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骊与铁利不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09:49 2

摘要:在《辽史》、《契丹国志》、《高丽史》、《渤海旧史》等史料中,都毫不含混地记载“铁骊国”的历史事件,绝无铁骊部、铁骊府、铁骊州、铁骊郡等说法!只在明朝后期以后,特别是清朝的作品中,才出现了铁骊与铁利相混淆的现象。虽然铁骊和铁利发音相似,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辽史》、《契丹国志》、《高丽史》、《渤海旧史》等史料中,都毫不含混地记载“铁骊国”的历史事件,绝无铁骊部、铁骊府、铁骊州、铁骊郡等说法!只在明朝后期以后,特别是清朝的作品中,才出现了铁骊与铁利相混淆的现象。虽然铁骊和铁利发音相似,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骊,音(lí),音同离。利,音(lì),音同力。

铁骊国应该出现在公元723年之后

铁骊国(724——1114)的地方,与古达末娄(豆莫娄,约公元506——723)的地方重合。公元723年,达末娄和达垢两国还最后去一次唐朝朝贡。从此以后,达末娄再未在历史中出现。而公元724年以后,此地再出现的则是铁骊国。公元723年左右,正是渤海国大武艺王斥大土宇,海北诸夷畏臣之”的时候(《新唐书》渤海传)。当时,渤海国国都在栅城,大武艺主要打击的主要对象是黑水靺鞨及北方诸国。达末娄这个地方正是黑水靺鞨的属地之一,必然受到冲击和威胁。黑水靺鞨在渤海人的打击下,不得不龟缩至黑龙江下游地区。这样的情况,正是铁骊国出现的历史环境因素,再加之豆莫娄国多年在黑水靺鞨的管制之下民众自有生发的愿望。曾经强大的黑水靺鞨,被渤海粟末靺鞨战败,不得不收缩国力。致使当时被黑水靺鞨覆盖的达末娄国发生变异,产生出铁骊国。(铁骊地理位置的内容,请详见《铁骊的地理位置》一文)

铁利国,在铁骊南方。于公元670年左右,铁利靺鞨国在原句丽当山的地方和越喜靺鞨国在铁利北侧各自建立自己的国家。他们与渤海南部的,在半岛已成立500年左右的新罗等国,并未受到渤海国这时的打击。直到公元810年左右,渤海国大仁秀“开大境宇”时,这些国家才受到渤海国的彻底打击。公元810年前,铁利国一直正常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利,进行多次的外交活动,多次出使唐朝、日本等国。约公元819年,渤海国吞并了铁利国,并在铁利原地建立了渤海国十五府之一的铁利府

公元724年左右,在松花江北岸出现铁骊国的时候,铁利还是很安定的独立国家,并没有任何外迁的因素!铁骊的出现,在任何史典史料中都没有任何从外部迁入什么人的依据,安定的铁利国不可能有人从南方迁移到北方!不能认为铁骊是外迁民族!假设铁利有外迁倾向时,也只能是在810年后被渤海国吞并时,但这时铁骊国早已经成立多时。

金毓黻说:铁利被渤海收归后“部人北徏”,但并未说“北徏”到什么地方,也没有任何是谁组织的“北徏”,什么规模的“北徏”等解释。多个史料中说:铁利是在公元810年以后,既渤海大仁秀“开大境宇”时期,主要针对渤海南部地区的国家时,才被渤海国“以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新唐书》渤海志),归入渤海国。同时受到打击的,还有越喜和新罗等渤海国南部的一些靺鞨国家。

铁利,是原白山靺鞨于句丽灭亡后,公元670年左右,从长白山南部西迁太子河以北地区,并成立的铁利国。《新唐书》靺鞨传与渤海传中有:唐与句丽的战争中,“入唐”的靺鞨主要有白山靺鞨等,这些人在原句丽国当山县建立铁利国。曾于公元714—740年间使唐15次。日本史和高丽史都有关于铁利于746和779年出使日本,并与渤海国在日本争座次的记载。说明779年以前,铁利国不可能归入渤海国,是独立的

公元819年,渤海王大仁秀“开大境宇”以后,才是铁利归入渤海的时期。在此时期,大仁秀没有进攻黑水靺鞨,主要是征服松花江以南及鸭录江沿岸的的铁利、越喜、新罗等国家。

《新唐书》卷219,列传第144,渤海传载:渤海国“以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这已经确定了故铁利国,现铁利府的位置,且六州都在原铁利国的地方。其中广州的名称,早在渤海国出现之前,至少在句丽时期就已经存在,不是渤海国开始有这个名称的!

