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处山西吕梁临县的青塘村,因古河道"海眼"泉水形成独特湿地,在黄土高原上孕育出400余亩优质苇田。其粽叶以叶片宽厚、香气浓郁著称,素有"青塘的苇子,米脂的汝子"美誉。如今,"青塘粽子"通过东方甄选直播间热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成为乡村振兴典范。这一蜕变离不
地处山西吕梁临县的青塘村,因古河道"海眼"泉水形成独特湿地,在黄土高原上孕育出400余亩优质苇田。其粽叶以叶片宽厚、香气浓郁著称,素有"青塘的苇子,米脂的汝子"美誉。如今,"青塘粽子"通过东方甄选直播间热销全国,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成为乡村振兴典范。这一蜕变离不开临县农商银行十年来的整村授信支持,通过金融活水浇灌特色产业,让传统美味焕发新生机。
苇子地里话“钱”景
信贷扶持促转型
时间拨回十年前,青塘村支书张新文面对吕梁电视台的采访镜头兴奋地讲道:“我身后的这片苇子地是村民致富的宝藏,里面藏着一把把的钞票,需要我和村民共同发掘。”他指的钞票就是充分利用青塘村优质新鲜的粽叶成就一番事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临县农商银行党委领导特别关注青塘村粽子产业的发展,很快开启“百名客户经理进农村”整村授信活动。将青塘村评为全县第一个信用村,为村内近百户村民授信,颁发信用户牌匾钉在墙外醒目位置,初步形成“农商银行+支村‘两委’+基地+企业+农户”产业发展新格局,助力青塘村粽子全产业迅猛发展,实现粽叶种植、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品牌营销全链条授信,“一颗青粽”串联起乡村振兴新图景。
很快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临县农商银行乘着政策东风,再次对青塘村进行重点扶持。以农户增收为目标,在原来授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苇叶种植户授信范围,将信贷准入年龄上调到65岁,贷款授信额度平均5万元,充足的资金帮助村民粽子加工产业再次转型。仅仅一年时间,临县农商银行为苇叶种植农户授信270户,金额1100余万元,为加工厂企业授信20户,金额2000万元,同时利用“农商银行+基地+企业+农户”模式助力更多的粽子加工厂快速发展,彼时该村小型家庭作坊纷纷华丽转身注册品牌,越来越多现代化设备俱全的粽子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青塘村悄然生长。
乡村振兴树典范
带动全能产业链
金融精准扶贫下的华丽转身方兴未艾,乡村振兴政策落地更让青塘粽风起云涌,随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定,“青塘粽子”成为全县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在临县农商银行的扶持下成为乡村振兴新典范。
临县农商银行依托当地“红枣之乡”优势,在“红枣”“粽叶”“马莲”“黍米”种植、购销、加工上给予重点扶持,主要围绕粽子加工生产过程要素、原料上下游产业运输,提供精细化金融扶持。
一是支持货运物流。组织辖内客户经理搭建粽子加工厂与物流运输公司互利共赢桥梁,累计发放青塘粽子运输类贷款90余笔、130余万元,在粽子运输上给予优惠力度,助力辖内物流行业高效顺畅。
二是助力打开红枣产业购销市场,大力支持县域枣农及红枣企业增收,在红枣种植、蜜枣加工、冷库存储等环节助力红枣加工购销产业做大做强,年创利润上亿元,辐射周围群众就业上万人。
三是扶持现代化粽子加工企业形成规模化、数量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本地粽子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青塘村家家户户加工粽子,现代化流水加工机器、灭菌真空包装设备一应俱全。
四是联动兄弟行社拓宽销路,每到端午时节,作为员工福利,为吕梁13家兄弟行社4000余名员工集采发放青塘粽子,同时作为直播助农活动必备产品进行销售。临县农商银行与村委联动联合政府部门开展“魅力青塘”“粽叶飘香”书画摄影短视频创作评选活动,形成促销效应,拓宽粽子销路。
五是助力“网红经济”,为粽子加工企业发放“网红贷”给予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粽子西施”入驻加工厂,助力青塘粽成为网红产品。在东方甄选董宇辉直播间,一场直播更让青塘粽子销量过亿元。
现在的“青塘粽子”已逐步由时令食品发展为全年休闲食品,村内的粽子加工厂一年四季每天不停生产,订单供不应求,市场非常繁荣。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临县农商银行十年如一日的金融扶持,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临县农商银行与地方企业一道扎根本土,深化转型,稳步发展,互利共赢,与地方政府、小微企业、农户一道为乡村振兴共同努力,贡献力量,切实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地方经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目标。(房志勇)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