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朔州市应县下社镇石庄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德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节能温室大棚,红彤彤的西红柿、灯笼似的大青椒挂在枝头,村民们正在忙碌地采摘。这些西红柿、青椒分拣包装好后,就会被运送到北京和该村周边各大农贸市场。近年来,石庄村大力发展蔬菜设施农业,建设占地面积
走进朔州市应县下社镇石庄村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德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节能温室大棚,红彤彤的西红柿、灯笼似的大青椒挂在枝头,村民们正在忙碌地采摘。这些西红柿、青椒分拣包装好后,就会被运送到北京和该村周边各大农贸市场。近年来,石庄村大力发展蔬菜设施农业,建设占地面积2100亩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共建成移动大棚1500座,日光温室大棚260座,蓄水式新型节能温室大棚24座,西红柿、黄瓜、青椒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石庄村位于应县东部,南傍左沙路,北依应浑路,交通便利,整个村庄绿树环绕,风景怡人,道路四通八达,耕地全部为水浇地,发展现代农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该村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基础先行、综合治理,着力提升人居环境,科学规划、产业铺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守正创新、深耕厚植,培育文明新风尚,建设“村美、业兴、民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为切实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石庄村全面实施以“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垃圾清理、厕所革命”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历年来,全村共栽植水蜡、杨树、金叶榆等各类树木5.2万株,林木覆盖率达23.6%;投资300万元实施村容村貌环境提升工程,新修小游园一座,建设艺术雕刻波浪墙、长城墙,同步完成绿化工程;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要求,组织队伍,整村推进,对原有传统旱厕进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现完成厕改任务580户,有效改变村民传统如厕陋习,更新了他们的卫生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照“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机制,村上配备了垃圾清运三轮车5辆,投放小型垃圾桶98个,配备专职保洁员8名,做到垃圾集中投放、整体转运,杜绝了垃圾乱丢乱倒的不文明现象,真正实现了全村垃圾的“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及时妥善处理”。
石庄村把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攻点,按照“扩大规模、调优结构、创新品牌、拓展市场”的思路,坚持“绿色、生态、有机”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产业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已经建成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占地面积2100亩,园区内新打机井28眼,铺设节水管道34公里,硬化道路21公里,道路两列栽植树木8600株,水电路配套工程初具规模。该村也成为应县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的示范村,西红柿、黄瓜、青椒3个品牌正式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24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如今,石庄村“下社净土”蔬菜品牌名声在外,西红柿等绿色蔬菜不仅向周边地区供应,而且受到很多外来客商的好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在石庄村正徐徐展开。
与此同时,石庄村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用村规民约立本,以道德评议育人,营造人人争先、户户上进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文明院落等评选活动,树立标杆做示范,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激发村民崇德向善的主动性,提高文明素养。通过支部引导、群众参与的方式,制定出群众普遍认可的村规民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良好风尚。大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不断增强村民学法用法的意识。特别是新建了具有历史延续性的乡愁记忆馆,陈列村中老物件,传播乡风文明,传承文化、凝聚人心,让文明之花绽放在乡村发展的每一处角落。石庄村也于2006年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称号、2013年被评选为省级平安创建标兵村、2018年被授予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3年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2025年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
来源:楠楠姑娘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