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更半夜的洗浴中心大厅,二十六岁的小伙子缩在按摩椅里改方案,隔壁穿浴袍的姑娘腿上架着笔记本电脑——这年头,连澡堂子都成了写字楼。
深更半夜的洗浴中心大厅,二十六岁的小伙子缩在按摩椅里改方案,隔壁穿浴袍的姑娘腿上架着笔记本电脑——这年头,连澡堂子都成了写字楼。
最近美团发布的数据挺有意思,年轻人往洗浴中心扎堆的消费记录噌噌往上涨,敢情这些地方现在不光能搓背,还能解决吃住办公一条龙服务。
有人给这种新活法起了个名,叫澡堂经济学。
花六十八块混个过夜,比掏五千块租房划算多了。
豆瓣小组里好几万条讨论,句句都戳心窝子:不是年轻人不想体面,是城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先把体面碾成了渣。
现在可好,洗浴中心直接升级成多功能避难所,桑拿房里开视频会议,汗蒸区搞相亲,就差没在泡池边支个烧烤摊了。
最绝的是商家闻风而动,直接把服务项目整成了职场续命包。
北京有家连锁店推出"九九六套餐",从早九点到晚九点,咖啡管够工位管饱。
网上疯传那段视频里,程序员小哥泡着脚写代码,顺手还把进水键盘搁桑拿石上烘干。
弹幕里集体高潮:这不比共享工位强?至少没有螺蛳粉的酸爽味干扰思路。
抖音上有位叫阿杰的小伙更狠,搞了个澡堂生存挑战赛,吃住全在洗浴中心解决。
直播到第五天半夜,保洁大妈摇醒他说打烊——结果话没说完自己先乐了,现在人家改成全天营业。
这条带着黑眼圈的日常视频让十五万人破防,热评说得实在:小时候盼着住大房子,现在有张不打烊的躺椅就谢天谢地。
澡堂子里的社交规则也被重新洗牌。
有位销售主管把客户约到温泉区谈生意,发现当双方都光着膀子的时候,连合同都签得特别痛快。
小红书上这种新奇攻略点击量飚到十万加,所谓的浴袍经济学确实有点门道——当所有人穿着同款条纹睡衣,开宝马的和骑电动车的突然就能聊到一块儿去了。
这事儿上了热搜后,评论区立马分成两大阵营。
老一辈的觉得不可思议:当年我们这时候都在为房子拼命,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集体泡澡躺平了?结果被九零后一句话怼回去:您那时仨月工资能付首付,我们现在得攒二十年,泡的是澡吗?泡的是人生!
经济学家扒拉了数据说话:在北京要想活得体面,月薪得是房租三倍起步。
可现实是,三十五岁以下人群的收入中位数,离这个标准还差着将近一半。
也难怪有人调侃,这年头能在洗浴中心长住的,都是精打细算的生活战略家。
当然质疑声从来没断过。
有人拍到凌晨的休息大厅,满地充电线外卖盒,还有人用毛巾围成临时领地。
这场景确实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说是新消费文化,看着倒像当代 urban camping。
但转念一想,当三十八度的温泉水遇上半夜赶工的电脑,当浴袍大佬们围着小龙虾谈项目,到底是年轻人改造了洗浴中心,还是高房价把大伙儿都逼进了这个温柔乡?
#春季图文激励计划#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举报-反馈
来源:爱直播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