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专业力量 守护高原心灵——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召开社会心理服务团西藏地震心理援助行动座谈总结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3:03 1

摘要:3月19日下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团西藏地震心理援助行动座谈总结会在四川自贡召开,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副会长彭东、党委副书记余华龙参加会议。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赴西藏地震灾区心理援助队成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特邀咨询专家、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

3月19日下午,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团西藏地震心理援助行动座谈总结会在四川自贡召开,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副会长彭东、党委副书记余华龙参加会议。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赴西藏地震灾区心理援助队成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特邀咨询专家、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正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社会心理服务团团长吴坎坎,社会心理服务团团员袁歆、刘大秀、王宗玲、向熊英参加了座谈总结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社会心理服务部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程万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社会节目部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司法社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大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中心《心理访谈》栏目制片人、主持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沙玛阿果,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定日县长所乡嘎旦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奇洵,《公益时报》记者、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司法社会工作委员会执行总干事张明敏。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闫洪丰,副主任委员兼执行总干事陈渝方,副主任委员陈锡坤、查德怀,副总干事赵琳琳、王倩、陈炳辉和社会心理服务团团员郎永红等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通过视频再现了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场景,还原了社会心理援助实况。尔后,大家全面回顾了西藏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工作历程,交流了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并就如何继续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意义与建议。此次心理援助行动中,面对高海拔缺氧、严寒天气及频繁余震的严峻挑战,来自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及社会心理服务团的专家与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刘正奎强忍高原反应坚持授课,为基层心理骨干注入专业力量;吴坎坎、李晓景两度深入灾区,持续巩固援助效果;刘大秀、向熊英、袁歆、王宗玲等心理援助队员坚守一线,以“帐篷泡面”为春节团圆饭,用真心传递温暖;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渝方、查德怀、执行总干事方若蛟坚守后方选拔人才培养队伍、提供远程技术支援;截止3月底累计为全县师生及1000余名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开设“帐篷学校”帮助儿童重建安全感,并通过培训当地教师打造“带不走的专业队伍”。来自地震受灾地区的吴奇洵书记进一步分享了“帐篷学校”“燃灯房”等基层治理经验,展现党建引领下“医疗+心理+社工”联动服务体系的实践效能。

座谈结束后,刘正奎做社会心理服务团西藏地震心理援助行动总结,他说地震心理援助行动中,中国社会工作联合迅速拟定方针、部署行动计划,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委员会及时组织专业人员组成多批次赴一线队伍和统一的后方支援团队,快速形成援助力量,科学、有序、持续、有效地实施了援助行动,为西藏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提供了专业的帮助与深切的关怀,获得了各界一致好评,积累了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经验,大家要发扬此次西藏地震心理援助精神,继续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贡献力量。

座谈总结后由彭东副会长宣布了《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关于表彰定日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优秀个人的通报》,对刘正奎、吴坎坎、李晓景、刘大秀、向熊英、袁歆、王宗玲、王依婉、陈渝方、方若蛟、查德怀等11位同志予以通报表彰,并由陈存根会长、彭东副会长、余华龙副书记等领导为受到表彰的同志颁发荣誉证书。

最后,陈存根会长做了总结讲话,他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此次定日地震心理援助行动,并指出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面前,心理援助已从“辅助手段”提升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心理重建是“持久战”,不仅要抚平创伤,更要播种希望;不仅要传递温暖,更要筑牢防线。他还对大家提出期望: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先锋队,做“民族团结”的连心桥,做“平安中国”的守护者。

全体参会人员在“扎西德勒”的祝福声中合影留念。陈存根会长深情寄语:“心理援助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使命。唯有守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守护他人。让我们携手,让心灵的灯火照亮每一个角落!”此次总结座谈会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全面梳理,更为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指明方向。未来,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将持续凝聚专业力量,推动心理援助从“应急响应”向“长效守护”转型,为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平不懈奋斗。

陈存根会长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西藏

地震心理援助行动座谈总结会的讲话

各位领导、专家、社会心理服务团的团员和依然奋战在一线的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大家分别从西藏和内地赶来,相聚于美丽的恐龙之乡、千年盐都、南国灯城,共同总结交流西藏抗震心理援助的经验体会。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向所有参加西藏抗震心理援助行动的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你们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顶着严寒、缺氧和余震的威胁,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冒着生命的危险毅然投身灾区,用专业与温情抚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你们在地震灾区救援的身影,是这个冬天里最温暖、最美丽、最动人的风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从2018年全国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再到《“十四五”国民心理健康规划》将突发事件心理援助纳入国家应急体系——这一系列部署,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心理健康的高度关切,更赋予了我们这一代心理服务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面前,心理援助已从“辅助手段”提升为“灾后重建的重要力量”。我们深知,灾难带来的不仅是房屋的倒塌,更是心灵家园的创伤。而你们,正是一双抚平心灵创伤的回春妙手,是一盏照亮废墟断垣的希望明灯!

同志们!在过去的几十个日夜里,你们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稀薄的空气,零下10多度的严寒,频繁的余震……但你们没有退缩!我听说,有的同志因高原反应边吸氧边做咨询;刘正奎研究员身先士卒强忍身体疼痛为全县心理骨干授课;吴坎坎、李晓景连续两次深入灾区;刘大秀、向雄英更是春节坚守一线,把“帐篷里的泡面”吃成了春节的“团圆饭”。

你们用专业与坚韧,创造了动人心魄的“高原奇迹”:

为全县师生和1000余名受灾群众提供了心理援助;在临时安置点开设“帐篷学校”,让儿童和家长惊恐愁楚面容重新绽放灿烂的笑容。培训当地教师成为“心理援助的种子”,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你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对“人民至上”信念的忠诚践行!

同志们!当前,西藏灾区的重建正在有序推进,但心理重建还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仅要抚平创伤,更要播种希望;不仅要传递温暖,更要筑牢防线。在此,我提三点期望和大家共勉:

第一,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先锋队。

将这次抗震援助中积累的“高原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突发事件社会心理服务模式,为完喜国家应急心理服务标准贡献智慧。

第二,做“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向藏族同胞学习,尊重藏族同胞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将现代心理学与藏族传统智慧相结合,让社会心理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有成效。

第三,做“平安中国”的守护者。

以这次行动为起点,带动更多地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心理服务网络,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风雨中拥有安放心灵的避风港湾。

同志们!你们在雪域高原上的每一份坚守,都在书写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你们的每一滴汗水,都在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的宏图增添光彩。这里,我再次郑重地喊出发自内心的呼声:同志们真不简单,向同志们学习!向同志们致敬!

最后,请大家保重身体,做好休整。只有守护好自己,才能守护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携手并肩,继续以心为灯,照亮灾区和祖国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理健康、快快乐乐!

扎西德勒!谢谢大家!

作者:吴坎坎、方若蛟

值班编辑:于俊如

来源:公益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