《新唐书》卷220,列传第145,高句丽传载:“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胔,毁高句丽所立京观。”这是唐太宗在世时,唐太宗办的事。广州,是句丽后期及铁利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于辽东地方。收葬隋朝战士的遗骸这个时候,渤海国尚未成立,更未得到铁利国而建铁利府的时候。到建铁利府的时候,肯定还是原先的行政建制,所以广州继续成为铁利府的广州。

铁利府的其它五州也能证实都在辽东汉襄平县地、太子河地区。如:

蒲河,《元统志》中载:蒲河在瀋阳路,源出铁利国蒲谷,流经蒲水田过,故名。”蒲河(现蒲河在辽河东侧,沈阳西侧)的位置决定着蒲州的位置。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载:“归州,观察,太祖平渤海,以降户置,后废,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年)伐高丽,以所俘渤海户复置,兵事属南女真汤河司”。

《清一统志》中说:“汤河在辽阳府(现辽阳)东南五十二里,源出分水岭,北流入太子河”

如此等等,是完全可以证实铁利故地,渤海铁利府的位置。(请详见《铁利基本情况》)

《渤海国志长篇》中确有:“(渤海)宣王(大仁秀)以后(公元819年)併其地设铁利府,部人北徏”。假设按如上说法,铁利人的“北徙”,应该是819年以后的事,但此时,铁骊早已经存在近百年!有人以其言解释为,铁骊是铁利人北徏后的国名。假如是这样,也证明铁骊和铁利已经是两个不同的国度!“併其地设铁利府”,证明,渤海铁利府在原铁利国的地方。“北徏”,首先说明了铁利是位于铁骊的南方。另外,是部分铁利人北徏,还是全部铁利人北徏?是自行北徏,还是渤海国安排的北徏?“北徏”到哪里了?这么大的动作,为什么没有史料记载?很明显(没有任何史料依据),这个说法是金毓黻的猜测,不应该是现代人的论说依据!在任何史典史料中都是未见过铁骊有迁入或迁出的记录,再说铁骊的地方,从历史上就有人居住,有国家权利行使机构,如:索离、夫余、北夫余、豆莫娄等。特别是铁骊国出现这个时期,在这块土地上就有原地的豆莫娄人、靺鞨人、句丽遗人,室韦人、女真人、句丽及夫余人的遗人等。假设真的迁来一批铁利人,能独立建国统管那些本地人吗?金毓黻等人的想法是不是太简单了?

公元916年前,契丹人获得渤海国的铁利府,作为契丹国内一个行政防御州,铁利成为辽国的一个行政机构。十年后的公元926年,契丹人又收服铁骊国为附属国,铁骊国行使国家行政权利。这连续的两件历史事件,足以证明铁骊和铁利不是一回事!

铁骊国与铁利部基本情况对比

铁骊,也叫铁离(《辽史》等)。一直在松花江东流段北侧、黑龙江南侧。

《契丹國志·卷二十二·四至鄰國》说辽国的,“正東北至鐵离國。西南至上京五千餘里” 。又说:“次東北至靺羯國。東北與鐵离國為界,西南至上京五千里”。还说:“又次北至鐵离、喜失牽國。西南至上京四千餘里”。此“上京”位于现内蒙古的巴林左旗一带,其“里”是古代中国东北的计量方法,一里相当于现在的三百多米。

《辽史》中,多处有铁骊国的记载,明确写着“铁骊国”的字样。另外,当时的辽国在黄龙府设有“铁骊军详稳司”,说明铁骊与辽黄龙府辖区范围相邻,辽国后期的黄龙府在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附近。根据相关史料考据,铁骊人是古达末娄人的延续,是“濊貊人”,只是在被黑水靺鞨覆盖的期间,被称为“黑水靺鞨”,但掩盖不了达末娄的濊貊人本质。

铁利,也叫铁里(《辽史》)。是在辽河东太子河一带。铁利人属于靺鞨人,是息慎人后裔。

《辽史·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载:“神册初(公元916年),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同书·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载:“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这个地方的军事,归属辽国的汤河统军司,与黄龙府不在一个“军区”

《契丹國志·卷二十二·觀察防禦團練使》中,广州是八處觀察防禦團練使的城市之一。

在渤海国时,铁利下辖广州、蒲州、汾州、海州、义州、归州六州。这六州都在现辽宁省太子河以北。金毓黻在《渤海国志长篇》说,广州是迁徙的地方。铁利下辖的这六个州都在汉襄平的地方,怎么理解?都从一个地方再迁移到一个地方?辽国迁移的意义何在?再说,广州这个地方不是当时一会功夫称呼的,自唐以前就叫广州了,直到金朝还存在。岂能在辽国时随意迁移?如果真是“迁移”,后人也只能改其地名,不可能再在其它地方也叫“广州”

