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换届选举临近,党刊明确11种行为不能有,农民可监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2:00 3

摘要:选举前后常见的乱象集中在资格审查、拉票过程和结果确认三个环节,而这11种被禁止的行为也多与此相关。在资格审查环节,存在着不少隐蔽的违规行为。有人伪造学历、户籍、奖惩记录等“硬件”信息,甚至靠伪造公章蒙混过关。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违规成本低、收益高,一旦坐上“两委

随着村“两委”换届选举的临近,党刊明确指出11种行为不能有,这为选举的公平公正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赋予了农民监督的权利。

选举前后常见的乱象集中在资格审查、拉票过程和结果确认三个环节,而这11种被禁止的行为也多与此相关。在资格审查环节,存在着不少隐蔽的违规行为。有人伪造学历、户籍、奖惩记录等“硬件”信息,甚至靠伪造公章蒙混过关。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违规成本低、收益高,一旦坐上“两委”席位,不仅有补贴,还掌握着项目资金的分配权。为杜绝此类现象,一方面要实现信息联网,让学历、户籍、纳税记录等信息三秒可查;另一方面要将造假入刑,加大处罚力度,让违规者不敢冒险。

拉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也不容忽视。用红包、宴席、集体出游等方式拉票,表面是人情往来,实则是变相的买卖选票。一次花费四千元的饭局,就可能锁定二十票,足以改变小村的选举结果。为制止这种交易,需要“看得见的监督”。村里公开栏应每天张贴候选人的收支流水,村民代表随机入户回访,核对日记账。同时,可将公开栏管理交给第三方,如乡镇纪检加银行,银行只认转账,候选人账户流水每天自动上传,纪检部门只需紧盯警报,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压缩违规空间。

结果确认环节看似简单,实则风险最大。小动作可能在悄无声息中改变选举结果,因此加强复核至关重要。

农民作为选举的直接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要积极行使监督权利。密切关注选举各环节,一旦发现党刊明确禁止的11种行为,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公平公正,选出真正为村民谋福利、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推动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来源:荷妈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