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在电波与图文间织就海派乡村的魅力新画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跟随推荐官探访沪郊的好风物与好去处,听村书记讲述乡村振兴的初心故事,领略魔都农科人以大地为纸、以实践为笔的智慧耕耘。
风吹稻浪,遍地金黄。眼下,松江的稻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早熟国庆稻“松早香1号”开镰收割。
在松江区泖港镇的上海汇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正是一派繁忙景象,多台收割机往来作业,割稻、脱粒、转运等工序一气呵成,饱满的稻穗化作金黄稻谷。“合作社在8月30日先安排小范围收割了一批早稻,这批新米目前已经完成加工,光洁度出色,漂亮饱满。”汇民合作社负责人范慧峰说,当前线上预售火爆,开镰当天东方购物平台来到合作社开展直播预售,一小时间便销售出了700多单。
松江大米何以成为上海市民青睐的“人气大米”?背后离不开从育种到种植、加工的层层精细把控。
良种是松江稻米产业的基础和核心。良种选育,既要品质好又要产量高。松江区自2008年开始选育良种,先后育成了香型软米水稻品种“松早香1号”“松香粳1018”“松香粳1855”,连续多年在市级、国家级优质稻米品尝品鉴中获得金奖。“每选育一个水稻新品种,从选择亲本到杂交组配,再到品种审定,需要近10年时间。”松江水稻研究所所长陆铭昌介绍,“通过下田观察,今年的松江大米品质稳定,一如既往展现出‘良种’种性水平。”
在松江水稻实验基地50亩稻田里有千余个水稻材料,松江育种家在这里年复一年地筛选、培育理想的水稻材料,对松江大米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为松江大米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了缩短育种周期,每年我们到南繁基地开展加代繁育工作,松江现在是一年种一季水稻,到了南繁基地可以多种一季,提升水稻育种效率。”陆铭昌说。
松江大米沪上飘香,离不开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松江区以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为发展载体,同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大米质量和附加值,推动优质稻米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如以汇民合作社这样的合作社为牵头主体组建的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统一优化茬口、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管控、统一产品包装、统一营销管理、统一农机服务、统一烘干安排,带领家庭农场标准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2025年,全区共有优质稻米产业化联合体12家,签约带动家庭农场424户次,带动营销优质水稻6.29万亩。“区里还出台了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如粮食生产环境保护考核补贴等,在家庭农场的话会在此基础上再叠加一个家庭农场负面清单考核的奖励,都是为了引导农户能够按照生产要求完成。”泖港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蒙介绍。
据悉,今年松江区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9万余亩,其中早熟国庆稻“松早香1号”0.94万亩、优质晚粳“松香粳1018”8.8万亩、“松香粳1855”0.18万亩。当前,“松早香1号”进入集中收获期。“只要不下雨,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安排抢收、烘干和加工。”范慧峰表示,今年他们同时与中粮公司及镇里新建的大米加工厂开展合作,“哪条加工线有空,就把稻谷送往哪里”,让新米尽快送往市民家中。据悉,为保障新米及时上市,松江区近年来持续加大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目前,全区共拥有粮食烘干及加工基地9个,可实现日烘干能力3200吨,稻米加工能力达每小时20吨。
文:张孜怡
摄:杜洋域
来源: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