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
明
节
气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
明
由
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历
史
沿
革
周代
据古籍文献记载,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扫墓开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西周时期的著作《周礼·春官·冢人》中就记载了祭墓习俗,并且设立冢人、墓大夫分别掌管朝廷的公墓和庶民的邦墓;东周战国时期的文献《孟子·齐人篇》中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个齐国人到东郭坟墓间乞食扫墓的祭品,说明此时扫墓仪式已经较为寻常了;秦汉时期,祭扫坟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代文献《汉书·严延年传》就记载了御史严氏跋涉千里清明回家祭扫祖坟。扫墓祭祀是寒食到清明不变的主题,从宫廷到民间都要在这期间祭拜先人,历代沿袭成为一种固定风俗。
唐代
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由于统治者重视儒家治国的战略,以孝行天下,拜扫祭祖之风较为兴盛。唐玄宗把历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归入五礼之中,并下诏规定寒食节扫墓为“五礼”之一,并在清明日前二日,放假三天,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人们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至此,清明节作为节日开始形成,并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而上巳拔禊除灾的仪式在唐代更加娱乐化,曲水流觞等一系列春天欢宴形式兴盛,上巳节的内容也被融入到清明节中
宋元
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在加上寒食被元人所摒弃,上巳节逐渐淡化,清明节成为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冷食、荡秋千、踏青等风俗活动的精华,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
明清
明清时期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节
日
习
俗
扫墓
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春意已浓,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时候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的传统习俗。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传
统
食
物
青团
青团一般是将绿色植物浆汁揉入糯米粉团,而市面上大多青团都以麦青汁上色。麦青汁是将冬小麦榨出汁液,与水磨糯米粉搅匀拌和,再将其揉制成一个个圆团,包入各种甜咸馅料,上蒸笼蒸熟。出笼时,青团上再刷上一层油,色泽透亮,带着淡淡的艾草香味,吃起来口感又糯又软。青团原本是南方在清明节吃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但近年来,青团也逐渐在北方流行开来。每到清明,一个个包着满满馅料的碧绿团子,带着春天的味道唤醒了人们的味蕾。
寒食燕
寒食燕是山西地方寒食清明时的节令食品,用枣泥与面粉调和,捏成燕子形状,也称子推燕,以纪念晋国先贤介子推。
黑饭
南方地区会吃一种特制的黑饭,明代杭州,“僧道采杨桐叶染饭,谓之青精饭,以馈施主”,称为“青糍黑饭”。各地清明饭因所用药料不同,风味各异,可作点心,亦可馈赠亲友,尤为儿童喜爱。
鼠曲粿
鼠曲粿是用糯米做成的一种绿色的小糕点,之所以叫鼠曲粿,是因为它的制作原料中有一种草本植物——鼠麴草(鼠曲草)。鼠曲草这种植物,在我国南方比较常见,除了广东潮汕地区,在江南、福建等地,都会拿来做食物。每年清明节,除了用艾草皮做成的青团外,鼠曲草混合糯米做皮,也是不少人的选择。
清
明
古
诗
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古诗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古诗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古诗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来源:张家口音乐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