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较多的疾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传单”,学会科学应对,守护健康。摘要:“传单”是一种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较多的疾病,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通常呈散发性,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青少年中以秋冬季节更为多见。由于“传单”的临床症状多样,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大众对其认知相对有限。下面,让
“传单”是一种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较多的疾病,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通常呈散发性,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青少年中以秋冬季节更为多见。由于“传单”的临床症状多样,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病,大众对其认知相对有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传单”,学会科学应对,共同守护健康。
青少年更容易感染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病程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
该病好发于青少年,以10至30岁人群为主,15至25岁之间尤为常见,这一年龄段人群更易感染EB病毒。幼儿和老年人中发病相对较少,幼儿感染后症状通常较轻,老年人因免疫反应较强,症状也往往不重。
人类是EB病毒的宿主。病毒主要感染口咽上皮细胞和唾液腺,并通过唾液、飞沫、血液及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其中以唾液传播最为常见。
感染者的唾液中携带大量EB病毒,会通过亲吻、共用餐具、共用饮水杯等方式传播病毒。携带EB病毒的家长如果亲吻孩子,就很容易使儿童感染病毒。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也可能传播病毒。血液传播虽不常见,但仍可能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途径发生。在极少数情况下,EB病毒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总体而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传染性并不强,一般不会引起大规模流行,多为散发病例。患者无需严格隔离,共同生活者可以正常接触日常物品。
“传单”的典型症状
“传单”的潜伏期一般为4至6周,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三联征”:发热、咽痛和淋巴结肿大,同时,还可伴有肝脾肿大、皮疹等表现,典型血象特征为单核细胞增多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发热是“传单”最常见的症状,大部分患者体温可达38至40摄氏度,通常持续1、2周,少数病例可长达2至4个月。
咽痛通常是“传单”最突出的症状,表现为咽部及扁桃体充血、水肿、疼痛,部分患者可见溃疡或假膜。从人体生理结构上讲,每个扁桃体约有10至30个隐窝结构,有利于外源性抗原快速运输和呈递,有效地启动免疫反应。当EB病毒从口咽部侵入逃脱免疫防御进入隐窝迅速增殖时,可发生病理性免疫,出现与口咽部和鼻咽部相关的并发症。在此过程中除细胞功能受损外,生物膜还可促进病原体的存活,并进一步降低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的免疫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咽峡炎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甚至可能发生窒息。
淋巴结肿大以颈后淋巴结最常见,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也会受到影响。淋巴结肿大一般在病程前2周最为明显,肿大的淋巴结通常柔软对称,在发热症状消失后数周消退。
肝脾肿大在“传单”患者中也较常见。脾脏在病程第一周可迅速增大,通常会在7至10天内逐渐减小。由于脾脏易触及,患者如为好动的儿童,需要做好保护措施,不可有外部碰撞。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肿大体征。
幼儿中皮疹较为常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少见,形态多样。
确诊后的应对措施
“传单”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处理。在配合医生用药的情况下,制定细致的护理计划,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具体建议如下:
休息患者应保证充分的休息,不要消耗太多体力,尤其是伴有有肝损时更应限制活动,以帮助身体应对病毒感染。避免剧烈的体力劳动和运动,尽量保持轻松的生活方式。
饮水保证充足的水分,保持良好的饮水习惯,水分的摄入对于缓解咽喉肿痛不适、降低体温和预防脱水有效。温茶水、汤以及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都是良好的选择。
退烧药根据医生建议,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退烧药(布洛芬等)来缓解发热和不适感。
咽喉护理温盐水漱口、吸入稍温热的蒸汽可以缓解喉咙不适。避免吸烟和接触刺激性气体。
避免传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通过唾液传播的,患者在症状明显的时候应避免与他人分享餐具、水杯等物品,以减少传播风险。
避免剧烈运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导致脾脏肿大,避免剧烈运动,以降低脾脏破裂的风险。
监测并及时就医定期监测症状的变化,如果出现病情加重、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大多数患者会在数周至数个月内康复,但在个别情况下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可能包括肝脏炎症、脾脏破裂、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等。患者需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文/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感染科 王春香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