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父,这调解我实在搞不定了!”去年8月,刚到桥北派出所的冯喜,第一次面对业主与物业的交房纠纷时,就被现场的混乱 “浇了冷水”—— 业主情绪激动、家属围堵,他忙了俩小时,连双方诉求都没捋顺。
—— NingHe Police ——
教师节特辑
警营师徒
当校园里的粉笔声变成对讲机
当 “老师好” 变成
“师父,这样对吗”
在宁河公安的队伍里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 “师生”
他们没有三尺讲台
却在出警路上、办案现场
传艺解惑
他们不谈诗词歌赋
却把耐心、细致、坚守
这些 “从警必修课”
揉进每一次实战
每一件民生小事里
这个教师节
我们走近三对警营师徒
听他们讲述藏蓝之下的传承故事
01
【桥北派出所】张伟&冯喜:三堂“实战课”,带徒弟走出“新手期”
“师父,这调解我实在搞不定了!”去年8月,刚到桥北派出所的冯喜,第一次面对业主与物业的交房纠纷时,就被现场的混乱 “浇了冷水”—— 业主情绪激动、家属围堵,他忙了俩小时,连双方诉求都没捋顺。
“别急,咱们先拆‘乱麻’。” 师父张伟赶到后,没急着说话,先拉着冯喜把纠纷方分开,再提议 “选代表谈”,最后联系开发商讲清流程。“群众急的时候,咱们得先稳。” 张伟带着冯喜坐在调解桌旁,逐句听诉求、逐条讲法律,直到双方握手言和。后来业主送的锦旗上,冯喜第一次读懂 “耐心” 两个字的重量 —— 那是打开群众心门的钥匙。
左侧张伟/右侧冯喜
冯喜的 “第二堂课”,藏在监控屏幕里。一次查三轮车被损案,他对着模糊画面盯了半天,连案发时间都没找到。张伟搬来凳子坐他旁边:“试试把不同时段的视频叠在一起比。” 果然,冯喜发现三轮车位置的细微变动,顺着线索追到凌晨四点的可疑身影,再结合电梯监控锁定嫌疑人。“办案就像找针,再细的缝都不能漏。” 师父的话,成了他后来查案时的 “放大镜”。
左侧冯喜/右侧张伟
最让冯喜难忘的,是师父教他的 “坚持课”。今年6月追查被盗电动车时,他调取十几个路段的视频资料,追到平房区就断了线索,垂头丧气想放弃。张伟拍了拍他的肩:“技防不行,就用脚‘扫’。” 师徒俩顶着太阳,把平房区的小巷走了个遍,十多天后,终于在一个角落发现被雨披盖住的电动车。“失主付大姐握着我手说‘感谢’的时候,我才懂,案子再小,坚持到底就是对群众的交代。”
如今的冯喜,早已褪去 “书生气”:调解时会先递杯热水,查案时会逐帧扒监控,走访时会记清群众的小事。“师父没教我复杂的理论,却把‘怎么当一名好民警’,藏在了每一次一起出警、一起办案里。”
02
【宁河区看守所】赵凯&张素连:高墙内的“传帮带”,从“慌乱新人”到“靠谱管教”
“她这个病,你得多盯着她的身体情况。” 第一次听到师父赵凯说这话时,张素连脸都红了 —— 她刚管的在押人员刘某身体不好,可她压根没当回事。
左侧赵凯/右侧张素连
赵凯是临床医学硕士,还揣着律师资格证,在看守所里是出了名的 “双料骨干”。可谁能想到,他刚调来时,也面对过涉黑涉恶在押人员的 “硬茬”。“当年老管教们轮番来我监室‘示范’,教我怎么洞察心理、怎么依规管理。” 如今,赵凯把这份 “传承” 接了过来:他带着张素连查病历、学病症,教她 “改造人先理解人”;刘某后来主动跟张素连聊心事,让她明白 “管教不是硬管,是用心换心”。
