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自己的名字,也讨厌取这个名字的爸爸 | 我的成长故事 许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3:57 1

摘要:1991年1月4日凌晨,在一座名叫江阴的小城,有个摩羯座的小女孩,伴随着哇哇啼哭,她出生了。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容芮家庭教育指导师成长手记

愿我们的故事,为你化作温暖的光

作者 | 许草 图片 | AI

预计阅读时间 17分钟

1

1991年1月4日凌晨,在一座名叫江阴的小城,有个摩羯座的小女孩,伴随着哇哇啼哭,她出生了。那个小女孩就是我。

我不清楚当时爸爸妈妈是如何看待我这个小生命,只是在后来了解到,妈妈给我取名“许诺”,爸爸给我取名“许草”,显然最后是爸爸赢了。所以,我的名字就叫许草,自始至终。

在我3岁左右,我开始对我从哪里来感到好奇。

问了爸爸妈妈,他们好像支支吾吾也说不清楚。

后来,我问到我姑姑,姑姑用方言土话说着:“你呀,就是从水里捞出来的草呗。”

我惊讶地不敢相信,理智告诉我,这个答案绝无可能。

于是,追着询问,到底我是从哪儿来的。

姑姑不耐烦道:“哎呀,是真的呀,你看你的名字是不是,就是从水里捞出来的草呀。”(在方言土话里,“许草”与“水草”同音)

她嬉笑着离开了,独留我一个人心碎地呆在那里,感受到阵阵凉意。

从此,我好讨厌江阴的方言土话,我好讨厌我姑姑,我也好讨厌我自己。

讨厌我自己的廉价、讨厌我自己的低贱、讨厌我自己的平凡、讨厌我自己“没有花儿香、没有树儿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歌词)”、讨厌我自己“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歌词)”

我讨厌有关“草”的一切,继而开始正经八百的讨厌起给我取这个名字的我爸来。

2

小学期间,我曾多次要求、抗议,向我爸提出我要改名字。我要改成我妈给我取的名字,许诺,小名就叫诺诺,多么温柔可爱甜蜜的好名字。是我和妈妈的心之所向,但显然不是我爸的,显然最后还是我爸赢了。所以,我的名字就叫许草,自始至终。

我记得当时,我爸也郑重其事向我解释过,为什么他要给我取这个名字。

因为他觉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希望我像草一样,生命力顽强。

我妈也补充说明道:“这个“草”字可是你爸翻了整整一本词典才最终挑选出来决定的。”

我心想:翻一本词典就翻出个这?!

另外,我爸还觉得这个字足够特别,几乎不可能有人会跟我重名。

我记得,有一天晚上吃过晚饭,他照常要看他的新闻联播。

在新闻结束画面轮播工作人员姓名的时候,他突然特别兴奋地要我看,“你看,你看,央视的这个人跟你名字一模一样!哈哈哈......”

我感觉到当时的他特骄傲、特自豪,仿佛那个电视机里映着同样名字的人就是我本人一样。

我心想:这不就重名了吗?!

我无法理解,也完完全全不能够接受他的这些“他觉得”。

那时的我觉得他固执,根本听不进我的想法。而我也不自知地,正以最大程度地像他一样,一样固执,根本听不进他的想法。

3

所以,我还是讨厌我的名字。

特别是我上了初中以后,同学们都陆续进入叛逆期了,嘴巴里不干不净,反而觉得自己很酷。

也正是因为这样,同学们开始把以前的国骂“TMD”升级为“cao你妈”,又把“cao你妈”简化为“cao”。

呵,好巧不巧,这个“cao”与“草”同音。

我瞬间就觉得我的名字更恶心、更讨厌、更不堪入耳了。

于是我开始强烈抗拒别人喊我名字,也讨厌所有会说“cao”或“艹”的人。继而开始变本加厉的讨厌起给我取这个名字的我爸来。

再加上,从小到大,他在我印象里总是一张严肃的面孔;再加上,小的时候,他也没怎么陪我玩过;再加上,他还骂过我、打过我几次;再加上,他始终不同意我改名字;再加上,我也进入叛逆期了呀......

