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墩台身裂缝处理及预防全攻略:从“病根”到“良方”实战指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14:03 1

摘要:温度应力破坏机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内部水化热导致温度升高(可达50-70℃),而外部散热快,形成内外温差(>25℃),产生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通常<2MPa)。表现:墩身表面龟裂、墩帽与墩身接缝处横向裂缝。混凝土收缩变形化学收缩:水泥水化反应导致体积

温度应力破坏机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内部水化热导致温度升高(可达50-70℃),而外部散热快,形成内外温差(>25℃),产生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通常<2MPa)。表现:墩身表面龟裂、墩帽与墩身接缝处横向裂缝。混凝土收缩变形化学收缩:水泥水化反应导致体积减少(约0.05%-0.1%)。干燥收缩:养护不足时,水分蒸发引起体积收缩(可达0.6%-1.0%)。新老混凝土收缩差:承台与墩身浇筑间隔过长(>10天),约束应力引发开裂。荷载作用施工荷载:模板变形、支架下沉导致墩身开裂。活载与土压力:超载车辆、桥侧填土侧压力(如某斜腹板箱梁桥因填土荷载导致墩柱开裂)。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引发墩台倾斜及裂缝(如某铁路桥台因桩基沉降差开裂)。施工质量缺陷振捣不密实:蜂窝、麻面降低混凝土强度。养护不当:早期失水(风速>3m/s时失水率增加50%)、养护时间不足(<7天)。接缝处理差:二次浇筑未凿毛、未植筋,形成“冷缝”。裂缝类型处理措施适用场景微细裂缝(<0.2mm)涂膜封闭法(ZV型混凝土修补胶+ZB型罩面胶)表面龟裂、防水防腐需求浅层裂缝(0.2-0.5mm)压力灌浆法(环氧树脂AB胶,压力>0.2MPa)未贯通裂缝,恢复结构耐久性深层裂缝(>0.5mm)钢筋围套加固(间距为墩高1/10,厚度10-20cm)+灌浆贯通裂缝,需提高承载力横向断裂缝植筋后浇筑细石混凝土(凿除深度>10cm,设环形钢筋网)断缝导致结构失稳网状裂缝碳纤维布粘贴(厚度0.111-0.167mm,粘结强度>15MPa)大面积表面开裂,需增强抗裂性

典型案例

某铁路桥墩:对9m长竖向裂缝采用加箍灌浆,横向裂缝植筋后浇筑细石混凝土,恢复结构整体性。凉水河特大桥:对25个墩身0.2mm内裂纹采用涂膜封闭,兼顾防水与美观。设计阶段材料优化: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如矿渣水泥),掺加粉煤灰(替代率20%-30%),加入膨胀剂(掺量8%-12%)。配筋设计:薄壁墩台增设防裂钢筋网(间距<15cm),大体积混凝土配筋率≥0.5%。结构措施:宽度>2m的薄壁墩设变形缝,承台与墩身浇筑间隔≤7天。施工阶段温控措施: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cm),间隔≤10天;布设冷却水管(间距0.9-1.0m),通水降温至内外温差<25℃;夏季施工加冰块降低水温(入模温度<28℃)。工艺控制:模板刚度验算(变形量<5mm),避免阳光直射(覆盖遮阳棚);振捣时间≥30秒/点,避免漏振;二次浇筑凿毛处理(凿深>1cm),植筋深度≥10d(d为钢筋直径)。养护阶段保湿养护:覆盖麻袋+淋水(日洒水3-5次),或喷涂养护剂(成膜厚度>0.2mm);保温措施:昼夜温差>15℃时,覆盖保温棉(厚度>3cm);养护周期:≥14天(掺粉煤灰时延长至28天)。

桥梁墩台身裂缝防治需“防”“治”结合:预防阶段通过精细化设计、施工和养护降低风险;治理阶段根据裂缝类型选择针对性技术,确保结构安全。建议建立定期巡检制度(每月1次),结合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法)评估裂缝发展,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来源:交通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