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发现:能活到75岁的肿瘤患者,多数在60岁,就不做这3件事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1:07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42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0岁的林伯是位退休教师,三年前,他被确诊为早期肺癌。起初他以为这就是“判了死刑”,甚至做好了两年内“走人”的心理准备。可如今,他身体稳定,还能每天遛狗、下棋、种花,精神比不少年轻人还好。

医生坦言:林伯能稳定到现在,靠的不是“奇迹”,而是他在60岁后,主动放弃了3件事——而这3件事,恰恰是很多肿瘤患者反复复发、预后差的关键诱因。

林伯确诊那年,妻子刚去世,儿子在外地工作。他整晚整晚睡不着,白天也不说话,蜷在沙发上一坐就是半天。主治医生发现他体重掉了将近10斤,免疫细胞数量明显下降

医生告诉他:“你不是被癌症打败的,是被情绪耗垮的。”

研究早已证实,长期压抑、焦虑、悲观,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免疫系统,降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削弱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清除能力。

林伯后来听从心理医生建议,每周固定与老友聊天,开始写日记、散步、种菜。他说:“以前我怕打扰别人,现在我学会了,不舒服就要说出来。”

肿瘤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一听“复查”就紧张,干脆拖延回避。有人转向民间“神药”,有人死守“食疗养生”,结果病情悄悄恶化时,早已错过最佳干预时间。林伯刚确诊那年,也曾被亲戚推荐过“某某灵芝汤”,他喝了三个月,指标没降反而升了。

医生提醒他:“癌症不是靠偏方‘养’好的,现代医学才是底线。”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肿瘤随访指南》明确指出:确诊后前两年,每3个月至少复查一次;五年内,应保持年度检查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复发、转移等问题。

林伯此后严格遵医嘱按时复查,去年早期发现肺部有新结节,经穿刺证实为良性炎症灶,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

很多癌症患者一听“别劳累”,就把“休息”理解为“躺着不动”。然而,长期卧床正是导致免疫力下降、癌症复发的隐形杀手

肿瘤医院康复科刘主任指出:适度运动能促进淋巴循环、增强T细胞活性,还可缓解化疗后的疲劳感、改善食欲。

林伯最初每天只能在阳台走10分钟,但他坚持慢慢增加运动量。现在,他每天早起散步40分钟,还参加社区太极课程。

研究显示,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行),能让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患者的生存率提高20%-30%。

医生说:“不是活到哪天算哪天,而是你怎么活,决定你能活多久。

很多人以为癌症就是“绝症”,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肿瘤,已经可以像慢性病一样长期管理

想活到75岁,甚至更久,不是看运气,而是看你有没有做到以下几点:

情绪管理:不压抑,有出口,学会求助;

规范治疗:不迷信偏方,遵循正规医学路径;

科学运动:不躺平,适度活动反而更抗病。

肿瘤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用错误的方式“对抗它”。很多能活下来的患者,并不是比别人幸运,而是比别人更早开始“改变”。

医生提醒:60岁之后,放弃这3件事,不是“认命”,而是“重启人生”。

[1]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肿瘤随访指南》. 2021年版
[2]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肿瘤患者康复运动建议》. 2020
[3] “情绪和肿瘤免疫的关系研究”. 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肿瘤研究中心, 2022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Dr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