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时,为什么我们总爱“翻旧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3 15:11 1

摘要:翻旧账,是很多人的习惯,不自觉地拿以前的事作为攻击的武器。好像在说,“我一直在受着委屈,你怎么还好意思这么对我”。

▲ 图片来源:Alev Neto

导读

翻旧账,是很多人的习惯,不自觉地拿以前的事作为攻击的武器。好像在说,“我一直在受着委屈,你怎么还好意思这么对我”。

但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你总是翻旧账、不讲道理、无理取闹,我就没法和你好好沟通。

从家庭咨询师的角度来看,“翻旧账”如果在家庭中反复出现,它是有意义的,它可能意味着某些过去的情绪、感受仍然郁结在你的身体里,在情绪后面的需求我们还未真正觉察。

“翻旧账”并不是单纯的争执,而是我们内心的某些东西在寻找被看见被理解的机会……

一个朋友跟我抱怨,她和老公的沟通方式只剩下争吵了,每次吵架不但解决不了当时的问题,甚至越吵越气,把多年前的不愉快翻出来重新叨叨一遍,新仇加旧恨,关系越来越僵。

昨天她下班很累了,但还是坚持做了饭,同时催着孩子写作业。而老公什么都不管。

饭后,看到老公摊在沙发上玩手机,迟迟没去收拾碗筷,她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你就知道玩手机,不能快点去收拾一下桌子吗?”

她老公皱了皱眉头说:“没说不洗啊,再等会的”。然后继续低头玩手机。

她看老公这么冷漠,心里的无明火蹭地就起来了:“你怎么只会天天玩手机,什么事都不管?结婚后几乎所有的家务、辅导孩子写作业,都是我一个人在做。每次都是我说一点,你才做一点,还这么费劲。你有没有想过我有多累?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老公感觉很冤,大声反驳:“谁说我不关心,我节假日都想着给你买礼物,还带全家出去旅游散心”

朋友听到旅游更激动了,提高嗓门地开始数落老公的不是,甚至把几年前全家在海南旅游时发生的不愉快也拎了出来......

老公一听她开始翻旧账抱怨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就生气地摔门走了。

翻旧账,是很多人的习惯,不自觉地拿以前的事作为攻击的武器。好像在说,“我一直在受着委屈,你怎么还好意思这么对我”。但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你总是翻旧账、不讲道理、无理取闹,我就没法和你好好沟通。

这样就陷入了一个困局,一方的委屈迟迟无法被看见,委屈越积越多;另一方觉得对方在无理取闹,立即启动了防御之盾,关上了倾听沟通的渠道,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心就越来越冷。

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位职场妈妈。她需要的,是老公共同来分担家务,以及对她辛苦付出的关心。但不停地翻旧账并不能让老公真正地看到她的感受与需求,反而影响了夫妻关系。

“翻旧账”并不是单纯的争执,而是我们内心的某些东西在寻找被看见被理解的机会。

朋友需要做的,是去理解翻旧账背后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一直还在,以及该如何表达,而不是把情绪当作攻击对方的手段。

02

如何探索你的旧账?

翻旧账不是建设性的沟通方式,我们该如何去探索背后都有些什么,以及如何分辨当下我们的情绪与感受,哪些是真实的体验,哪些是过去没有解决的情结带来的投射。

这里有5个提醒,当你在关系中感觉不舒服时,可以用来分辨一下。

1. 观察情绪的强度和合理性

⭕️ 真实体验:你的情绪与事件的严重程度相匹配。例如,对方迟到10分钟,你感到有些不耐烦,但不会过度生气。

❌ 情感投射:你的情绪反应过于激烈,与事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例如,对方迟到10分钟,你突然感到极度愤怒,甚至有被遗弃的感觉,可能源于你过去曾有过被忽视的创伤经历。

自我反思:“我现在的情绪合理吗?我的反应是否远超事件本身?”

2. 追溯情绪的来源

⭕️ 真实体验:你能清晰地将自己的情绪归因于当下事件,比如“我生气是因为他忘记了我们的约定。”

❌ 情感投射: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和过去某个情境相似。例如,你的伴侣今天没有主动联系你,你突然感到被抛弃,这可能与童年被父母忽视的经历有关,而非伴侣真的冷落你。

自我反思:“这件事真的只和眼前的情况有关,还是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某些经历?”