这种变本加厉的讨厌开始泛化到方方面面,我的眼里也就只捕捉他各种不好的部分。比如:我开始怀疑他根本就不爱我;他姐家和他弟家都是生的男孩,就他家生了个女孩,所以他根本就是不想要女孩,他原本就是想生男孩,所以不叫“花”,就得叫“草”,就像个男孩的名字;他根本不欢迎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这种变本加厉的讨厌甚至毫无缘由,却在无意识中,让我们不亲密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

4

高中、大学,就这样,我们不温不火地相处着,没有争吵,也没有亲昵,能不见最好不见,也不会有想念。要是不幸让我们两人独处同个空间,那便是无尽的尴尬和各自的装忙。要是听到他清嗓子或类似他清嗓子的声音,哪怕老远,我都会不自觉紧张。

同时,我还是一样不接受别人喊我名字,从初中开始便给自己起各种笔名和昵称。我爸妈也特识趣地从不叫我名字,我妈高兴的时候喊我“丫头”或“闺女”,不高兴的时候跟我爸一样,喊我“喂”、“诶”、“嘿”。我的各种朋友就喊我各种时期的各种笔名和昵称。

其中,有一个昵称我用得最久,那就是——“冰糖”。显然这是我给自己起的,我自己也相当满意。因为这个名字特别符合我性格:外冷内甜。

基本上,大家都会跟我反映,对我的初印象就是特别高冷,特别特别不容易亲近。但是接触久了,又会发现我的可爱、温暖、善良。很反差,就像冰糖一样,外表看上去像块冰块,冷冷的硬硬的,实则舔一舔,是甜甜的,好吃的。

所以,“大家好,我是外冷内甜的冰糖。”

这样的自我介绍也特别好记,令人印象深刻。

我一度这般行走江湖中。

5

我也不知道我这种冷冰冰的状态是情感隔离,直到机缘巧合开始上立宁老师的课。

那个时候是在妇联的场地,在初阶班的课上听立宁老师讲她的生命故事,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掉,还自以为自己情感丰富且细腻。

下课了,我属于独来独往慢热型,不会主动跟其他同学打招呼和交流,甚至在走廊上跟立宁老师迎面走过,也想不起来要跟老师打声招呼。

直到立宁老师在课上指出了我没跟她打招呼的事,我才惊觉:啊?这居然是个问题?

当即,立宁老师就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后面跟每个人碰面时,都要与对方打个招呼,说句你好,哪怕一个眼神的回应都可以。

瞬间,我就想起,我特别反感的事就是叫人和打招呼。

小时候,有次我爸非“逼”着我叫人,我特别特别不情愿。

当时的状况让我特别特别尴尬和恐惧。

所有人都和颜悦色地围着我、盯着我、等着我开口。

但在我的视角里看,是所有人都面目狰狞地围着我、盯着我、等着看我出丑,直到最后我都没有开口叫人,而是愤怒地仓皇地无能地逃离了。

从此,我好恐惧叫人和打招呼这类事,我好恐惧我爸,我也好恐惧所有除我以外的陌生人。

回忆到此,我又绷不住了,在课上又掉起眼泪来。

立宁老师问我怎么了,了解大致情况后,老师问我:“你爸为什么要让你叫人。”

我在头脑层面回答:“他想我大方、想我被人喜欢、想我能处理好社交关系。”

立宁老师继续问:“所以,你爸这么做是为了想让你好。所以,你觉得你爸爱你吗?”

我继续在头脑层面回答:“爱。” 然后继续地掉着眼泪。

后面的课程中,我开始按立宁老师说的,有意识地跟同学和老师打招呼。我发现所有除我以外的陌生人并不可怕。我发现我跟她们打过招呼,她们也都非常友善地回应我。我发现我其实不是高冷,其实是因为恐惧而升起了一层冷冰冰的自我保护。

在初阶班里,我流了很多眼泪,也学了很多,收获了很多。那些习得和收获无法言说。我只知道我的心知道,因为我确实情感丰富且细腻。

基于这些收获,感性与理性兼具的我又果断报名了接下来的中阶和高阶课程。随着课程的逐步展开,无意识之中,我开始一点一点准备好穿越我和爸爸的关系。

6

我印象很深刻,那时是在实战营上,同学做咨询师,我做她的来访者。我全然地躺在咨询椅上,诉说我最近肠胃里的不适感,直觉感受就是愤怒的情绪不停在翻滚,直觉感受就是这份愤怒跟我爸爸有关。于是沿着这条线索,展开了咨询。

过程中,我回到自己几个月的时候,小小的我被包被包裹着,还有大被子暖暖的覆盖在我身上,蒙住我整个头。

刚开始我还觉得很安全、很温暖、很舒服,直到后面感觉强烈的窒息感和恐惧紧张,我大声哭喊、大声哭喊、大声哭喊、大声哭喊......可是没有人回应、没有人回应、没有人回应、没有人回应......

而我分明感觉到我爸就躺在我旁边,就躺在我旁边,就躺在我旁边,就躺在我旁边......我那么用力地哭喊,用尽全力,我感觉我要死了,可是他听不见我、他听不见我、他听不见我、他听不见我......

