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典是皇帝祭祀的最高规格。刘秀作为东汉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通过“封禅泰山”向上天禀告自己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展示他开国皇帝的浩荡荣威,彰显他万世不竭的雄伟气魄,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大典是皇帝祭祀的最高规格。刘秀作为东汉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通过“封禅泰山”向上天禀告自己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展示他开国皇帝的浩荡荣威,彰显他万世不竭的雄伟气魄,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3月30号,公元56年3月30号,汉光武帝“刘秀”封禅泰山。光武帝刘秀这个人我们以前聊过,他是刘邦的九世孙。后来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之后他跟随自己的兄长南阳起兵,最终灭掉了王莽。包括其他各方割据势力还有众多的农民起义军,重建汉朝史称叫“东汉”。
他本人勤于政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创造中国历史上所谓“光武中兴”。那做皇帝做到这个份儿上就可以考虑封禅泰山了, 他确实封禅泰山了。所谓封禅就是祭天,一般说来封禅得去泰山。泰山五岳之首嘛!
在中国人心目之中他有独特的文化。古时帝王们认为,自己能得以统治天下,乃是天意所为,天命所归,故自称为天子,并会为自己举行隆重的封禅典礼。要祭天就得去泰山。当然光武帝刘秀确实在泰山封禅过,但是,他在这次封禅之前曾经有过一次登山设坛祭天,说这是预演吗?
当然不是了。这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次就是一次,是这样称帝之前他曾经作为一个将领,抱过谁呀?所谓更始帝刘玄在人家手下做大将奉命征讨在邯郸。在那儿称帝的王朗大军到了今天河南黎阳,这时候狂风暴雨倾盆。刘秀准备下令停止前进,忽然之间风停雨住了。
日出云海亚霞光万道大吉大利。这叫“天有异象、必有深意”,结果刘秀让部下去打听这是怎么回事?什么地儿?这时正好遇到一个算命先生仙风道骨。
这个算命先生看到刘秀大惊失色,就看他上下打量一言不发。算命先生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河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又紧靠都城洛阳。你必须要紧紧抓在手里,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意思你将来能当皇帝。
后来刘秀真夺得了江山当上皇帝之后,就没忘掉他这个龙兴之地。刘秀称帝后,没忘掉他的龙兴之地,征调工匠在山顶的禹王庙前筑造一座青坛,专程率文武百官到大伾山祭告天地,并赐封大伾山为“青坛山”。有这么一处这是在他在泰山祭天呀。封禅仪式之前他还干过这么一件事儿,当一次皇帝祭两次天可能就是刘秀。当然我们聊到这儿似乎意犹未尽,我多说两句,就说“封禅泰山”在中国历史上6个人6个皇帝曾经封禅过泰山。
说也太少了吧!我跟你讲讲为什么都想“封禅泰山”呢?因为,一旦封禅泰山就表明自己作为一个皇帝很称职。丰功伟业,不光是万民景仰,老天爷也肯定你绩效,考核打高分。
所以,谁都想封禅不就完了吗,很难很难是什么?两个层面:一个你说我要封禅泰山,意味着你和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平起平坐,你得掂量掂量。你够不够格?另外,说到底你总得风调雨顺总得让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吧?这是一个。
如连年战乱还封什么封?那就是个笑话了,另外。按说老天爷还得给你一些比较肯定暗示,什么祥瑞?反正得暗示你去封啊!我们肯定去封禅这两条实际上都不容易。
第二条总容易做到吧,老天爷的祥瑞你自己解释不就完了。万一有灾祸呢?举个例子:北宋开国皇帝叫“赵匡胤”。他有个弟弟叫“赵光义”,赵匡胤本来皇帝干的好好的,忽然就死了。然后,留下一个说法叫“烛影斧声”,反正他跟他弟弟两人那天晚上喝酒。
到最后说这个烛光摇曳,然后咣当的那个声音可能赵匡胤还说了一句“你要好好去做”好像说了这么一句。为什么我们这说好像呢?就是历史它是文字记载的,刚才我给你翻译成现代汉语“你要好好去做”,这是一个意思。那我换个说法“你做的好事儿”。能是一个意思嘛?说不清了反正就是死了。
他这弟弟赵光义就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这第二位皇想封禅泰山,当然,坦率说他文治武功也肯定不如他哥哥。但是我就说我没问题我就要封禅泰山,我就喜欢谁也拦不住。
但最关键的时刻出事了,就是他皇宫着火了。一方面是倾盆大雨,闪电雷鸣,那总不能说这是老天爷给你降祥瑞吧。没办法,到这一步你再去封禅泰山那大家就会笑话你了。
算了吧。就封不成了,所以真正要封禅泰山你得“文治武功”老天爷会配合你降祥瑞不能有灾异。但是你说我跟老天爷对话又对不成,一旦决定封禅泰山结果出点什么事儿那就丢人现眼了。你还不如不干这事儿呢!
