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个视频:上海妈妈蹲在路边,给 20 多岁的儿子系鞋带。男孩全程低头玩手机,满脸不耐烦,妈妈却笑着哄他。评论区里,好多家长都说:“这不就是我家的情况吗?”
刷到个视频:上海妈妈蹲在路边,给 20 多岁的儿子系鞋带。男孩全程低头玩手机,满脸不耐烦,妈妈却笑着哄他。评论区里,好多家长都说:“这不就是我家的情况吗?”
李玫瑾教授说过:“过度保护,是父母给孩子最狠的‘温柔刀’。” 养孩子这么多年,我越来越明白,有些苦必须让孩子吃。
01
劳动的苦:越宠孩子,越害孩子之前有个新闻,28 岁的小伙子连衣服都不会洗,牙膏都要妈妈挤。因为妈妈从小包办一切,他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 “巨婴”。
但我邻居张姐就不一样。她家孩子 3 岁自己收拾玩具,5 岁学洗碗,8 岁就能炒菜。现在不仅成绩好,还特别独立,在学校厨艺比赛拿了奖。
脑科学研究发现:从小干活的孩子,脑子更灵活,动手能力也更强。想让孩子学会独立,试试这 3 个办法:
①从整理书包、叠衣服开始,让孩子做点小事
②每周定个家庭劳动日,全家一起大扫除
③用积分换奖励,激发孩子积极性
02
“妈妈,我要买最新款手机!”“爸爸,我想要限量版球鞋!” 面对孩子的要求,很多家长不忍心拒绝,宁可自己省吃俭用。可这样只会把孩子惯坏。
我朋友对女儿有求必应,结果女儿越来越任性。有次没买到想要的包包,竟然离家出走。后来朋友才后悔:“早该学会拒绝。”
心理学研究显示:被惯坏的孩子,长大后得焦虑症的概率比别人高 4 倍。拒绝孩子时,可以这样做:
①帮孩子分清 “需要” 和 “想要”
②拒绝后给个替代方案,比如 “不买玩具,但周末带你去游乐园”
③带孩子体验赚钱的辛苦
03
挫折的苦:玻璃心的孩子,扛不住人生风雨孩子哭着说 “不想上学,考试没考好”,你会怎么做?安慰他,还是直接找老师理论?
我表姐的儿子浩浩,从小是学霸。上初中后成绩下滑,一次没考好就开始厌学,甚至抑郁。表姐特别后悔:“早该让他多经历挫折。”
看看奥运冠军全红婵,小时候在简陋跳台摔得浑身是伤,最后练成 “水花消失术”。研究证明:经受过挫折的孩子,抗压能力比别人强 23%。
孩子失败时,可以这么引导:
①允许孩子失败,鼓励他 “再来一次”
②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
③记录孩子的小进步,增强自信心
04
等待的苦:即时满足,正在毁掉这代孩子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没耐心:看视频要倍速,玩游戏要秒加载,等外卖都能急哭。
我家二宝就是这样。为了让他学会等待,我让他写完作业才能吃零食,想要玩具就自己攒零花钱。慢慢的,他变得有耐心了。
北师大调查发现:沉迷短视频的孩子,专注力下降 47%。能学会等待的孩子,长大后收入普遍比别人高 30%。
05
独处的苦:不会独处的孩子,注定孤独.“妈妈,我好无聊,陪我玩!”“爸爸,我不想一个人待着!” 很多孩子离开家长就无所适从。
有位妈妈 24 小时陪着孩子,结果孩子上小学后,无法适应独立学习,甚至害怕社交。其实,独处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研究表明:每天独处 15 分钟的孩子,创造力能提升 58%。想让孩子学会独处,可以试试:
①给孩子打造一个小角落,放上喜欢的书和玩具
②全家每天定个 “静音时间”,各自做事
③鼓励孩子写日记
家长自测:
①孩子会自己整理书包、房间吗?
②拒绝孩子时,会耐心解释原因吗?
③孩子失败后,是鼓励他尝试,还是直接帮忙?
④孩子能安静独处半小时以上吗?
爱孩子,不是替他挡住所有风雨,而是教会他怎么在风雨中走路。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转发这篇文章,和身边的家长一起,培养能吃苦的孩子!
来源:蘇彦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