我愤怒、绝望,在咨询椅上一声声高喊、一声声质问:“你为什么听不见我?!为什么听不见我?!为什么听不见我?!为什么听不见我?!......你根本不爱我、根本不爱我、根本就不爱我!!!......你凭什么这样!!凭什么!!!……”。

随着对我爸的一系列情绪的释放,继而巨大的悲伤和绝望包裹了我,我无力地瘫软在咨询椅上,仿佛已经死了一样。

我验证着,觉得:是啊,我爸果然不爱我;他根本不想要我这个女儿,他就是重男轻女;我再哭喊也没有用,没有人会在乎,没有人会听见;我再也不想再表达了,因为表达了也没用,没有人会在乎,没有人会听见......

这时,耳边传来向群老师的声音:“那后来呢?”

是呀,后来我家隔壁的邻居听着我不对劲的哭声和没有声音后,不安地去找我外婆。因为当时都住在同一个村上,所以外婆家离得并不远。

外婆急匆匆赶来,用她的那把钥匙打开我家房门,四处寻找我的身影。最后,掀起被子,看到已经憋紫的我,赶紧把我抱在她怀里。

向群老师问:“什么感觉?”。

我说:“很安全,我终于得救了。”

向群老师继续问:“所以,你的哭喊有用吗?”

我说:“是有用的。”

向群老师继续问:“所以,有人爱你吗?”

我说:“有人爱我的,我外婆爱我的。”

虽然我还是哭哭唧唧的,但更多的是放松和感动。

虽然我还是对我爸有些愤愤不平。

7

后来,我还想起一件有意思的、带点象征意义的事。

大概在我小学那会,快晚饭的时间,我妈在厨房做饭。而我在房间里玩着什么,手里拿着剪刀,那把剪刀是那种做手工用的、圆头的、还有一点脏脏和生锈的,不是很锋利的。

我爸从外面回来,打开家门走进来,我也从我房间出来,走到客厅去。

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鬼使神差地举着剪刀,就是直挺挺的向他逼近,就是想剪他耳朵、剪他耳朵、剪他耳朵......

我爸毫无防备,还真的被我剪伤。

他耳垂那被我剪了个小口子,流了点血。

他出于本能的疼痛感说了我几句,但没有很凶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我行为的不可置信和不能理解。

其实我也不理解,现在回头看看,可能是潜意识在作用。

潜意识里对我爸“你为什么听不见我?!”的愤怒 和 “既然你听不见我,那你的耳朵也不要了吧,我给你剪了” 的报复。

同时,奇妙的是,我对我爸的一系列情绪,通过咨询走过一遍后,我身体的肠胃不适感消失了。

脑袋里也开始闪现出各种我爸的样子:他对我好时的样子、他对我不好时的样子、他对我一般时的样子......

我以前都记不起来的回忆一幕幕出现:

小时候,半夜有一次,我一直莫名大哭,我爸抱着我,拿上菜刀,打开家门,对着外头空气一顿砍,还一顿说,弄完我就不害怕,也不哭了;

小时候,在奶奶家,我爸把我放他腿上,让我把他的腿当滑梯滑;

小时候,他给我捏他的肱二头肌玩;

小时候,他跟我玩捏手,虽然会把我捏很痛;

小时候,我奶奶拿我跟我表弟做比较时,他会帮我说话;

我姑妈说我大腿粗,我奶奶说我是哑巴,他都会帮我打圆场;

我爸作为老师,并不要求我的学习;

我爸会因为我房间乱,骂我、打我;

我爸为了我高中择校,从不喝酒和求人的他,在饭局上给校长敬酒,求人帮我安排......

8

看到各种我爸的样子之后,对于我爸是爱我的,他并不重男轻女这件事,我开始有了全相和笃定的感觉。但对于他听不见我这件事,我依旧有些愤愤不平。

于是,老天很爱我地为我安排了“情景再现”。

那晚,我跟闺蜜们出去聚餐,一直到很晚,接近凌晨1点才回来。

虽然是指纹识别的智能门锁,但同样奈何不了里面反锁上了。

我各种打电话、打语音、按门铃、敲门、喊话……家里的一大一小,两个人(两只猪)都没有任何回应。

而没有回应这件事情让我倍感不适,特别是我被锁门外这种事情已经是第二次了。之前就发生过一次,已经提醒过别再习惯性锁门了,结果还来。

后来连楼上楼下的邻居和狗都被我的动静给吵醒了(PS:再次向邻居们道个歉),可家里还是没有人给我开门。愤怒情绪冲上头的一瞬间,我都想报警了。

最后我放弃了,孤零零站在门外的我身心俱疲,我打电话给我爸,让他来接我回家。

如果不是先前在咨询室里修复过和爸爸的关系,这种情况下,我根本不可能让我爸知道,肯定是自己随便哪个酒店开个房间过个夜算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爸很快就驱车来到我家楼下,又很快地接我回他家。

