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加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0 11:08 1

摘要:9月6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大项目试点建设名单(第一批)的公示》,息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10个项目成功入选。这标志着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迎来重大进展,作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超270万亩的产粮大县,息县近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破题“土

9月6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大项目试点建设名单(第一批)的公示》,息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10个项目成功入选。这标志着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迎来重大进展,作为常年粮食播种面积超270万亩的产粮大县,息县近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破题“土地有机质不高、单产偏低”等瓶颈,带动小麦亩产最高提升43%,弱筋小麦种植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在这片占信阳市三分之一小麦种植面积的土地上,粮食安全根基越筑越牢。

资源禀赋赋能粮食产能跃升

地处大别山区与黄淮平原过渡带的息县,农业产值占GDP比重超30%。淮河75.4公里水道纵贯全境,24条骨干河道与万余处水利设施织就“灌溉全覆盖”网络。得天独厚的资源支撑起惊人产能: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连续保持100万亩全国第一,2020-2024年粮食年均产量达21.36亿斤,跻身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行列。

面对102.97万亩待改造耕地(含新建16.67万亩、提升86.3万亩),该县启动全域农田“立体画像”——通过土壤墒情分析、水系脉络梳理,在7个乡镇70个行政村规划30万亩核心区。建成后将连接周边70余万亩良田,形成中部百万亩稻麦示范带,呈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图景。

机制创新破解管护难题

在孙庙乡示范田里,中原粮仓基地的小麦亩产已跃升至千斤。这背后是“投建运管”一体化模式的创新实践:县政府引入省属国企、央企组建联合体,通过EPC总承包实施三年攻坚。资金实行专账监管,财政资金注入管护“基金池”,推行“谁使用谁付费”的灌溉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小田并大田”改革成为关键突破口。全县88.72万亩耕地成功流转,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宏升粮食、北大荒农服等龙头企业构建“种加销”闭环,融入信阳“1+1+N”农事服务体系。在宏升智慧农谷示范基地,“六统一”社会化服务正通过共享农机、农资配送中心覆盖千家万户。

三产融合激活乡村动能

农田升级带来立体效益:30万亩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耕地1200亩,节水2305万立方米/年,粮食产能提升1.2亿斤。更显著的是联农带农成效——通过“以工代赈”年均带动500名困难群众增收1.35万元,8000余劳动力在县域企业实现人均3.6万元年收入。

生态账同样亮眼:农田林网建设使水土流失减少60%,节水灌溉设施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在息县田间,“田渠路林”复合生态系统取代了零散地块,农田机械作业率达95%以上。新增耕地指标还催生香菇、肉牛等特色产业,弱筋小麦、高油酸花生等主导产业完成“产加销”全链升级。

当“五良集成”理念在淮河畔落地生根,一幅“农田美、产业强、农民富”的振兴画卷正在豫南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