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副秘书长梅利莎•弗莱明:书籍,“脑腐”的“解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3 15:54 1

摘要:书籍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作用是什么?它为我们的时代病“脑腐”(“脑腐”被评为牛津年度词汇,指的是由于过度消费低质量内容,导致某人的精神或智力状态变差)提供了一剂“解药”。本文为联合国副秘书长梅利莎•弗莱明2024年12月5日在国际出版商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本届大会的

书籍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作用是什么?它为我们的时代病“脑腐”(“脑腐”被评为牛津年度词汇,指的是由于过度消费低质量内容,导致某人的精神或智力状态变差)提供了一剂“解药”。本文为联合国副秘书长梅利莎•弗莱明2024年12月5日在国际出版商大会上的主题演讲。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翻动书页:出版与未来社会”。来自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和美洲81个国家的101个组织的250名国际出版商协会(IPA)成员现场聆听了这一场演讲。该协会是全球最大的国家级、地区级以及专业出版商协会联盟。

联合国副秘书长梅利莎·弗莱明

一本书的力量何在?在当下这样的时代,区区几百页的印刷书页能为我们这个陷入困境的世界带来什么呢?

这是一个人们注意力时长急剧下降的时代。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但不知为何却总觉得不够的时代。

这是一个针对事实和科学发起战争的时代。

此刻,我想请大家——请在座的Z世代成员们多多包涵——回想一下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的时光。

我小时候,父母不喜欢我看电视,但非常鼓励我读书。每天晚上,我都会带本书上床。我记得自己完全沉浸在书页之中。到了很晚的时候,母亲会说“熄灯了”,我就会伸手去拿我藏起来的小手电筒,继续阅读。最后,我合上双眼,渐渐进入梦乡。那是只有读书后才能体会到的一种深沉、高质量的睡眠。

快进到如今,现在这番场景变成什么样了呢?

不只是年轻人,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如此。现在,我们躺在床上,沐浴在智能手机的光亮之中。我们目不转睛地浏览着没完没了、让人上瘾的内容,把时间浪费在那些设计得如同老虎机一般的平台上。这些平台由算法操控,给我们投喂大量的“垃圾食品”式内容。这些内容永远无法让我们满足——只会让我们不停地滑动屏幕。最后,我们疲惫不堪,闭上双眼。但常常是我们烦躁的思绪难以平静下来。于是我们躺在床上,却依然很兴奋,难以入眠。

“脑腐”(brain rot)被评为牛津年度词汇绝非偶然。它指的是由于过度消费低质量内容,导致某人的精神或智力状态变差。专家们指出,在过去两年里,随着人们对吞食社交媒体上的垃圾信息所产生的影响的担忧急剧上升,这个词的使用量飙升了230%。正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其网站上所指出的:“脑腐”一词最早的记录使用出现在1854年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一书中,书中记述了他在自然世界中过简单生活的经历。作为他的结论的一部分,梭罗批评了社会贬低复杂观念(即那些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的观念)、偏爱简单观念的倾向,并认为这表明人们在精神和智力上付出的努力普遍在下降。“当英国努力防治马铃薯腐烂之时,难道就没人努力去防治更为广泛且致命得多的‘大脑腐烂’吗?”他在1854年就写下了这样的话!梭罗会如何看待我们如今的大脑状态呢?毫无疑问,浏览社交媒体会导致人们在精神和智力上付出的努力出现更为急剧的下降。

更糟糕的是,源源不断的内容——其中很多都充斥着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如今竟成了我们的公共舆论场。但这个公共舆论场又常常会压制有意义的辩论。由于这些平台大幅削减在资金与安全团队方面的投入,在这个公共舆论场里,恶毒的网络喷子会让持不同意见者噤声。他们攻击并驱赶弱势群体或少数群体的声音,并且伤害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轻人被霸凌至绝望甚至自杀,还是女性领导人遭到强奸和死亡威胁的狂轰滥炸,又或是气候活动家因替地球发声而受到攻击。而且,这类内容很多都因生成式人工智能而被进一步放大。这些工具能够大规模地制造误导性内容。虚假新闻网站、深度伪造内容——虚假信息如此令人信服、如此个性化,以至于就连专业的事实核查人员都很难实时甄别出来,而这正在侵蚀人们对机构、对科学以及对事实本身的信任。难怪这么多人都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了。

在联合国,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警告,这种信息生态系统是有害的,正在给我们的世界造成严重伤害。数字平台——至少就其目前的形式而言——似乎既不愿意也没能力为我们提供有营养的信息食粮:也就是关于重要问题的可靠、准确且及时的内容,那种我们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做出有意义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这,严重影响了我们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努力。

在联合国,我们的愿景是打造一个人人都能在健康的地球上和平、有尊严且平等地生活的世界。我的工作是领导我们的传播应对工作,传播有关世界状况的清晰可靠信息,并倡导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然而,有意义的变革有赖于充分了解且愿意基于事实就解决方案展开辩论的公众。因为毕竟,事实是我们构建共同人口的现实的基础。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写道:“倘若不能保证事实信息本身不存在争议,那么言论自由就是一场闹剧。”就目前而言,在我们有害的信息生态系统中,事实本身就存在很大争议。于是,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一本书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书籍就是我们的解药,图书馆就是我们的庇护所。在这样一个心灵迫切需要更有营养的信息食量、更需要沉思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治愈“脑腐”。

那么,这样的信息食粮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看起来像是寓教于乐的非虚构作品,由秉持职业道德、为公众利益行事的记者和作家创作,由能够充分行使出版自由的独立出版商出版。

