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家长都特别在意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二年级的孩子课堂参与度不足,老是走神。我给大家说说一些常见的场景,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类似情况。
咱们家长都特别在意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二年级的孩子课堂参与度不足,老是走神。我给大家说说一些常见的场景,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类似情况。
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手里不停地摆弄文具,一会儿摸摸铅笔,一会儿玩玩橡皮,完全没把心思放在老师讲的内容上。还有的孩子,上课总爱转头跟旁边同学说话,交头接耳的,自己不认真听,还影响别人。另外,有些孩子眼神老是飘向窗外,外面一有动静,注意力就被吸引走了,老师讲啥都听不进去。这些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咱们家长心里肯定着急。
了解了这些让咱们头疼的课堂走神场景后,咱们就需要弄清楚孩子为啥会这样。这其实和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大脑发育特点有关。7 - 8岁的孩子,大脑还在快速发育,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大概就15 - 20分钟。在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就像波浪一样,有高有低。刚开始上课,孩子可能注意力比较集中,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但过了十几分钟,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了。知道了这个规律,咱们就能理解孩子为啥上课爱走神了。
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咱们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课堂和家庭场景的互动游戏方案。
在课堂上,我常用“橡皮擦逃跑记”的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准备材料就是普通的橡皮擦。我会跟孩子们说,橡皮擦趁大家不注意逃跑啦,我们要一边听课,一边留意橡皮擦藏在哪里。我会偷偷把橡皮擦藏在教室的某个地方,孩子们在听课过程中,时不时就会留意周围,看能不能找到橡皮擦。这样一来,他们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课堂上了。
还有“课本会说话”的游戏,材料就是课本。我让孩子们把课本想象成会说话的小伙伴,课本里的文字是小伙伴在跟他们聊天。孩子们要认真读课本,听听课本小伙伴说了啥。然后我会提问,看看孩子们有没有听懂课本小伙伴的话。这个游戏能让孩子更主动地去学习课本内容。
说完了课堂上的游戏,咱们再说说家庭场景。在家庭场景中,基于7 - 8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我建议采用三步引导法。
第一步,用“你觉得呢”反问激发思考。孩子有疑问的时候,咱们别直接否定他们的提问,而是反问一句“你觉得呢”,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比如孩子问“为什么铅笔会写断”,咱们可以说“你觉得呢,想想铅笔是由什么组成的”。
第二步,通过“观察日记”记录孩子每天课堂疑问。准备一个小本子,让孩子每天把课堂上的疑问写下来。这样咱们就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还能了解他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每周设置15分钟“问题探索时间”。用积木、绘本等道具模拟课堂场景。就拿孩子问“为什么铅笔会写断”来说,咱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铅笔的结构,用黏土模拟石墨芯断裂的过程。这样既解决了孩子的疑问,又延长了他们的专注时长。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看到孩子的进步,我还准备了一些实用的工具。
先说说《课堂参与度进步表》。这个表格很简单,上面有日期、孩子的表现等项目。咱们每天记录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有没有主动回答问题,有没有走神。一段时间后,看看表格,就能清楚地看到孩子的进步。使用的时候,咱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表格,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加油。
除了进步表,还有《课堂疑问收集卡》和《家庭探索任务卡》。《课堂疑问收集卡》可以让孩子把课堂疑问写在上面,方便咱们收集和整理。《家庭探索任务卡》可以写上每周的探索任务,让孩子更有目标地去探索问题。
希望这些方法和工具能帮助咱们的孩子提高课堂参与度,让他们在学习上更积极主动。
来源:晋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