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6届秋招中,各大企业的AI岗位的占比持续提升:阿里秋招中超过6成岗位与AI相关,阿里云、钉钉等业务线的AI岗位占比甚至高达八成;百度表示,招聘AI岗位占比超过90%;腾讯不仅扩充AI+校招岗位,还以算法大赛等形式提前“圈定”人才……
“成为AI时代合格HR的关键在于'比以往更懂人,更能激发人'。”
AI正在加速渗透至各行各业,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人才生态。
根据时代财经的消息,在2026届秋招中,各大企业的AI岗位的占比持续提升:阿里秋招中超过6成岗位与AI相关,阿里云、钉钉等业务线的AI岗位占比甚至高达八成;百度表示,招聘AI岗位占比超过90%;腾讯不仅扩充AI+校招岗位,还以算法大赛等形式提前“圈定”人才……
这种AI人才争夺战的激烈态势并非互联网行业独有,在汽车产业中更是呈现出白热化的升级态势。随着AI从智能驾驶到智能制造的全链条渗透,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才结构重塑。这股AI浪潮究竟对汽车及人才生态建设带来了哪些挑战与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8月22日,于上海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在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的主持下,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汪怿,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总监方林,寻序智能创始人、CEO丁华杰,财经媒体人李皙寅,瀛之杰汽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张凯钦五位嘉宾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AI 对汽车产业及人才生态建设的挑战与影响、AI 时代汽车行业人才战略如何制定、企业如何解决AI人才短缺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AI焦虑症?业务部门抵制“黑灯办公室”
“AI对汽车产业及人才生态建设究竟带来了哪些挑战与影响?”围绕这一核心话题,与会嘉宾们基于自己的经历,展开了分享。
方林站在HR视角分享了自身观察与感受。她指出,AI正对HR工作形成双向挤压:一方面,HR领域的部分基础性工作将不可避免地被AI替代;另一方面,AI的快速渗透也加剧了对特定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例如算法开发、AI架构、机器学习等方向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当前供给尤其紧缺,市场薪资溢价普遍超80%。
丁华杰从企业运营层面指出了AI落地与流程适配难题。一方面,传统汽车巨头虽认可 AI价值,但决策、采购、业务流程与AI落地需求不匹配,导致生产工具、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未能形成有效适配;另一方面,汽车行业存在“AI焦虑症”,例如业务部门担忧“黑灯办公室”导致失业而抵制AI,内部落地阻力大。
张凯钦与李皙寅分别从营销与传播层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李皙寅表示,AI降低了传播门槛,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介生产者,但也导致了信息茧房与内容质量良莠不齐,使得企业传播品牌故事的难度升级。
张凯钦指出,AI技术正对营销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一方面,它大幅降低了营销内容的生成成本,显著提升了营销效率;但另一方面,AI也为营销工作带来了多重风险——AI生成内容与人工创作难以区分,导致内容真伪的辨识难度急剧加大,存在人文与安全隐患。更关键的是,AI让依赖信息差、基础服务的一线人员的价值迅速归零。他强调,在AI时代如何更好发挥人所拥有的价值,以有效应对未来人员技能重组问题,是汽车行业人才领域非常重要的问题。
AI浪潮下的应对指南:
重构能力、以人为本、长期主义
面对AI浪潮下的各类挑战与难题,多位嘉宾结合自身观察与实践,分享了针对性的应对思路与建议。
方林介绍了岚图汽车应对AI人才短缺的举措。内生方面,在内部构建人才培养路径,将AI与数字化人才培养列为专项,并打造内部品牌“岚图灯塔”:一方面开展AI技术与知识推广,引导员工主动拥抱技术、学习应用,并在工作中探索实践;另一方面针对专业级人才定制培养,在研产供销服等领域挖掘AI赋能增效场景,匹配针对性培训。
在外引方面,不将AI人才引进限定于汽车领域,依托汽车产业生态属性,吸纳互联网、教育、咨询等领域人才。在人才使用形式上,突破“人才为我所有”的传统思维,与高校、协会及各行业开展人才共享、共建、共用,实现双向促进提升。
针对企业如何应对AI在人才战略方面的挑战,汪怿指出,AI当前仍面临许多局限:一是无法根据既有知识创造未有知识,也无法解决创新过程中外显知识和内显知识的转化难题;二是缺乏自主判断能力。
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要推动AI赋能,利用AI的技术来破解原有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有限性,实现从AI 赋能向AI治理再到AI向善的方向演变。另一方面HR需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强化人的核心地位、将人机关系作为关键管理议题;推动组织形式适配;调整管理方式及激励机制。他强调,未来HR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比以往更懂人、更能激发人”,这是成为AI时代合格HR的关键。
丁华杰则补充道,多数人高估AI短期内的爆发式增长,却忽略其长周期的持续突破力,需以长期视角看待技术价值,秉持长期主义;其次,车企决策时不能苛求即时回报,AI是新业态,过度苛责会错失决策机会;最后,行业发展需健康“赛场”,车企必须对用户守住承诺、信任与安全的底线。
针对营销人才要如何在AI时代重塑核心竞争力这一问题,张凯钦指出,首先要重构岗位能力,解决需要在场景中灵活应对的问题,是未来的汽车营销人才更可贵、更关键的价值所在。因此,抓住“聚焦创造性+强化场景灵活应对”这两点,才能更好拥抱AI时代,助力汽车营销领域的人才发展。
来源:汽车人才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