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把旗舰店拉进“闪购”,阿里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21:50 3

摘要:天猫在商家后台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品牌旗舰店可以申请加入“闪购”。这意味着,品牌不光能在天猫旗舰店卖货,还能把自己在线下开的直营门店、授权经销商门店,一起接入到淘宝闪购。这样一来,商家就能做到“一店通多端”,不仅在淘宝主站和搜索能看到商品,还能同步出现在饿了么、

天猫在商家后台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品牌旗舰店可以申请加入“闪购”。这意味着,品牌不光能在天猫旗舰店卖货,还能把自己在线下开的直营门店、授权经销商门店,一起接入到淘宝闪购。这样一来,商家就能做到“一店通多端”,不仅在淘宝主站和搜索能看到商品,还能同步出现在饿了么、支付宝、高德地图等阿里系的应用里。

听起来就是“多开几个窗口卖货”,但其实背后有更深的商业逻辑。

以前即时零售要想快,平台要自己建前置仓,比如美团买菜、京东七鲜都砸钱建过。阿里这次聪明了,直接把品牌的线下门店当成“前置仓”,不用花大钱新建仓库,省下投资成本。

数据:根据公开资料,中国线下品牌门店数量非常庞大,比如阿迪达斯在国内门店数超9000家,华为线下授权店超6000家。这些如果能被接入闪购,覆盖范围比自建仓要快得多。

大家上淘宝买东西,往往是买手机、衣服这种低频消费,一年才几次。而即时零售(买饮料、零食、日用品)是高频刚需,每周甚至每天都要用。

据QuestMobile 2024年数据,中国即时零售用户规模已超5亿,订单量年增速在30%以上。阿里要是把这部分高频需求绑在淘宝里,就能大大提升用户黏性。

你用高德导航的时候,顺手能看到附近的商家闪购;用支付宝付账时,也能被推荐闪购商品。换句话说,阿里把购物埋进了出行、支付、生活服务的场景里。

支付宝月活过7亿,高德地图月活超5亿,饿了么用户规模也有近3亿。三个触点叠加起来,能给闪购导流的潜力非常大。

美团:优势是外卖和配送网络,日均订单超过7000万单(美团财报数据)。用户想到“快送”第一反应还是美团。

京东:优势是供应链和履约,京东物流覆盖全国95%区县,稳定性强,京东PLUS会员复购率接近80%。

阿里(淘宝/天猫+饿了么+支付宝/高德):优势是流量和品牌。淘宝月活超8亿,天猫聚集了大量大品牌。现在通过闪购把“品牌+门店”结合上配送和场景流量,等于是补上了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短板。

通俗点说,美团靠“快”,京东靠“稳”,阿里靠“人多+品牌全”。

1. 短期好处:能借淘宝和饿了么的流量,增加销量,还能享受阿里的补贴。比如今年阿里就宣布要拿出500亿元补贴闪购,力度非常大。

2. 长期挑战:价格容易被拉低,因为平台会通过补贴和活动来吸引用户,可能导致不同渠道之间打架;另外门店要承担履约压力,送得慢或者缺货,差评也算在品牌头上。

很多人把这事看成是“阿里和美团拼骑手、拼补贴”。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阿里在重写品牌和渠道的关系。

一旦品牌旗舰店和门店被闪购吸进去,阿里就能通过算法控制它们的曝光、补贴和价格。

品牌原本自己掌握的价格和渠道主动权,慢慢会让渡给平台。

换句话说,这不是单纯的配送大战,而是一次“谁来决定品牌和用户之间关系”的权力转移。

天猫闪购这步棋,短期是抢市场,靠补贴和多端流量拉新;长期是要让淘宝从低频的“购物App”,变成高频的“生活必备入口”。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未来在淘宝上不光能买手机、衣服,还能像点外卖一样买到超市的可乐和洗衣液。

但对品牌来说,要想在这个生态里活得好,必须学会两件事:

1. 用平台的流量拉新,但同时把用户沉淀到自己的会员体系里。

2. 控制价格和库存,别被平台的补贴战拖入渠道内耗。

未来几年,阿里、美团、京东的即时零售大战,很可能会演变成一次真正的“三国演义”。

来源:李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