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申报和报送工作总结的通知》,经过学校申报、区级审核,最终北京74所学校拟入选。其中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申报和报送工作总结的通知》,经过学校申报、区级审核,最终北京74所学校拟入选。其中,昌平区5所学校拟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
昌平实验学校
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昌平实验学校将校园足球作为特色发展的核心载体,秉承总校优良传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足球育人体系。作为一所九年制新建校,学校以“普及为本,竞技为魂”为理念,将足球运动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足球运动中收获成长。
学校打造了“课程+文化+竞赛”三位一体的足球教育模式。在课程建设方面,实现“足球进课堂”全覆盖,自主研发校本课程,将足球基本技能巧妙融入体育游戏,确保100%学生参与。每周固定足球课与特色大课间活动有机衔接,形成系统的“学-练-赛”教学闭环。文化建设上,每年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通过研究性学习、艺术创作和体育竞技等多元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足球魅力。积极开展校级足球联赛和友谊赛,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展示舞台。
学校注重足球运动的育人价值,独创“足球+德育”教学模式。在技术训练中融入团队协作、抗压耐挫等品格培养,使绿茵场成为生动的德育实践课堂。学校还通过足球文创开发、班级文化建设等形式,让足球文化浸润校园每个角落。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运动设施、丰富的活动体系,构成了学校足球教育的坚实保障。
昌平区第四实验小学
在昌平区第四实验小学,足球运动已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且充满活力的风景线。学校精心打造足球普惠课,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足球趣味运动挑战赛与足球班级联赛,营造出了浓郁的足球文化氛围。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投身于足球运动,他们在绿茵场上尽情挥洒汗水,释放童真活力,追逐足球梦想。
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提升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坚韧不拔、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在昌平区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中,学校的球员们全力以赴,斩获佳绩,累计50余人次获奖,在比赛中展现出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用行动诠释了足球育人的理念。
未来,学校将创新足球教学与活动形式,让校园足球成为学校一张耀眼的名片,引领孩子们在足球的陪伴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昌平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自2019年创办以来,便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
学校每周设足球专项课,让足球教学融入日常。通过“创+”课程体系,将足球与多学科融合,像物理课借足球讲力学,语文课开展足球主题写作,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在昌平区教委协调下,引入西班牙外教,带来小组对抗、情景模拟等多元训练方法;课堂上全英文交流,分享西班牙足球文化,激发学生兴趣,为足球教学注入活力。
大课间与课后服务融入足球。大课间的足球接力、射门挑战妙趣横生,瞬间点燃学生参与热情。班级定期举办对抗赛、技巧赛,锤炼足球技能。本校教师与外聘教师合作,分层培养人才,低年级重兴趣启蒙,高年级抓战术提升。依据年级划分足球梯队,搭建完善人才培养框架。
学校在校内分学段举办班级联赛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区级、校际间赛事。2023年,在“健朗杯”足球邀请赛中斩获亚军,同年在回龙观东学区校园足球班级联赛与“马约翰杯”足球精英赛中双双夺冠;2024年,又摘得“清悦杯”五人制足球精英赛桂冠。此外,学校成功承办昌平区回龙观东学区“健朗杯”校园足球邀请赛,推动区域足球文化发展。
足球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举办“绿茵逐梦”校园足球嘉年华,通过摄影、绘画、征文、校园广播分享等活动,让学生走进足球、了解足球、参与足球,让足球精神融入校园的每一处角落。
昌平实验小学
昌平实验小学高度重视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足球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更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为此,学校将校园足球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在场地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配备、课程体系构建、训练竞赛组织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制定了《校园足球五年发展规划(2022-2027)》,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争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在全校各年级开设足球必修课,每班每周一节足球课,让所有学生都能接触足球这个项目。系统教授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战术配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足球技能。
学校还面向对足球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设足球选修课,每周4课时,进行更加系统和专业的训练,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建立梯队培养体系。学校组建了一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六年级的校男子足球队及女子足球队,形成了完整的梯队培养体系。每个梯队配备专业教练1名,每周训练4次,每次90分钟。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和技能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注重基本功训练和战术意识培养,不断提高球队的整体实力。
学校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开展校园足球联赛,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提高竞技水平。近三年,校足球队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得2次冠军、3次亚军的好成绩。每年的校园足球联赛,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赛,设置不同组别,确保各年级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联赛期间,还组织啦啦队表演、足球知识竞赛等配套活动,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
学校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机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合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校园足球的意义,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组织家长参与校园足球联赛的啦啦队和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家长足球队与教职工足球队相互交流比赛,增进家校互动。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昌平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成立由校长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本校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
学校建立班级、年级和学校足球队,建立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各1支,每周至少开展3次课余足球训练队,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足球活动。
学校制定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常年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并配备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同时,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每年组织“正志杯”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等,确保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达到一定数量。积极参加校园足球联赛,并主动承办本地足球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和展示平台。
2023年5月,在昌平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当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初中男子足球队和初中女子足球队,分别夺得初中男子和初中女子第一名,李琪明老师荣获“优秀教练员”称号。
来源:昌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