很明显,铁骊和铁利二者的经历和来历不一样,地理位置不一样,但都是同时期历史产物。

铁骊,前身是豆莫娄国,是夫余人暨索离人后裔,属濊貊系统。豆莫娄国因黑水靺鞨的侵占受限制,后又因黑水靺鞨被渤海国驱逐而重新立国,名为铁骊国。

铁利,则是“入唐”的白山靺鞨在句丽国被唐朝灭掉后,南下占领原句丽地面而建立的国家。是勿吉、邑娄的后人,属息(肃)慎系统,与铁骊国人的来源不同。

唐中后期,渤海国强盛,铁利被渤海国收归,成为渤海国的15府之一。铁骊国却是与渤海国以松花江为界的两个不同国家,两国南北相距。

再后来,铁利府则是被辽国占领为一个州,最后又改为广州。而此时,铁骊则一直是以国家形式存在的附属于辽国的独立国家

宋辽时期,铁骊国以松花江为界,与辽(契丹)国西南和东北相距。而铁利则一直是辽国内的地方行政机构。

铁骊和铁利情况的对比

公元年份铁利(铁里)部铁骊(铁离)国备 注

唐朝以前及前期

属靺鞨一部(国),“未尝朝供”。曾参与唐朝讨伐高丽的白山靺鞨在高丽当山县的地方建铁利国(公元670年后)

豆莫娄国:北黑龙江,南渤海国、东女真部、西室卫国,受黑水靺鞨制。属夫余遗人渡那河(松花江)所建的国家。

渤海国的北界一直在松花江东流段。

唐朝中期

开元年十五次使唐、并朝贡。唐授中郎将等职名。724年,唐朝提升国王授为将军。746年,与渤海使臣共1100多人一起去日本。779年,与渤海共359人一起去日本,并与渤海人在日本争座次。

开元11年(公元723年)以后,因渤海大武艺“斥大土宇”,黑水靺鞨退居黑龙江下游地区。

此时,原豆莫娄地方的人建铁骊国

《新唐书》载:铁利,开元中(713-742年)15来

铁骊与渤海以松花江东流段为界,北南相对近200年。

唐朝中后期唐元和后,(公元819年左右)归渤海国,15府之一铁骊国。与唐无往来。渤海国扩大境界,但未扩大到松花江北909年渤海国铁利府?独立辽太祖幸辽东915年渤海国铁利府独立辽太祖钓鱼鸭绿江916年辽神册元年归辽国为辽国的铁利州独立辽太祖建铁利州919年铁利州独立辽太祖2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5月再幸辽阳926年辽天显元年铁利州2月,纳贡,降辽,成为辽国的附属国。7月辽太祖去世931—953年铁利州13次向辽进贡937年,辽“遣使铁骊”990年辽国撤消铁利州铁骊国年内,女真6次向辽朝贡992年无分别在3、7、10月份,三次向辽进贡994年无向辽国进贡995年无7月13日,兀惹乌昭度、渤海燕颇入侵铁骊,辽派奚王和逆奴到铁骊征讨。向辽国进贡。996—998年无连续3年向辽国进贡1002—1005无3次向辽进贡1012年无铁骊国送兀惹百户给辽国1014年无向辽国进贡,带土马及貂皮去高丽铁骊使女真万豆来去高丽(显然,不能直达高丽)1018年辽在原铁利州地方建广州铁骊国辽讨高骊、党项等国1018年辽广州铁骊国辽命铁骊等5部岁贡貂皮65000张、马300匹1020年辽广州铁骊国辽重置黄龙府控铁骊等国1022年辽广州向辽进兀惹16户,带方物去高丽1030年辽广州使女真计陁汉带貂鼠皮去高丽,请历法以后,铁骊多次与高丽交往1032—1055辽广州铁骊国辽国设祥州,置铁骊户1040年辽广州发铁骊兵抗击侵辽的金兵1047年辽广州辽封铁骊酋长仙门为右监门卫大将军1082年辽广州仙门向辽国贡方物1100—1101辽广州2次向辽国进贡1114年辽广州投女真,为金铁骊部第二年与女真共建大金

公元670年左右,辽河和太子河以北,由白山靺鞨投唐后,建立了铁利国,这时没有铁骊国

公元723年(唐开元年)以后,铁离在原豆莫娄国的基础上,在松花江北建国。此时,铁利还是国家的形式,与铁骊两国共同存在,多次出使唐、高丽、日本等国家。

公元810年(唐元和年间)左右,铁利被渤海灭国,归入渤海国,在原地建为铁利府,下辖广州、汾州、蒲州、海州、义州、归州6州。此时,渤海铁利府与铁离国同时存在。

公元916年,渤海国被辽国侵袭,铁利府归属辽国,辽太祖把渤海铁利府改为辽国的铁利州。铁骊,则依然独立为国,与辽国铁利州同时存在。

公元926年元月,辽国灭渤海国。二月,铁离(骊)国与高丽等国,一起归顺辽国,为辽附属国。此时,铁离国与辽国的铁利州同时存在。

公元990年,辽圣宗时,辽国撤销了铁利州。从此以后,只有铁离国,而不再有铁利这个名称。

公元1017年,辽国又在原先铁利州的地方建立了辽国的广州。从此这里叫作广州,更无铁利这个名称,铁离国以国家形式存在。

公元1114年铁离投入女真,第二年与女真人共建“大金国”。而广州于1118年被金国占领

来源:魔都斐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