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Nature》专访合肥高新区安徽树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树突精密”),深度解析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使树突精密成为全球医学界瞩目的焦点。其研制的术中手持显微镜EndoSCell®,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实现术中在体细胞级别显影的仪器
日前,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Nature》专访合肥高新区安徽树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树突精密”),深度解析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使树突精密成为全球医学界瞩目的焦点。其研制的术中手持显微镜EndoSCell®,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实现术中在体细胞级别显影的仪器,曾被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报道。
《Nature》杂志发表关于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的报道
01
破局:从“毫米”到“微米”的跨越
肿瘤细胞在手术中看起来与正常细胞非常相似,现有技术难以分辨。尽管导航系统和荧光成像技术提高了术中成像的精准度,但这些工具仍难以清晰显示深部病灶或明确微小的肿瘤边界。因此,业界亟需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区分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技术,助力外科医生实时做出精准决策。
近日,《Nature》专访中国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树突精密,深度解析其自主研发的突破性创新技术“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这项技术首次让外科医生在术中实时捕捉到细胞级图像,将术中可视化精度从组织级提升至亚细胞维度,突破肉眼识别与毫米级影像的物理局限,开创了基于亚细胞可视化的精准手术时代。
而利用细胞级荧光导引成像技术研制的术中手持显微镜EndoSCell®,将传统大型光学显微镜缩小至千分之一,同时保持1200倍的光学放大性能,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全新的术中细胞级视野。目前,该设备已经获得中国NMPA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现已被全国包括华山医院在内的40余家顶尖医院纳入手术流程,临床应用超过500例神经外科手术。
“传统显微镜无法适应动态手术场景,我们通过微型化光学系统与光学防抖技术的融合,将物镜的直径缩小到仅3毫米,视野直径拓展至500微米,高达1200倍的放大倍率下仅有不到4微米的抖动影响,足够精准和便携,使其能够于术中实时应用。”树突精密创始人蒋礼阳博士说。
EndoSCell®手柄前端处直径0.3mm的全复消色差超精微镜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陈亮教授表示,EndoSCell®的“漫游式”扫描,能够全面识别外科医生和病理学家遗漏的肿瘤组织,为肿瘤切除手术提供了更快、更准、更全的解决方案,显著提升治疗效果,“现在我们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染色、扫描和解读肿瘤边界。”
02
深耕:十年磨一剑的“光学匠心”
从实验室到手术台,树突精密的超十年研发之路,是众多科技型企业“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缩影。
深耕精密光学医疗技术开发的树突精密,如今已成为全球领先的超精微光学系统技术公司。“树突精密落地合肥高新区,受到了来自政府、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创业平台、科研院所等全方位支持。特别是高新区,在场地、融资、行政手续、支持政策等各项具体工作中,为企业提供了切实而有效的帮助。”树突精密创始人蒋礼阳博士表示。
展望未来,树突精密的创新成果将被赋予更高使命——持续加大科研力度,将EndoSCell®从实时成像工具发展为多功能外科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安全的手术方案,让全球患者获益。同时,作为核心基础技术,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也将拓展到生物科研、医疗、半导体制造及检测、工业检测等多种领域。
树突精密正在用创新证明:一项突破性技术蕴含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当下的难题,更在于开启无限可能的未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在脑胶质瘤手术中应用EndoSCell®
03
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涌现
树突精密的突破,是合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力印证。在这里,科技创新成果正以“集群式”姿态涌现。
中盛溯源“NCR101注射液”获批临床默示许可,拟用于治疗间质性肺病(ILD),这是全球首款获批临床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基因修饰间充质样细胞(MSC)治疗产品;
通灵仿生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TL-IABP-100”,并于近期获得注册证,打破国外垄断;
科大福晴自主研发的CLIMBER148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产品注册申请获批,意味着安徽省首款自研自产高端准1.5T超导磁共振系统成功上市;
锐世医疗自主研发的临床全数字PET/CT(DigitMI 925),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获准进入市场,2024年2月,该设备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实现装机······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汇聚生物医药企业400余家,产业链营收超350亿元,“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外包服务—商业流通—精准医疗”的完整生态链已然成型。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正在以其旺盛的创新活力,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的诞生,不仅是外科手术的革命,更彰显了生物医药企业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创新魄力。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产业规模稳步拓展,技术成果接续涌现,在这片科创热土上,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双向奔赴”,正在书写着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生动篇章!
通讯员:项 磊 查 慧
编辑:虞攀亮
编审:马若诗
审核:苏劲松
出品:中国高新区杂志社
来源:中国高新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