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善举 擦亮新时代文明底色——慈利县2025年学雷锋活动月综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3 11:31 1

摘要:“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红网时刻新闻4月3日张家界讯(通讯员 吴怡瑶)“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雷锋的话语,穿越时空,在慈利县的每一寸土地上回响,化作一场场温暖人心的行动,一段段触动心灵的故事。三月,这座县城处处涌动着爱的暖流,处处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品牌引领:“文明集市”下沉农村校园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激昂的歌声吹响了学雷锋的号角。

3月19日,2025年慈利县“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暨第二届“赓续雷锋精神·播撒志愿火种”主题活动在零溪镇中学举行。备受期待的文明实践集市正式“开市”。13个集市摊位整齐排列,“青舟小站”“禁毒知识宣传”“应急救援”“垃圾分类大挑战”等项目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师生前来“赶集”。

交警志愿者举着各式各样的交通标识牌,孩子们把“摊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眼睛紧紧盯着牌子,小手高举,争着抢答;

县文联艺术家志愿者们挥毫泼墨,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在笔下诞生,为小朋友们送去传统文化的滋养;

消防汽车和特警车辆旁围满了好奇的小朋友,他们里里外外参观,对这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大家伙”充满兴趣;

操场的最右角,孩子们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习省级非遗九子鞭,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欢声笑语回荡在操场上空。

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沉浸在这场充满意义与欢乐的活动中。

据了解,“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通过深度融合文明实践与雷锋精神,该项目逐渐沉淀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品牌活动,成为传递爱与文明的闪亮旗帜。

与以往有所不同,此次活动着力打破资源壁垒,推动城区优质资源向农村下沉,将知识与温暖精准输送到农村孩子身边,在农村孩子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

好人之城:小城处处皆“雷锋”

在慈利县,学雷锋早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无数温暖人心的日常行动。

“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放马洲公园里,一场“小萌娃”与“橙衣侠”的春日约会温馨上演。

县第一完全小学439班师生为忙碌的环卫工人们送上了毛巾、水果、面包等慰问物资,用稚嫩的声音温暖问候,并化身“环保小卫士”,手持扫帚、抹布,认真清扫落叶与垃圾,仔细擦拭着公园长椅、指示牌等公共设施。

环卫工人们眼眶湿润:“真没想到,你们这些小家伙留意到了我们的辛苦,心里特别感动,我们也会一直坚守岗位,守护好大家的生活环境!”一来一往的交流中,奉献与感恩的种子,不知不觉发了芽。

而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也成了爱心的汇聚地,温暖如同春日的繁花,处处盛放。

三官寺土家族乡,一辆“志愿服务直通车”驶入村落,为村民带来“爱心义剪、文艺大餐、理论宣讲、慰问关怀”综合大礼包;杉木桥镇关坪村医务室前,老人们自觉排起了队,等待免费体检,医生们耐心地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苗市镇的献血车内,前来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村民络绎不绝,大家有序地登记、体检、献血;金慈街道太坪社区,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抬着生活物资,走进脑瘫儿童的家中。孩子的家人眼眶湿润,连声道谢;县特殊教育学校为19名学生举办暖心集体生日会,用“抢凳子”“你画我猜”等趣味活动为特殊儿童织就成长记忆。

……

从城区到农村,从校园到校外,雷锋的身影无处不在。

文明新风:“生态绿”与“文化红”同绽新彩

三月的风,轻轻拂过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也唤起了全县人民心中对绿色家园的向往。

“嘿哟,大伙加把劲,多种一棵树,就为家乡多增添一份绿色。”志愿者额头满是汗珠,却干劲十足,一边挥着锄头,一边大声呼喊着。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扶着树苗,有的培土,有的浇水,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绿色的期待。

今年,全县141家县直机关单位,26个乡镇(街道)齐心协力,共完成义务植树13万株,为家乡山川披上了一层新衣。

当绿色在大地蔓延,文化的种子也在土壤里生根发芽。

在金慈街道南洋村中,汉戏演员志愿者们身着华丽精致的戏服依次登台,婉转悠扬的唱腔、细腻生动的动作,一招一式都韵味十足。经典剧目接连上演,村民们目不暇接,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演出太棒了!”村民们纷纷感叹。这场送戏下乡活动,滋润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

春日,暖阳温柔地倾洒在慈利县文化馆排练厅,50余名文艺志愿者满怀热忱,齐聚一堂。

舞蹈课上,老师的舞姿灵动又优雅,志愿者们全神贯注地模仿,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打湿衣衫。声乐课中,老师的示范演唱余音绕梁,志愿者们反复练习,最初的生涩逐渐被自信取代,发声愈发沉稳有力。

多年来,该县文化馆都将文化文艺志愿服务视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定期开展培训,组织各类项目实践,精心雕琢出一支专业素养高、艺术能力强的文艺志愿者队伍。

不久后,这些志愿者将如点点繁星,散落至社区的广场、乡村的戏台、学校的礼堂……他们用实际行动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推动慈利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生态绿”的全民实践到“文化红”的精神滋养,文明新风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这座小城的每一个角落。

“学雷锋不是一场‘快闪’,而是365天的文明长跑”。当品牌活动、好人文化、时代新风交织成网,慈利人用行动证明:雷锋精神,永远是这座城市的温暖底色。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