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手机就吵架”“做作业永远拖到最后”“脾气大,还拒绝沟通”……每当假期余额开始告急、开学焦虑逐渐升温时,不少家长往往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平稳跨过“假期模式”到“学习状态”的心理分水岭;孩子“小升初”“初升高”学段跃迁,许多家长比孩子更焦虑……面对这些问题,
“一提手机就吵架”“做作业永远拖到最后”“脾气大,还拒绝沟通”……每当假期余额开始告急、开学焦虑逐渐升温时,不少家长往往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平稳跨过“假期模式”到“学习状态”的心理分水岭;孩子“小升初”“初升高”学段跃迁,许多家长比孩子更焦虑……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去应对?日前,在汕头市文明办与汕头市教育局联合推出的“文明迴响·名师领航”迴澜研学堂之名师伴成长系列活动中,广东省林桂珍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为中小学生家长支招,手把手教家长们解决不同阶段和时间点衔接上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学习如何与孩子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此时期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树立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和正确的三观,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在此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均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责任。
为此,广东省林桂珍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林桂珍老师带领肖俐婷、陈微、洪小丽三位骨干教师,为家长们支招,把家长最头疼的“拖延、对抗、手机、成绩波动”拆成四把“钥匙”:引燃内驱力、非暴力沟通、订立家庭契约、塑造积极心智。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先安顿情绪,再启动学习;做到家校同频,家长和孩子积极有效沟通,每一个特殊阶段和时间节点,都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新跳板。
引燃内驱力
林桂珍用生动案例解读如何激发中小学学生学习内驱力
“如果给自己孩子自觉性打分,你会打多少分?”面对“暑期松弛—开学紧张”的衔接断层,林桂珍老师以这个问题引发家长们的思考,同时引入“内驱力”的概念解读。“从靠外部督促、即时奖励就能维持动力,到升级为‘自我驱动的持续成长’,这就需要孩子突破被动等待,深耕内在需求,借力自主、胜任、归属三大支点,靶向补齐心理短板。”林老师一语道破衔接阶段的核心变化。
与假期模式相比,学期节奏更密、评价多元,这就要求家庭与孩子一道,在开学前构建“自主——胜任——归属”系统框架,打破“盯得紧才学”的认知迷障。林老师表示,从长期成长看,学习动力来源已由外部奖惩转向内部需求满足。进入新学期,面对不同时间节点的切换,孩子们不仅面临难度提升、任务量增大,更重要的是面临“要我学”与“我要学”的思维转换,也就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成长”的变化。
林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解读了如何让孩子顺利完成从“外驱”到“内驱”的三级跳:从“父母安排”到“自我决策”,从“结果至上”到“过程胜任”,从“单打独斗”到“情感联结”。
为助力家庭顺利过渡,林老师还给出“内驱力衔接清单”:对标成长规律——用“选择权”强化自主感:今天先写哪科作业、周末先去图书馆还是球场……让孩子在可控范围内说了算;筑牢胜任底盘——把大任务拆成小目标,错题不再贴“粗心”标签,而是具体三步补救法,让孩子看见“我能行”;营造归属氛围——睡前10分钟“无评判倾听”,将“你必须”换成“我陪你”,把客厅变成安全充电站。“当自主感、胜任感、归属感同时上线,内驱力就会成为孩子新学期的第一生产力。”林老师说,“假期到开学的过渡期,不是焦虑放大器,而是成长加速器。”
非暴力沟通
活动现场,肖俐婷老师和家长们交流互动
近期成绩下滑的孩子,在家长追问下,摔门喊“别管我”,然后锁上了房门……这一场景,作为家长的你,有没有经历过呢?课程中,肖俐婷老师以这一真实场景贯穿始末,引导家长看见在小升初学段跃迁中,青春期行为背后的三大心理信号:情绪剧烈波动、独立需求爆棚、社交重心外移。“小学教学以趣味直观、鼓励为主,初中则升级为自主探究、跨学科整合和批判评价。”肖俐婷以此总结小升初学习生态的突变。
与小学相比,初中学科从3门增至10门、课时延长,评价也从“呵护兴趣”变为“激发抗挫”,这就要求家庭在暑假尾段完成“扶上马、送一程”的双阶段过渡,打破“孩子一进初中就自然长大”的迷思。
肖老师提醒,“扶上马”可以采用非暴力沟通四步法:暂停反应→观察事实→共情情绪→合作请求,把对抗转化为对话;“送一程”则是家长一种渐进式撤退:初期示范错题整理、中期抽查、后期完全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自主感与胜任感。
为助力家庭平稳衔接,肖老师还直接给出“暑期—开学过渡工具箱”——一是心理支持:允许犯错,用“我信息”表达焦虑,而非指责;二是技能指导:番茄钟管理时间、康奈尔笔记法、错题三步归因;三是环境搭建:协商手机使用规则、布置安静书房、设立“珍珠时刻”固定亲子交流仪式。
“当家长从‘直升机’退位为‘安全网’,孩子才能在开学铃声响起那一刻,自信地策马启程。”肖老师总结说。
订立家庭契约
假期尾声,家长最焦虑的一幕往往是:凌晨一点,孩子房门紧锁,屏幕蓝光未灭;开学倒计时,作业进度条仍为零。因此,提到手机,不少家长“深恶痛绝”,而陈微老师却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孩子不玩手机,他(她)在玩什么?他(她)会不会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引导家长们换个角度看待手机。
