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医院呼吁停止食用:吃一口或等于10斤“塑料袋”,对肝不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3 15:34 1

摘要:我们每天吃下去的某些东西,真的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对肝脏造成了持续的伤害,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代表,就是“重油重包装的加工食品”,尤其是其中的塑化剂含量,远远超过你以为的安全范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我们每天吃下去的某些东西,真的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对肝脏造成了持续的伤害,其中一个很典型的代表,就是“重油重包装的加工食品”,尤其是其中的塑化剂含量,远远超过你以为的安全范围。

它们和塑料袋的关系,并不是说你真吃了塑料袋,而是它们在代谢过程中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对肝脏的负担,真的堪比你吞了一大口塑料。

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性,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B超提示脂肪肝。他平时并不胖,也不喝酒,家族也没有肝病史。

后来我们聊了很久才发现,他几乎每天午饭都靠外卖解决,最爱吃的就是那种颜色鲜艳的卤味、肉制品,还有各种调味辣条。他甚至半开玩笑地说:“我小时候吃辣条,现在还在吃,只是换了牌子。”

我听得心里有点沉。这些加工肉制品里,重金属、塑化剂、防腐剂、人工色素样样不少,尤其是塑化剂,在高温加热或长时间储存后容易释放,它们被人体摄入后,主要通过肝脏解毒和代谢。

如果摄入过量,肝脏的负担会越来越重,慢慢地,就可能诱发脂肪肝、肝功能损害,甚至肝纤维化

塑化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学名叫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s),它们原本是用在塑料制品里的,让塑料更柔软、更易加工。但现在,它们被广泛添加在某些不合规的食品包装、甚至食品添加剂中

尤其是在一些低质零食、饮料瓶、调味品瓶盖里,塑化剂可能在储存过程中逐渐释放,最终随食物进入人体。我们体内的解毒系统虽然很强大,但它也不是无限的。

肝脏作为解毒的主力军,如果长期面对高负荷工作,就像一台一直不关机的老电脑,迟早会过热、卡顿,甚至崩溃。

我自己在门诊上,也遇到过很多让人觉得惋惜的年轻人,年纪轻轻,肝功能却已经出现异常。

有一个不到二十五岁的女孩,爱美节食,平时不吃正餐,就靠各种代餐粉、能量棒、奶茶度日。她来的时候其实是因为皮肤问题,但我建议她做个全面检查,结果发现肝酶异常。

我问她平时吃什么,她的包里就带着几包代餐粉,成分表一看,人工添加剂和香精香料超过十种。我们不能说这些就是直接导致她肝损伤的唯一原因,但长时间摄入这些非天然成分,确实会让肝脏疲于应对

她当时也很震惊,没想到看起来“健康”的代餐,反而成了身体负担。

你可能会好奇,吃这些东西真的有那么严重吗?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

塑化剂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多次被证实具有肝毒性、激素干扰作用。它们可以影响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脂质积聚,还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增加肝细胞的凋亡率。

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暂时不会有明显症状,但慢性暴露,就像温水煮青蛙,等到发现问题时,肝脏已经受损不轻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没意识到,家庭中使用的塑料膜、一次性餐盒、微波炉加热包装,也可能是塑化剂的来源。

有时候我们图省事,把外卖直接连盒子一起放进微波炉加热,这种做法其实非常危险。高温会促使塑料中的塑化剂更容易释放,尤其是那些颜色发黄、质地较软的塑料餐盒,基本可以断定是含有高浓度塑化剂的产品。

如果你每天都这样吃饭,相当于每天都在给肝脏添堵

我还想说说一个特殊人群,那就是孩子。孩子的肝脏功能本来就不如成人成熟,解毒能力也更弱。

如果孩子经常吃那些颜色鲜艳、口感奇特的零食,比如果冻、糖果、辣条、膨化食品,很多里面都可能含有塑化剂或其他对肝不友好的添加物。

我们曾接诊过一个10岁的孩子,出现反复恶心、乏力,查了半天才发现是轻度肝损伤,原因就是他每天放学都要买几包小零食,而且吃得很快,吃得很多。

家长最开始也不信,觉得不就是点零食,怎么可能伤肝?但事实就是这样,孩子的身体对这些化学物质更敏感,反应也更快。

除了直接的肝损伤,塑化剂还可能扰乱激素系统,影响生殖系统发育,甚至被认为与某些类型的癌症有关联。虽然这些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但我们不能等到“证据确凿”才开始警惕。

对身体的伤害,很多时候是悄无声息地积累起来的,等你感觉到不舒服了,往往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防护时机。

我自己也不是一开始就对这些问题了解得那么清楚。有一段时间,我工作特别忙,经常加班,晚饭就靠楼下便利店的便当凑合,时间一长也开始觉得身体有些沉重,做体检的时候发现肝功能略有异常。

虽然不算严重,但也足够让我警醒。那之后我开始认真看包装成分,尽量避免吃那些成分表长得像化学试卷的食物。

我们吃下去的每一口东西,其实都在为身体的健康埋下伏笔,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自己

当然,不是说只要吃过一次这些东西就一定会出问题,人体还是有一定的代谢能力的。

但问题就在于“长期”、“反复”、“不自知”。如果你每天都在摄入这些含有塑化剂的食物,那就相当于每天给肝脏加点“毒素”,日积月累,怎么可能没事?

我们平时在医院做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升高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既不喝酒也不熬夜,但饮食结构一查,问题全在那。调味重、包装复杂、保质期超长的食品,大多数都不太“干净”

它们可能不是立马毒死你,但却会慢慢改变你的代谢路径、激素水平,甚至免疫系统的反应。

所以,如果你真心想保护你的肝,不用买什么昂贵的保健品,也不用追求什么“排毒食疗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那些工业化程度高、成分表复杂的食品。

选择简单、天然、原始的食材,自己下厨,哪怕只是煮个清汤面,也比天天吃外卖健康得多。

参考文献:

王强,李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8):1142-1146.

刘涛,赵丽.我国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评估[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5):1362-1367.

来源:健康可怜侃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