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云书 | 从蟋蟀的日记到西南联大求学日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14:46 3

摘要:亲爱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提到日记大家会联想到什么?是不是自己为了应付老师无可奈何写下的”今天也和昨天过得一样”的流水账?其实,学生日记在新式教育体系中,很早就作为一种有益于修身和学习的方式被规定下来,并且因为能够反映出孩子们实际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给有责任心的老

从蟋蟀的日记

到西南联大求学日记

乐享云书——云中自有锦书来

本栏目所荐图书均可在线阅读

亲爱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提到日记大家会联想到什么?是不是自己为了应付老师无可奈何写下的”今天也和昨天过得一样”的流水账?其实,学生日记在新式教育体系中,很早就作为一种有益于修身和学习的方式被规定下来,并且因为能够反映出孩子们实际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给有责任心的老师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1932年,一位署名梁上燕的老师在《小学生日记与训育关系》一文中,就从“不可言者不可记,不可记者不可为”的修身古训,谈到了自己如何从孩子们的日记中发现学业之外的问题,如何尽量妥善地处理,并呼吁全体教师都应“有尽忠教育的决心”,共同实践春风沐人、有教无类的师道传统。就这样,因为有益于智育和德育,学生日记在上世纪三、四十代期就普遍作为作业进入了小朋友们的假期生活,甚至开学后还会有“小学生日记簿展览”这样“怪”有趣的活动——可以公开的日记,肯定是“不可言者不记”的。不过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作为作业的日记中曾经承载着怎样的教育界深情了吧。

(图片来源:

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限定长风馆智慧书屋内访问)

当然,日记又何止是作业。它还代表着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种有意思的文学体裁以及一种非常重要的史料——反映着一个人如何度过这一生,反映着一段历史时期如何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那么,就来看看本期云书推荐了哪些有意思的日记吧!

本期云书阅读入口

扫码登录“特色阅读”平台→

“从蟋蟀的日记到西南联大求学日记”专辑

- 亲 子 -

01

《蟋蟀的日记》

作者:高洪波/著 吴波/绘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书以日记图画书的形式讲述了蟋蟀日常生活中的一连串轻松有趣的成长故事,不仅有关于蟋蟀的科普知识,还有小朋友们生活中会发现的小乐趣以及成长中的小烦恼。本书是中少总社“动物日记”丛书中的一种,此外还有《蜗牛的日记》《壁虎的日记》《蝉的日记》等(可在特色阅读平台“少儿绘本”栏目以关键词“日记”检索本系列图书),以萌趣、幽默的情节引领孩子观察生活、进入科学知识与奇思妙想的世界。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02

《大豹子日记》

作者:老豹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这本温暖的手绘日记由“爸爸画家”老豹子用心创作,记录儿子大豹子从孕期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成长趣事。作者以亲子生活亲历者的视角,用生动画笔和幽默文字捕捉孩子第一次喊“妈妈”、偷偷藏零食、保护哥哥的童真瞬间。书中既有爸爸带娃的手忙脚乱,也有孩子学步摔倒又爬起的勇敢,更有全家被大豹子“水淹地垫”逗笑的温馨日常。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03

《捣蛋鬼日记》

作者:万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意大利儿童文学巨匠万巴的传世经典,风靡全球逾百年,被译为39种语言。作品以九岁男孩加尼诺的日记体展开,生动记录了他充满好奇与“破坏力”的捣蛋经历:婚礼鞭炮惊魂、魔术表演失误、钓鱼误伤老人等令人捧腹又心惊的“壮举”。加尼诺的“捣蛋”实则是童心天性的率真流露,其好心办坏事的经历,既展现了儿童无拘无束的世界,也巧妙引发对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深层思考。这是一部让孩子找到共鸣、让大人重拾童心的温暖诙谐成长寓言。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 普 适 -

01

《爱因斯坦旅行日记》

作者:阿耳伯特·爱因斯坦、

泽夫·罗森克兰茨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1922年携妻子在远东和中东旅行时所写的一段日记。在这次旅行中,爱因斯坦途经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上海)、日本、巴勒斯坦和西班牙等地,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均有深入独到的观察和见解。这本珍贵的旅行日记还展现了爱因斯坦作为科学家的人道主义情怀。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02

《西南联大求学日记》

作者:许渊冲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本书是翻译家许渊冲80余年前的日记,记录他在战火纷飞中于传奇名校西南联大的求学岁月:从顶着日军轰炸坚持上课、给飞虎队当翻译的戎马生活,到与朱自清、闻一多、钱锺书等大师的课堂互动;从熬夜苦读的考试周、翻译经典的灵感顿悟,到与同窗杨振宁的学业比拼、青涩的“白雪公主”初恋心事……日记中既有课堂笔记、读书思考,也有老照片与手稿,生动展现一代学子在民族存亡之际守护文明火种的坚韧与浪漫。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03

《马衡日记:1948—1955》

作者:马衡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是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于1948年至1955年间撰写的日记。日记中,马衡院长以亲历者视角,详细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北京旧城改造与古建筑保护之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当时文化界、教育界、考古界和位于北京中心的故宫的影响,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也由此显现。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 进 阶 -

01

《四极日记》

作者:葛剑雄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将其亲身探访地球“四极”——遥远的南极、北极、世界屋脊阿里和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的珍贵经历结集成书,展现了一位历史地理学者观察到的世界以及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它捕捉了在人迹罕至之地,时间、历史与万物交汇的奇妙时刻,展现了地球的壮美与生命的顽强。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02

《大英博物馆日记》

作者:陈平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2001年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学期间以学者视角撰写的文化随笔。因为作者兼具深厚学术功底与开阔文化视野,本书不仅揭秘文物背后的历史,更巧妙串联起中西文明对话——当石雕与北京绣像相遇,当英国文学遇上中国民俗,知识的海洋便泛起跨越国界的涟漪。书中特别加入克里特岛寻访古希腊遗址、欧陆小巷邂逅人文轶事等篇章,以平易笔触将象牙塔的思考融入书中,让博物馆的玻璃展柜跃然纸上。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03

《晚清日记中的世情、人物与文学》

作者:张剑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日记文献叙录、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收录了十篇论文及附录,全书以《翁心存日记》《佩韦室日记》《日损斋日记》《绍英日记》等晚清日记为核心史料,围绕政治时局、作者生平及人物性情、其文学价值进行的多维度分析。通过常熟翁氏的日记,了解风云变幻的朝堂大事;在季芝昌的记载,发现那时人们如何看病求医;透过徐敦仁的日常,感受文人的雅趣与气节。这些亲历者的日记,就像时光的窗口,让我们生动地触摸到晚清的社会风貌、人物百态和文字魅力。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