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米“超级水稻”现世,农业奇迹还是天方夜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08:22 1

摘要:温州瓯海屏山村那块300亩的试验田,眼下成了新晋打卡点,连隔壁县的老农都骑小电驴赶来围观:这哪是种田,分明是造森林。

“2米1的稻子,比我还高!

刷到这条视频的人,第一反应都是把手机横过来——生怕错过一株稻穗。

温州瓯海屏山村那块300亩的试验田,眼下成了新晋打卡点,连隔壁县的老农都骑小电驴赶来围观:这哪是种田,分明是造森林。

去年才5亩,今年直接飙到300亩,背后操盘的是瓯海强村实业。

别看名字土,算盘打得精:一亩地保守估600公斤,300亩就是180吨,按现在米价,毛利润够给全村老人发十年重阳节红包。

网友弹幕刷“天降祥瑞”,其实技术员心里门儿清——哪有什么祥瑞,全是熬夜调温控、蹲田里数叶片的秃头日常。

有人质疑:稻子长这么高,风一吹不就倒伏?

技术员甩出一张对比图:普通稻秆像吸管,超级稻秆像甘蔗,基部粗得能当筷子使。

秘诀在“两壮两高”栽培法,简单说就是“先喂饱根,再拉高个”。

肥料不是乱撒,而是像给婴儿配奶粉,氮磷钾精确到克;水也不是漫灌,而是定时“喝奶茶”,保持土壤含氧量。

最绝的是叠盘出苗育秧,把秧苗当乐高拼,密度翻倍还不打架。

温州人做农业,自带生意经。2022年农林牧渔产值冲到276.97亿,增速全省第二,靠的不是蛮干,是把稻米当奢侈品包装。

去年试种的5亩超级稻,磨出来的米被拿去上海参展,标价38块一斤,半天抢空。

现在300亩规模化,村里直接开直播,主播站在稻浪里喊“现割现磨”,评论区清一色“链接呢?

”。

但最打动人的,是田埂上插的那块小木牌:“袁隆平2020年题——禾下乘凉。

”老爷子没等到稻子比人高,但温州人替他守住了梦。

技术员老林说,去年验收时,他偷偷把第一株2米稻子割下来,扛到袁老照片前,“老爷子,您看,真能乘凉了。

”说完抹了把脸,不知道是汗还是泪。

别急着感动,现实问题还在后头。

超级稻好吃却难伺候,比普通稻多浇三次水、多打两次药,人工成本高出一截。

老林算过账:如果米价卖不到30块以上,农民宁愿回去种常规稻。

所以下一步,温州准备玩“稻米迪士尼”——稻田里开咖啡馆,稻穗下办婚礼,割稻子送体验券。

城里人花200块买门票,顺手扛两袋米回家,农民利润有了,情怀也落地。

说到底,2米1的稻子不是噱头,是温州人给全国打了个样:农业不靠补贴也能赚钱,关键得把田种成景区,把稻谷卖成故事。

下次谁再感叹“种地没前途”,建议直接买张高铁票来屏山村看看——稻浪比人高,钱包比稻穗更鼓。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