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34%的关税(涵盖部分工业品),中集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物流与能源装备供应商(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设备等),其出口至美国的部分产品将直接受冲击。结合中集2024年美洲收入占比20%(美国占美洲市场45%),需从产品结构、供应
一、关税政策背景与中集集团业务关联性
2025年4月,美国对华加征34%的关税(涵盖部分工业品),中集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物流与能源装备供应商(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设备等),其出口至美国的部分产品将直接受冲击。结合中集2024年美洲收入占比20%(美国占美洲市场45%),需从产品结构、供应链布局、客户黏性三方面分析影响。
二、核心业务影响分项
集装箱业务(占美洲收入50%)
- 冲击领域
- 标准干货集装箱(占集装箱业务60%)因技术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受关税影响最大,美国客户可能转向东南亚或墨西哥供应商;
- 冷藏集装箱(占20%)因技术壁垒较高,短期替代难度大,但关税可能导致客户压价,压缩利润率。
- 缓冲领域
- 特种集装箱(如锂电池运输箱、氢能储罐)因技术独特性,美国本土供应链不成熟,客户需承担部分关税成本,需求韧性较强。
道路运输车辆(占美洲收入25%)
- 半挂车与冷藏车
- 美国本土厂商(如Wabash)可能借关税抢占市场,但中集在墨西哥的工厂(靠近美墨边境)可通过区域供应链规避部分关税;
- EPA环保标准升级驱动的车辆更新需求仍存,但客户议价意愿增强。
- 工程车
- 墨西哥基建项目订单(如特斯拉工厂配套)因属地化生产,不受中美关税直接影响。
能源/化工装备(占美洲收入20%)
- LNG储运设备
- 美国页岩气出口需求旺盛,本土制造商(如Chart Industries)产能不足,中集仍可通过“技术溢价”维持订单;
- 加拿大LNG项目(如Woodfibre LNG)因属地采购政策,需依赖中集在当地合资工厂供应。
- 氢能/碳捕捉设备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清洁能源设备的补贴可能抵消部分关税成本,长期需求稳定。
三、中集集团的应对策略
供应链区域化调整
-北美近岸生产:扩大墨西哥蒙特雷工厂产能(覆盖美国南部市场),利用USMCA原产地规则(区域内生产部件占比超75%可免关税);
- 技术本地化:与美国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如与能源企业合作LNG设备组装),规避关税并获取政策补贴。
产品结构升级
- 减少低毛利标准品出口:收缩标准集装箱产能,转向高附加值特种箱(如液氢储罐、模块化数据中心箱);
- 捆绑服务增值:向客户提供“装备+数字化管理系统”打包方案,增强不可替代性。
3. 关税成本转嫁与政策对冲
- 阶梯定价机制:对长期合作客户(如亚马逊)实施“关税分担条款”,按比例分摊额外成本;
- 利用中国反制政策:若中国对美出口LNG加征关税,可能推高美国本土能源设备成本,间接平衡中集竞争力。
四、长期影响与风险
- 市场份额:短期标准品在美份额或下降5-8%,但特种装备及属地化产能可支撑美洲总收入保持15%以上占比;
- 技术竞争:美国可能加大对本土能源装备企业的研发补贴(如氢能储罐),需警惕长期技术替代风险;
- 汇率波动:人民币贬值预期(如破7.2)可能部分对冲关税成本,但需加强外汇套期保值管理。五、结论
34%关税对中集美国业务呈结构性分化影响:低端装备承压明显,但能源与特种装备凭借技术壁垒和属地化产能仍具韧性。集团需加速“制造+服务”转型,并深化美洲区域供应链整合以对冲政策风险。
来源:小城故事大杂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