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近视人群超7亿、各类眼病患者数量庞大的今天,守护光明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人才的不懈传承。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及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眼科始终坚持以医疗为根基、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临床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作为大连理工
他们站在无影灯下,是沉着冷静的手术专家;他们立于讲台与病房,是循循善诱的临床教师;他们奔赴远方,是传递技术的光明使者。
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师者”——他们以医术治愈病痛,更以师道传承光明。
医教融合
育才成匠
NO.1
构筑眼科人才培育高地
在我国近视人群超7亿、各类眼病患者数量庞大的今天,守护光明不仅需要先进技术,更需要人才的不懈传承。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及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眼科始终坚持以医疗为根基、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临床与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作为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培养基地,科室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人,近年来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余名,为医学人才的持续成长铺设坚实阶梯。
学科带头人张立军院长,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及辽宁名医。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4部,参与制定行业共识20余部,更常年扎根一线,投身青年医师培养,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亦是师者”的深刻内涵。
眼科将教学与带教全面融入学科建设,构建规范化、分层递进的培训体系。每月组织开展理论授课与技能操作培训,覆盖动物眼显微操作、白内障超声乳化等关键技术;通过眼底病知识竞赛、住院医师病例汇报比赛、眼科文化沙龙等多样化活动,全面提升青年人才的临床思维、学术能力与人文素养,营造出比学赶超、互助共进的积极氛围。
团队中,20余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兴辽英才计划”及大连市高端人才、青年才俊等项目,形成老中青结合、医教研协同的高质量带教梯队。科室以“传帮带”为核心,构建人才成长的“方向盘”“动力源”与“加速器”,依托16个亚专科平台,为每一位青年医师和研究生提供精准的教学实践与清晰的职业通道。
目前,眼科共有医护技人员269人,其中副高以上医师44人,硕士、博士占比94%。各亚专科带头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展现出充沛活力与深厚潜力。
传承不息
教学相长
NO.2
临床与教学并蒂开花
科室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培养,构建了一套系统化、同质化的高水平教学体系。作为国家级住培基地协同单位,以及大连医科大学、锦州医科大学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眼科于2023年成功获批“辽宁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持续拓展教学资源的深度与广度。
临床教学成效显著。近五年眼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100%;医师资格考核收首考通过率100%。2025年两名毕业生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称号。
在2024年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水平测试中,眼科研究生邢泽群跻身全省前20%,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与优质的培养成果。
教学资源建设同样硕果累累。团队主编的《飞秒激光辅助复杂白内障手术技巧》和《复杂白内障和人工晶状体异常手术技巧》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已成为全国众多青年医师和技术人员的重要学习工具。
科室坚持科研反哺教学,近五年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200;发表中华系列杂志论文10余篇、统计源期刊论文40余篇;参编/翻译专著9部,参与制定专家共识/指南30余部;主持各级科研项目47项。这些成果不断融入教学,显著提升临床技术与教学内涵。科室还获辽宁医学科技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大连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在科研领域眼科持续取得突破,一项聚焦于角膜损伤与再生机制研究的重点课题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此外,在刚刚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另有一项针对圆锥角膜发病机制的项目成功获批。这些高水平课题的相继开展,为构建从基础到临床的完整研究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不同阶段的青年人才提供了参与前沿科学研究的珍贵平台。
医者如师
光明为业
NO.3
援疆援藏援黔,薪火传远方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市三院眼科的专家们始终铭记另一重身份——师者。他们不仅以医术疗愈病痛,更以师道传承光明,将教学的课堂延伸到千里之外的新疆石河子、贵州六盘水,践行“医疗带教、薪火相传”的使命。
自2023年8月与新疆八师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建立眼科医疗联盟及远程会诊中心以来,医院持续开展“以院包科”系统帮扶。多批次眼科骨干教师赴疆,通过手术带教、教学查房、学术讲座等形式,无私传授复杂手术技术与诊疗规范。从眼底病到屈光手术,从整形美容到泪器病,他们既是主刀医生,也是临床导师,帮助当地医生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多项“首例”手术突破,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在贵州六盘水,角膜病、眼整形、斜弱视等亚专科专家,先后完成六盘水市首例角膜移植、眼整形和斜弱视手术。他们不仅示范操作,更协助建立亚专科,系统传授视光验配、斜视诊疗等方法,让规范的临床思维和技能在当地扎根生长。
“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要靠带不走的师资力量。”我们坚信,真正的帮扶,是让师者精神落地生根。通过持续的教学示范、远程指导与人才体系建设,市三院眼科为两地打造出能够自主成长的专业队伍,显著提升区域眼科诊疗水平,也让师者之光,照亮更多患者的明天。
师者担当
守护明眸
NO.1
近视防控中的教育传承
作为中国近视防控能力建设联盟首批中心级单位,大连理工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屈光中心将“医教协同”理念延伸至公共卫生领域,深耕近视防控多年,与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智能防控管理模式,成为区域近视防控的标杆。
在国家政策与社会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医院积极承担大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一体化中心的职责,持续开展眼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全民爱眼意识。
团队主导起草多项地方政府报告与切实措施,完成《大连市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建立的研究》智库项目,牵头全市医疗机构开展近视基线筛查,制定标准化流程与质控标准。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医院还承担2022年辽宁省“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0万儿童青少年动态眼健康前瞻队列的建立与应用”,联合大连市卫健委及疾控中心深入校园推进近视筛查,以实际行动履行师者之责。
作为东北地区优势学科,视光学团队始终肩负辽南地区近视防控使命。率先在大连开设视光学及近视防控门诊,建立儿童近视防控档案,提供规范诊疗。在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巩膜镜、离焦RGP等新技术领域持续领先,并通过技术培训与临床带教,将防控知识辐射至更广医疗群体,真正实现“一师带群徒,明眸传万家”。
这个教师节,我们致敬每一位穿梭在无影灯与讲台之间的医者师者——你们以双手祛除病痛,以智慧传递希望,是中国医疗事业中温暖而坚韧的力量。
披一袭白衣为师,执一柄柳叶为灯
无影灯下,他们是沉着冷静的守护者;
讲台与病房中,他们是诲人不倦的引路人;
远赴他乡,他们更是播种光明的使者。
教师节之际,
我们向每一位奋战在医疗与教学
双一线的医者师者致敬——
愿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
愿每一束光芒都被传递。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