今年夏天,我们发布了一套关于健康信息生态系统的倡议。《联合国全球信息诚信原则》描绘了一个不同的未来愿景。在这个愿景中,所有行为主体都要对其所发布信息的完整性负责。在这个愿景中,蓬勃发展的独立出版业和媒体行业能够自由地为我们提供我们迫切需要的信息食粮。在这个愿景中,社交媒体会抬高事实、贬低谎言——而不是相反。

最准确、最可靠的信息也应该最容易获取。而书籍刚好就是这样的信息媒介。

亲爱的朋友们,联合国坚定支持自由、独立的媒体和出版业,并且敦促所有行为主体维护记者和出版商独立运营的权利。作为回报,我们请求你们为所发布信息的完整性承担全部责任,加倍重视事实核查和准确性,并坚守最高的编辑标准。这不仅是为了避免有诽谤之嫌,或是为了你们的声誉以及你们的作者着想,也是为了帮助恢复我们的信息生态系统——以及我们的社会——的健康状态。

那么,回到我们的问题,在当下这样的时代,一本书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是:书籍完全可以改变世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来说明我的意思。2015年,我担任联合国难民署全球传播事务负责人,当时大约有100万难民抵达欧洲。我亲眼目睹了普通民众向他们表示热烈欢迎的人性光辉一面,这些画面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但随后,其他一些情况开始出现了。虚假信息制造者开始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利用既有的偏见,散布关于这些新来者的耸人听闻的谎言。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过去,我们的受众开始被这场危机的巨大规模压得喘不过气来,并且对他人的苦难变得麻木不仁。大约就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了这样一句话:“统计数据就是眼泪被擦干了的人。”果不其然,这种欢迎的氛围变糟了——投票和政策变得更具敌意。我知道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式。

我们不仅需要突破那铺天盖地的喧嚣以及令人麻木的数字,还必须反击虚假信息并帮助受众与那些性命堪忧不顾一切风险逃离家园的弱势群体建立联系。就在那时,我开始寻找个体人的故事——把那些逃亡者的故事人性化,改变叙事方式。我想讲述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故事,不仅能教育受众,还能打动他们——让他们从冷漠中走出来,付诸行动。就在那时,我遇到了杜娅(Doaa)。杜娅是一名年轻的叙利亚难民,她被残酷的战争赶出了家园。她和她的未婚夫巴塞姆(Bassem)看不到他们在当地的未来。于是,他们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了走私者手中,乘船前往欧洲。他们和另外500人一起挤在一艘旧渔船上。在海上航行了四天后,船沉没了。许多人当场丧生,剩下的人则紧紧抓住渔船残骸求生。两天后,巴塞姆没能战胜大海,留下了不会游泳的杜娅,她孤身一人,在众多死者当中照顾着几个小婴儿。她和他们一起唱歌、祈祷,又在海上漂流了两天。直到最后,他们才从这场磨难中获救。500人当中,只有杜娅和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活了下来,其中包括她救下的一个女婴。

杜娅非凡的幸存故事激发了全世界的想象力。我写的关于她的书《海的那一边》(A Hope More Powerful Than the Sea)已经以十几种语言出版(中文版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注)。该书的童书版正在美国的很多学校里被讲授。当我在一次关于难民的TED演讲中讲述这个故事时,人们的反响热烈,观看量达数百万次,还有数千条表示同情的评论,以及询问如何提供帮助的问题。像杜娅这样引人入胜的人物故事能够穿透喧嚣,触动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感同身受,仿佛一起经历了一般,唤起我们内心最美好的本能。

我讲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凸显我的书有多成功,而是为了提醒大家一本书所能产生的影响。杜娅的故事有力开阔了人们的思维,给无论年轻还是年长的读者都提供了一个能共鸣且很亲切的英雄形象,让他们仿佛置身于一场复杂、遥远的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的现场。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这本书开辟了一个进行有意义讨论的空间,也意味着杜娅和我都受邀进行公开演讲——就像这次一样。

那些印成铅字的文字依然在发挥作用,在全世界范围内为人数众多且非常脆弱的难民群体引发共情。所以,在接下来的这一年里,当你们考虑出版选题时,我希望你们能记住一本书的力量,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我敦促你们优先考虑那些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书籍,以便帮助人们恢复对事实、科学和机构的信任,为我们的时代病——“脑腐”提供一剂解药。我敦促继续出版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声音——尤其是来自在数字时代遭受攻击且被误解的弱势群体的声音,就像杜娅这样的声音。

与此同时,我们即将翻开新的一页,进入人工智能在出版和传媒领域发挥超级巨大作用的未来。最近几周,我们看到了一些出版社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来加速出版流程并与传统出版商竞争的消息。我们也听闻了出版商和人工智能相关方之间达成新协议的消息。利用非虚构作品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这些协议依赖于获得作者的许可。然而,未经许可的抓取行为给版权带来了潜在的令人担忧的影响。形势变化很快——联合国将继续要求人工智能相关方尊重版权,获得许可并进行补偿。而且,更广泛地说,要安全地开发这些强大的工具,使其符合人权要求,并将其用于造福人类。

我们这个世界迫切需要有意义变革。我们有责任始终着眼于更美好的未来——一个由科学引领、以事实凝聚人心,信息更通畅,拥有更健康的公众辩论的未来。

希望你们加入这个日益壮大的努力恢复信息完整性和公共舆论信任的人们的行列中来。

翻译:张明舟

编辑:韦克

初审:许惟一

复审:渠竞帆

终审:高德明

你“在看”我吗?

留言区等待有态度的你👇

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