一路上,我爸尽量平和、略微小心地想探查我是啥情况,深更半夜一个人,要回娘家。我感受到他对我的急切和关心。

第二天,一大一小两位家属到我爸妈家来,上门“负荆请罪”。

两个人轮番跟我道歉,说是真的真的没听到,而且是一点儿都没听见。

大的这么讲,我还有点犹豫。

女儿说她一直熬着,就想等妈妈回来,一直熬到凌晨12点多。

而我是接近凌晨1点回来的,就那么一会会时间,她就进入深度睡眠了,就完完全全听不见了。

至此,我开始相信,一个人深度睡眠的时候是会听不见的,哪怕都惊动楼上楼下了也是浑然不知。

至此,我开始相信,我爸当时真的是在我旁边睡觉。他虽然在,但他确实听不见。他听不见,确实是因为他深度睡眠了,而不是因为他不爱我、不想要我。

对我爸的那些愤愤不平,至此消解,感谢爱我的老天创造这样的“情景再现”。

9

随着持续地学习和成长,我更了解自己的同时,也更了解了我的爸爸。

某天和爸妈一起吃晚饭时,我向爸爸问起他小时候的事,关于怎么生活之类的。他其实讲过好几次,有些是在我小时候他主动讲的。以前听他讲他小时候割猪草、卖棒冰,只觉得好好玩、好羡慕。现在再听,才能听到他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干活,为家里赚钱,做很辛苦的事。

其实我在那次咨询之前,已经知道我爸是重组家庭的小孩,他的家庭结构是怎样,也一度因为他的原生家庭背景,在头脑层面,在理性层面,理解到他。

而那次关系好了,聊得更多了,我才知道具体的细节。原来,在我爸仅仅7岁的时候,他就丧父了。11岁的时候,开始进入到重组家庭。我一下子眼眶湿润,在心上感受到他。

后面,我也开始重新理解我爸给我的名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希望我像草一样,生命力顽强。

或许这里暗藏了一个希望,他希望他爸爸也能像草一样,生命力顽强,不要在他7岁的时候就永远离开他。

回顾这一路,我走过对爸爸的愤怒和绝望,去除对爸爸的偏见和误解,看到更完整、也更真实的他。内在有了很好的梳理,外在也就很自然地和爸爸的关系越来越柔和、越来越有温度。心与心的距离近了、暖了,真正能够感受到爱在我们之间的流动。

是的。

我的名字就叫许草,自始至终。

我的爸爸爱我,自始至终。

我也爱我的爸爸,自始至终。

所以,“大家好,我是生生不息的香草。”

这样的自我介绍也特别好记,令人印象深刻。

那么,未来,请多指教!

感谢立宁老师,感谢向群老师,感谢容芮所有的老师、同学及工作人员们,谢谢你们的一路陪伴。

在容芮,可以安心安全地自我成长,遇见更完整的自己,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2025.6.9 于家中

王立宁老师用真实质朴的叙事,通过小视频的形式,传递着家庭教育的智慧和爱。一个个真实的人生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除了带给我们内心的触动和感悟,亦让我们深感“故事的力量”何其深远。

在容芮平台,我们见证了太多的蜕变。有许多家长,曾因亲子关系的紧张、夫妻情感的隔阂,或是自我成长的困惑,而踏上家庭教育的学习成长之路。他们在容芮的课堂上,在王立宁老师及众多导师的引导下,逐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学会了如何以爱和理解去化解矛盾,修复关系。

更令人欣喜的是,有许多家长在通过学习修复了家庭关系之后,决定将自己的这份收获与成长,反哺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选择成为家庭心理教育指导师,在学校、街道、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婚姻登记处……通过一对一咨询指导、沙龙活动、小组活动等形式,为家庭教育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力量。

我们希望通过家庭心理教育指导师们的故事,搭建一座桥梁,连接每一个正在成长、正在探索的家庭。他们的故事,是勇气与坚持的见证,是爱与理解的传递。

让我们以故事为舟,渡家庭心理教育之河,一起见证更多家庭的蜕变与成长,感受家庭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本期成长故事供稿人,为 许 草 老师。

来源:容芮家庭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