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侯学煜(1912.4.2—1991.4.16)安徽省和县历阳镇人。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从长期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主张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最早发现和研究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研究植被地理
侯学煜(1912.4.2—1991.4.16)安徽省和县历阳镇人。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从长期从事地植物学、植被制图、植物生态学等研究工作,主张土壤性质明显受母岩性质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单纯气候决定土性论的观点,最早发现和研究中国的土壤指示植物研究植被地理分布,主张山地垂直地带性服从水平地带性规律,为所著中国植被分区建立了理论基础中国编制中国植被图的先驱,农业植被制图创世界先例提出“大农业、大粮食”的观点,大力宣传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25年9月,考入芜湖私立萃文中学。
1926年,下半年适逢北伐战争,学校停办。1927年转入陶行知兼任校长的南京安徽中学。
1928年,考入南京金陵中学高中。
1933年9月,侯氏考取金陵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将要读完一年级时,侯父病逝,经济难以维持,辍学回乡在和县中学任教。
1934年,复学由化学系转入农学院农化系土壤专业。
1937年7月,侯氏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中央政府地质调查所,在土壤研究室先后任练习员、调查员、研究员,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1945—1950年,获中华农学会主办的留美奖学金,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继续深造。途径印度在加尔各答候船期间,自我介绍到加尔各答大学地理系,被邀做学术报告和野外考察。1947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
1950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后为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后创建植物生态研究室并任主任。
1963年,侯学煜与姜恕、陈昌笃、胡式之合写《以发展农林牧副渔为目的的中国自然区划概要》一文,毛泽东、周恩来等看后指示加印4000册分发各省领导参考学习。
1965—1966年应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要求,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了桂南水稻黄叶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对当地农业增产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1966—1976年,侯氏的科学研究被迫中断。期间受到不公平待遇,遭到迫害,被造反派视为反动学术权威,诬蔑为“侯学霸”。
1978—1980年间,侯学煜先后发表《对西北干旱地区建设的意见》、《对发展我国农业的一些意见》、《保持生态平衡,加快发展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等多篇论文,对我国农业政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1977—1980年,文革结束后,侯先生迫不及待地投入科学研究,在全国开展植物生态学与社会学调查研究,分别就西北干旱地区建设、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生态平衡等问题,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证据,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1980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后被选为学部常委。
1980年,提出大农业思想,并在全国广泛传播该理论。
1983年10月,侯学煜教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1993年2月更名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第一届理事长。
1984年起兼任南京大学地理系(后为大地海洋科学系)教授。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赴非洲热带草原考察。
先后当选为第三届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委员。1980年侯学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后被选为学部常委。
1991年4月16日,侯学煜逝世。
代表论著有《中国植被》《植物生态地理学的内容任务概念和研究方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衡水凌烟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