张素连的 “成长加速键”,是在一次紧急情况里按下的。去年深夜,监控里的李某突然倒地,她冲进监室就慌了神。“你慌了,大家就乱了!” 赵凯的声音让她瞬间冷静 —— 师父一边呼叫大夫、上报情况,一边让她握住李某的手安抚,还疏散其他在押人员留足空间。后来李某转危为安,张素连才发现,师父教她的不只是处置流程,更是 “临危不乱” 的底气。
上方赵凯/下方张素连
“这个延期羁押单的日期,得从次日算起。” 面对在押人员的法律疑问,曾经的张素连总是 “卡壳”。赵凯没让她死记法条,而是拿真实案例当 “教材”。”现在的张素连,不仅能把晦涩法条讲得通俗,还利用业余时间备考法律知识。“师父说,咱们守高墙,既要懂管理,更要懂法律,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深夜的监区里,师徒俩常一起为投牢押解做准备 —— 核对名单、检查装备、梳理流程,灯光下的身影,像极了一代代看守所民警的缩影:把严谨刻进细节,把责任扛在肩上。
03
【东棘坨派出所】刘增辉&徐彩凤:内勤岗上的“传艺”,琐碎里见真章
“内勤不是‘码字员’,是派出所的‘神经中枢’。” 刚到东棘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时,徐彩凤对着监控屏幕和报表犯了难,师父刘增辉的这句话,成了她的 “入门指南”。
徐彩凤的第一堂 “细节课”,始于一份涉案财物台账。为了赶进度,她把文件随便堆在一起,就想交差。刘增辉没批评她,而是喊来同事一起整理:“你看,物品登记要按时间排,发还记录要贴凭证,以后找的时候才快。” 徐彩凤蹲在地上,跟着师父把每一份文件分类、标注,“原来一张纸的顺序,都藏着‘严谨’两个字。” 后来有次安保勤务,她漏通知了一名民警,刘增辉带着她跑前跑后协调,“盯办要落到底” 的叮嘱,从此刻进她心里。
左侧刘增辉/右侧徐彩凤
去年夏季行动,徐彩凤才算真正懂了 “数据里的责任”。辖区警情增多,她和师父开启 “白加黑” 模式 —— 盯着屏幕把数十起警情的时间、地点、物品特征一一录入,手指敲键盘敲到发麻。“你看,盗窃案多在凌晨两点到四点,还专挑监控盲区。” 刘增辉指着生成的警情分析图,教她从数据里找规律。后来办案民警凭着这份分析,成功抓了流窜嫌疑人,徐彩凤拿着破案消息,突然明白:“原来内勤的键盘,也能织就安全网。”
左侧刘增辉/右侧徐彩凤
最让她有成就感的,是帮两位 “无户” 群众补录户口。十几岁的孩子因没户口没法上学,六旬精神障碍老人没身份领不了社保,材料缺失、知情人离世,难题堆了一堆。“别怕,咱们一条条找依据。” 刘增辉带着她跑遍街坊、查分娩记录、翻旧卷宗,材料被退回就重新补,终于用几个月时间办好了户口。当孩子家长和老人亲属握着她的手道谢时,徐彩凤说:“师父教会我的,不只是怎么做事,更是怎么把群众的‘难心事’当成自己的‘要紧事’。”
现在的徐彩凤,整理档案会核对每一个签名,写报告前会收集每一份素材,“内勤岗虽在幕后,但师父让我知道,每一颗‘螺丝钉’,都能撑起藏蓝的守护。”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宁河公安的队伍里,这样的师徒还有很多 —— 他们或许没有正式的 “拜师礼”,却在一次次出警、办案、服务中,把 “人民公安为人民” 的初心,从师父的手里,传到徒弟的心里;把耐心、细致、坚守这些 “从警底色”,从老一辈的脚下,铺到新一代的路上。
来源:平安宁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