最后做成的只有6个人。
第一个是谁秦始皇。秦始皇其实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六国,各种事情都做了。所以他自己也觉得文治武功没有问题,所以说作为皇帝他叫“始皇帝”。
他就下决心我去泰山封禅证明一下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干这个当然当时他也找了一帮人商量,因为没干过,这得有个仪式啊。祭天祭地的不是闹着玩的,做得像那么回事啊。
大家一看好好好,没见过叹服你,得到这个地方。大家出主意,结果有人就出主意说:你看你祭天祭地你不能坐车,你得步行上山。你一定要坐车的话那车轮你得包上五谷,以示对天地的尊重,不能压坏了泰山。
就这个建议结果秦始皇一听怒了,说胡说八道我是要彰显我的威仪,你让我小心谨慎你搞错了吧?这么着吧我这次封禅泰山所有的儒生不许跟着。酸腐的臭气不许跟着,这是秦始皇封禅成功吗?他说成功就成功。他自己给自己下定义 ,自己给自己定标准的,他说成功就成功。那么,之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得对标他啊,只不过秦始皇这人太自负。我们知道秦二世而亡吧?觉得自己文治武功,江山永固。结果一死很快就是大秦之亡,白白封禅了。
第二个是谁呢?是刘彻就是“汉武帝”(略)。
第三位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刘秀这个人确实文治武功,而且百姓安居乐业。他自己也很能打仗他是个军事家,所以他封禅泰山总的来说大家是服气的。
而且,我们讲在中国历史上,2次在山上设坛祭天好像就是他有资格,汉朝就这样了。东西两汉各一位,“秦皇汉武”都封过泰山。
那唐宗宋祖呢?都没有。唐太宗没有去泰山封禅。但唐朝有俩皇帝去过,一个是高宗就是“李治”。这位高宗皇帝他媳妇儿是武则天,他文治武功也还了得?
比如,他做皇帝的时候灭了东西突厥,把高丽征服了。据说他完成了李世民想做没做到的事儿,当然,可以说他是第七个烧饼。而且要说跟李世民比这不大好说,但确实做了几件大事儿始终心里纠结。想去封禅泰山可以把自己的一世英名广而告之,多有面子。
但是,像李世民都没有去封禅泰山,我我怎么敢跟他比啊,所以犹豫。那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出来就力挺他去,谁就是武则天。所以这次不但封禅泰山而且武则天作为一女流还参与封禅,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是开创性的这也为后来她称帝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唐朝还有一个皇帝封禅泰山那就是玄宗了。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这个人我们以前聊过他的人生。可以分成上半场下半场,上半场英明神武,下半场昏聩不堪。但是我们说他上半场做的是不错的“开元盛世”。所以真的做到这一步好多大臣当然也有拍马的意思,就是说您得去封禅泰山丰功伟绩得有个表示,也是给上天一个汇报工作。
李隆基这边当然得谦让了,推来推去反正最后就从了,行、好吧好吧!你们非逼着我去封禅泰山咱就去吧,而且这次去声势非常浩大。连番邦使臣什么的一大帮去泰山,但这次很有意思,就是去泰山之后赶上狂风大作。这是不祥之兆,这个封禅泰山,这个时候就体现它的作用,有一套给你解释往好里说,愣把这事儿解释成祥瑞。
这才得以安定大家的心。但是没多久晚上又狂风大作。这咋整呢?这李隆基当时确实很忐忑。这老天爷对我工作不满意呗?早说呀,折腾到现在人都到了怎么办?