如何引导孩子走出沉迷手机的迷宫?陈老师把家长这份普遍焦虑拆成“三步走”实招,帮助孩子完成从“假期自由屏”到“开学自律屏”的软着陆。第一步:“制定规则”。在以尊重为前提的商量下,家长和孩子一起订立使用手机的家庭契约,其中包括物理隔离法,如给手机“上下班”的时间、手机责任制等。第二步:“釜底抽薪”。家长以身作则,用行动告诉孩子“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第三步:“移花接木”。让孩子放眼看世界,认识到现实比屏幕更好玩,比如成就替代——把游戏里的“通关”迁移到现实:拼完一套乐高、完成一次5公里骑行即可解锁“家庭勋章”;社交替代——把短视频里的“点赞”搬到线下:周末约同学来场飞盘赛,点赞声变成真实欢呼;掌控替代——把“系统奖励”改成“自我积分”:阅读30分钟或运动20分钟可兑换等长娱乐时长,孩子自己记账、自己兑现……
最后,陈微老师提醒家长:“手机不是问题,失控才是。当家长先放下手机,孩子才能放下;当现实世界比屏幕更有趣,开学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孩子自然会从‘屏’障中走出,踏上学习的‘明’路。”
塑造积极心智
健康的家庭氛围,都离不开家庭积极心智训练场的构建。每到开学前一周,家长们的口头禅很容易从“作业写完了吗”升级为“别磨蹭”,这会让孩子的情绪从懒散直接跳档到焦虑。应对这份落差,洪小丽老师掏出三把“钥匙”,帮助家庭进行心态换挡。
第一把“钥匙”是优势放大镜:把“你怎么这么慢”换成“我看见了你的闪光点”。可以每周亲子共写《我的闪光清单》:学科优势、性格优势、兴趣特长各一条,用具体事实替代空洞表扬。同时,要警惕“优点失语症”:每天精准赞美1件孩子做到的小事,让大脑形成“我可以”的正向回路。
第二把“钥匙”是荣耀时刻银行:把“失败沮丧”存成“抗挫资本”。建立家庭电子相册《成长里程碑》:第一次公众表达、坚持晨读30天、主动帮助同学等高光瞬间随时回放;牢记情绪急救口诀:“看!你曾这么强大,这次也能跨越!”把过去的胜利感转化为当下的胜任感。
第三把“钥匙”是感恩微光日记:把“抱怨清单”改写成“幸福清单”。在晚餐时用3分钟时间分享当天遇到的三件小确幸,越具体越好,如“同桌借我荧光笔”“体育课进球被全班欢呼”等。持续记录感恩事件,可以让大脑杏仁核体积增大,焦虑水平显著下降。
与此同时,还可以配套“微仪式”,在开学前一晚开展“全家合影+每人一句‘新学期我最期待的事’”家庭小活动,用仪式感把散乱的能量聚焦到新目标。然后,在睡前10分钟进行“无评判倾听”,过程中父母不评判、不打断,只回应“我听到了”,让孩子带着安全感入睡。
“当家长先成为‘积极心智’的示范者,孩子才能在开学铃声响起那一刻,带着被看见、被肯定、被期待的能量,自信地迈向新学段。”洪老师最后提醒道。
现场直击
家校社携手 解成长谜题
“孩子终其一生,都是在努力做一件事,就是得到父母的爱和肯定。”“作为成年人,总是觉得我们的成功是源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源于早年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温暖,父母生命力的昂扬和强大,是给孩子最大的祝福。”……这是汕头市文明办与汕头市教育局联合推出的“文明迴响·名师领航”迴澜研学堂之名师伴成长系列活动现场,广东省林桂珍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们一句句直击心灵的话语,不仅拉近了讲座上老师和家长的心,也拉近了家长和青春期孩子的距离。
在课程随后的家长提问环节,家长们提出了与青春期孩子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其中,有家长担忧孩子沉迷游戏、学习被动且成绩不佳,有家长烦恼孩子和自己缺少沟通,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工作室主持人林桂珍老师以及在场的老师们都耐心细致地逐一进行解答,帮忙分析问题成因,分享了“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正向榜样”“共同制定并执行契约”“鼓励参与文体活动从而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更换社交活动”“允许反复,看到进步”等实用策略。同时,其他家长也积极参与讨论,结合自身的经验,为提问的家长出谋划策,现场交流氛围融洽。
据广东省林桂珍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林桂珍介绍,自2024年9月以来,他们在汕头市文明办和汕头市教育局指导下,联合汕头市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汕头市金平区教育局、迴澜书院及社会各界,截至今年8月中旬,已经总共做了十四期家长沙龙系列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他们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希望延续家长沙龙的智慧碰撞,从幼升小的忐忑到青春期的迷茫,从时间管理的困惑到手机沉迷的突围,通过家校社三方携手,聚焦家庭教育痛点,继续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
以爱为名,以智为帆,这是一场家校社携手的共育之约、暖心之旅,家长们从焦虑彷徨到从容笃定,孩子们从被动承受到主动成长。工作室主持人林桂珍老师总结道:“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彼此照亮的共生之旅。”当父母以智慧赋能,当教师以专业引领,当社会以资源支撑,教育的春风必将吹拂每一寸成长的土壤。
据介绍,迴澜书院作为省委宣传部在全省各地级市建立的岭南书院,具有文明实践重要阵地、文脉传承重要高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新人培育重要载体4种功能。主办方表示,通过打造“家门口的名师堂”,推动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走出学校、走进书院,激活了传统空间文化活力。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