一阵强风将吊篮吹向尖顶,南瓜重重撞在脚手架上。
所有人都以为它会粉身碎骨,却发现冻结的南瓜竟完好无损。最终,这个传奇南瓜被冷冻干燥,保存在玻璃展柜中供人瞻仰,直到多年后自然分解。
二十多年来,关于恶作剧的真相始终笼罩在迷雾中。
2000 年,一位匿名线人向校报透露,三名学生通过剪线钳破坏门锁,利用绳索和自制滑轮系统完成壮举,但具体细节仍语焉不详。
2023 年虽有人自称复刻了这一恶作剧,但始终无人能完整还原 1997 年的那个秋夜。
如今,麦格劳塔依然矗立在卡尤加湖畔,南瓜的痕迹早已消失,但它留下的精神遗产却融入康奈尔的血脉。每年万圣节,学生们仍会聚集在钟楼脚下,仰望那个传奇的位置;
物理课上,教授们用这个案例讲解材料力学;校史博物馆里,当年的南瓜 T 恤和实验报告成为最受欢迎的展品。
康奈尔南瓜大闹事件,不仅是一场惊世骇俗的恶作剧,更是一个关于创造力、坚持与集体记忆的现代寓言。
它提醒我们,在理性至上的学术殿堂里,偶尔的 "非理性狂欢" 恰恰是青春最鲜活的注脚。正如当年《康奈尔纪事报》的评论:"这个南瓜教会我们,有些谜团不必解开,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
来源:辰彦语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