3. 观察你的思维模式

⭕️ 真实体验:你能客观地看待事情,愿意与对方沟通并倾听解释。

❌ 情感投射:你出现极端化的想法,比如“他一定不爱我了”“我对他根本不重要”,甚至不愿听对方解释。

自我反思:“我的想法是否太极端?我是否在用‘总是’‘从不’这样绝对化的词?”

4. 比较不同关系中的反应模式

⭕️ 真实体验:你在不同关系中(朋友、同事、恋人)对相似情境的反应是不同的。

❌ 情感投射:你在所有关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都有相同的强烈情绪反应。例如,你过去的恋人让你感到不安全,现在的恋人即使没有做错什么,你仍然时刻害怕被抛弃。

自我反思:“我是不是在所有关系中都会有类似的情绪反应?这个情绪是由眼前的人引起的,还是我一直带着它?”

5. 通过沟通与确认来调整认知

⭕️ 真实体验:在遇到疑惑或不安时,通过开放的沟通与对方交流你的感受,并核实事实,避免误解。例如:“最近我感觉你似乎有点不太高兴,可能是因为工作上的压力或其他原因。我有点担心是不是我做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情。我们能聊聊这个吗?”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关注了对方的情绪变化,还提出了具体的关切点,并邀请对方分享内心感受,营造了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帮助理清真实情况。

❌ 情感投射:如果在没有确认的情况下,直接主观臆测对方的行为是针对自己的,就容易陷入误解和冲突。例如:“你最近一直不怎么和我说话,肯定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你肯定不再关心我了,我知道你不想和我在一起了。”这种情感投射的方式不仅缺乏事实依据,还可能让对方感到被指责或误解,从而引发更多的矛盾。

自我反思:在做出判断之前,先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在没有确认事情真实性的情况下,就假设了对方的意图?是不是应该先和对方沟通,了解事情的真相?”

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先对照、觉察情绪的来源。在这样不断复盘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能更清楚地体验当下的真实情感。

当你变了,你采用了新的方式与伴侣沟通,你的伴侣也会用新的方式与你互动。一种新的健康互动模式就会慢慢生长出来,亲密关系也能够更加健康、稳定,你们的家庭会越来越有生命力。

这就是从家庭系统的视角去理解的“翻旧账”。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矛盾,可能是经常和伴侣吵架,可能是过度的依赖伴侣,可能是总想控制伴侣。

4月3日张琰老师带领的23天线上读书营,就会带大家去学习理解家庭中的伴侣关系。如何把我放在系统中做自我的觉察;如何用关系的视角去理解夫妻伴侣的互动,即我的行为如何影响了伴侣,伴侣的反应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我;如何打破伴侣沟通的僵局;帮助大家寻找解决亲密关系难题的钥匙。

带领老师张琰是一位资深的家庭心理咨询师,已有15年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经验。张琰老师将从家庭系统理念的视角出发,帮助大家审视自己在关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变与伴侣间的互动模式,进而改善关系。

读书营会带大家阅读书籍《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它出自一位资深美国家庭治疗师,内容以萨拉塞尔一家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育有两个孩子,养育孩子的整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家庭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将被逐一呈现。亲密关系中的亲密与边界、婚前的热恋到婚后激情消退、与原生家庭的相处之道、伴侣出轨后的回归等,这些富有代表性的问题都会在读书营中进行讨论。

张琰老师会把西方心理学界研究多年的家庭系统理论知识,结合着书中具体的故事跟大家一一解析,让大家轻松掌握。

如果您在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中,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线上读书营非常值得一试。如果您是家庭教育的从业者,家庭系统理论也是帮助您应对工作的有力工具。

除了共读书籍,每天还会有学员们彼此间的共学、讨论和分享。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会有类似的困扰,有这么多人在带着困扰来学习、成长。

彼此的陪伴和大家愿意改变的心,会让人动容,让您也更加愿意去改变,这就是和大家在一起的力量。当您带着读书营中的方法去实践时,如果遇到了新的疑问,还可以通过读书营内部的直播答疑,直接请教张琰老师。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家庭系统理论?

因为从时间线来看,一个家庭必然会不停地向前走,向前发展。每个阶段,家庭会面临不同的挑战与困难。家庭可以在某一个阶段,有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他们往前走着走着,会突然发现旧办法不好用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调整,但改变并不容易,可能是因为家庭已经习惯了过去的方式,也可能是还没有找到新办法。

因此,我们需要去学习,打破惯性思维,去寻找新方法,去跟随家庭一起成长。

和家庭治疗师张琰老师一起

用23天线上共读

《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

读书营导读课

课程详情

来源:此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