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个名叫“多积元树”的本地生活平台在佛山悄然兴起。它打出“消费数据资产化”的旗号,声称能让顾客消费后还能“回本”,甚至“赚钱”;而商家不仅能留住顾客,还能从顾客的其他消费中获利。
最近,一个名叫“多积元树”的本地生活平台在佛山悄然兴起。它打出“消费数据资产化”的旗号,声称能让顾客消费后还能“回本”,甚至“赚钱”;而商家不仅能留住顾客,还能从顾客的其他消费中获利。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类似的模式在江浙沪地区已经跑出了一匹黑马——“我店模式”。该平台用3年时间做到1300亿流水,注册会员超2000万,复购率高达70%,远超行业30%的平均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拆解多积元树的商业模式,看看它如何试图打破本地生活的困局,让消费不再是一锤子买卖。
一、痛点:为什么用户不留恋?商家难留客?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在楼下餐馆花了1000请客,吃完后就成了“一次性客户”,商家没有任何表示。下次想吃饭,你还是得重新打开美团,搜索“附近餐馆”。
或者在便利店充了200会员,除了首单减5元,后续消费再也没有任何额外福利。
这是当下本地生活服务的普遍痛点:商家苦于留客难,用户觉得消费“无回响”。
多积元树正是瞄准这一痛点,提出了一种全新解决方案:把商家原本要“亏掉的折扣”,变成“能吸引顾客反复来的资产”。
二、模式核心:如何把“一次性折扣”变“长期资产”?
多积元树的模式并不复杂,但设计精巧。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例子来看:
假设你在佛山某家合作餐厅消费1000,商家愿意让利20%(即200)。在传统模式中,这200元要么直接减掉,要么变成一张“下次满减券”,效果有限。
但在多积元树模式下,这200会这样处理:
补贴池:200放入平台的“奖励池”,不是被平台拿走,而是用于后续“生福利”;
积分到手:同时给用户和商家各发200个积分;
分期释放:积分分36到40期慢慢兑现,每期根据“奖励池新增金额”按15%比例触发。
奇妙的是,这200积分最终可能兑换成高达1000的抵用券,相当于“花一次钱,白得好几次消费机会”。
这样一来,商家一次性让的利,就变成了用户愿意长期留着的资产,消费从“一锤子买卖”变成了“长期绑定”。
三、运作机制:如何保证不是“空手套白狼”?
看到“200积分换1000”,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会是骗局吧?多积元树的设计中最精妙的部分在于其“正波比”算法机制,保证了模式的可持续性。
奖励池的资金来源非常明确:平台新增营业额× 商家让利比例 × 40%。
也就是说,只有新的生意进来、有新增收入,才会释放积分;如果没有新增营业额,就暂时不兑现积分。
简单讲就是“池子里有钱才发券,业绩不涨就停一停”,先保证平台不会透支未来的钱,再谈后续发展。这是该模式能长期运行的关键所在。
四、四方共赢:每个人都能得到什么?
一个模式能跑通,核心是“所有人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多积元树模式下,各方利益安排如下:
1. 用户:从“消费花钱”到“消费赚钱”
消费能“回本”:一年在平台消费1万,最终可能兑换1万抵用券,相当于“免费再消费1万”;
分享能“赚更多”:邀请好友不仅能加速积分兑现,还能拿“好友消费返/利”;
消费更“有确定性”:积分规则透明,奖励池数据可在AP/P查看,减少“被套路”的顾虑。
2. 商家:从“靠单店赚钱”到“靠用户生态赚钱”
大幅降低留客成本:用户为了积分兑现会更愿意复购。有便利店接入后,3个月复购率从28%提升到45%;
增加“跨界被动收入”:自己的顾客去其他合作商家消费,还能拿5%的“跨界奖励”;
降低获客成本:平台会根据商家积分贡献和用户复购率,给商家免费曝光,不再需要付高额佣金换流量。
3. 推广员:拉新有持续收益
拉一家店入驻,就能长期拿这家店1%到3%的流水分成,不少人靠这个月入30万,越拉越有动力。
4. 区域代理:“靠地盘收租”
交一次代理费,就能拿辖区里所有商家15%的流水分成,年分成280万起也不是稀罕事。
五、体验优化:解决“等不及”的痛点
36-40期的兑现周期对很多人来说太长,多积元树设计了三种加速机制:
社交裂变加速:用户拉1个新人,当期积分释放比例就加5%,最多加15%;
商家任务加速:商家当天营业额比上月同期多20%,当期积分释放直接多10%;
节点分成加速:单月奖励池增幅≥15%,触发“福利雨”,积分兑现从每月一次改为每天一次。
这些机制不仅解决了用户“等不及”的痛点,还促进了平台的自传播和增长。
六、本地生活服务的“下一站”是“资产化”吗?
多积元树的模式反映了一个新趋势:本地生活正从“流量争夺”转向“用户留存”。
过去十年,本地生活平台的竞争焦点是“谁有更多流量”,美团靠外卖、抖音靠短视频抢占地盘。但现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商家开始意识到“留住一个老顾客的成本,比拉一个新顾客低5倍”,用户也开始追求“消费的长期价值”。
“消费数据资产化”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有了生存空间。但要想走得远,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透明化:奖励池数据需要更加细化,让用户和商家清晰看到“每一笔积分的来源和兑现逻辑”;
扩围与控质:向其他城市扩张时,需要平衡“商家数量”和“服务质量”;
应对巨头竞争:如果美团、抖音等巨头也推出类似模式,多积元树如何靠“本地化服务”守住优势。
结语:线下生意的新机会
不管是已经验证的“我店模式”,还是刚起步的“多积元树”,本质都是帮助实体店“破局”。疫情之后,线下生意本就艰难,加上电商抢流量,许多店面临“顾客来一次就走”的困境。
这类平台的兴起说明一个趋势:单纯的“打折促销”已经不管用了,能把“让利”变成“让顾客长期受益的资产”,才是线下生意的新机会。
消费数据资产化可能是本地生活服务的下一个方向,但只有那些真正创造价值、实现多方共赢的模式,才能在这场竞争中笑到最后。
免责申明:小编只做/软/件/开/发,不参与实际的商业模式运营或投资活动。玩项目的玩家勿扰!玩家勿扰!完家勿扰!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网上搜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微三云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