据说,他做了一次祷告。当然很虔诚就是做“自我批评”了, 请上天帮帮忙给个面子吧。反正最后就又风平浪静顺利地进行了封禅仪式,这是李隆基第5个了。
最后第6位是大宋朝第3位皇帝“宋真宗”,大宋第2位皇帝就是宋太宗。想封禅泰山结果老天给降了灾没敢去。他儿子宋真宗很有名,其实他治理国家总的来说也是与民休养。
另一方面主要是跟辽国打仗,当时大宋打不过辽国, 当然,我们用今天的思维和逻辑,和辽国签字定了一个《同盟条约》。这样就可以用很少的钱,送点碎币稳定了边境局势。就不用打仗了合算的啊,也可以说是大宋对辽展开了“货币战争”,确实到最后也在使用宋朝的货币。双方还有怯场还做生意,通过做生意也占了很多的便宜。但在当时这恐怕真不是一个文治武功,丰功伟业,还真不是这样的事儿,恐怕还是个丢人现眼的事儿。
宋是中原王朝,向一个番邦小国低头,而且签这个约之前是有点“城下之盟”的意思。仗打得不顺利那辽国人就过来了,当时多亏了有一个忠臣“寇准”,逼着这位皇帝御驾亲征最后扭转了局势。
所以真宗皇帝对寇准还是比较认可的、比较信任的。这就让另一个人感到很不安很不满,谁啊?另一个宰相叫“王钦若”。辽兵打过来他跟皇帝说咱跑吧,就这么个主,当然皇帝也没有怨他。但他自己觉得这很尴尬,你看人家寇准大英雄你看我这丢人现眼的。所以他就给真宗皇帝出主意,说你签的那个城下之盟不是什么好事儿,寇准坑你了。
作为一个皇帝这不是丧权辱国吗?还觉得多光彩呀,那怎么办?怎么挽回一下呢?还有办法去封禅泰山。一旦封禅泰山不就显示你和历代优秀皇帝站在一起那多好啊,就这样说动了宋真宗封禅泰山,然后就是各种表演了。说自己做梦有什么神人、外星人告诉他,你要封禅泰山做的不错对你很满意。
然后,又开始搞什么天书,城楼上黄绫子上写着,反正就是封禅泰山,这是人造的所谓祥瑞。当然各地就搞得乌烟瘴气了,送各种祥瑞来还有胆儿大的敢冒险自己说我收到天书了。皇帝的封禅泰山同时得封我啊,让我做官这事儿也有那真的,最后成了吗?成了。
很不容易最后是封禅泰山成功心满意足。但是我们知道北宋到后来被大金国给欺负的“靖康耻、犹未雪…是一个非常悲惨的下场。而且后来北方不是被金就占了,南宋皇帝我想封禅泰山你也得去的了啊。
我们就说岳飞“还我河山”他这口号真要成了南宋的皇帝才有可能封禅。否则就封不上了,而在那之后确实也没有什么皇帝在封禅泰山了。比如元朝的统治就是蒙古人,估计人家也不认这一套。
到明朝以后,确实也没有再说“封禅泰山”了。估计就是像跟宋真宗是一个层次的还不够丢人的呢,所以就没人再“封禅”了 。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