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浪潮的澎湃推动下,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涪陵赛点)初赛已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由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承办。大赛以“智慧・安全・环保”为主题,紧密围绕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
在科技浪潮的澎湃推动下,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涪陵赛点)初赛已正式启动。本次大赛由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承办。大赛以“智慧・安全・环保”为主题,紧密围绕前沿科学技术、公共安全健康等领域,旨在考查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大赛面向涪陵区高校和中学在校学生,分为创意作品和科普实验两类项目。创意作品项目聚焦“人机协作”与“科技改变生活”主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作品;科普实验项目则以“未来太空车”为主题,引导学生将STEM 与创客理念深度融合,亲自动手设计并搭建装置,完成预设任务。
涪陵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婧,涪陵外国语学校初中部部长乐桂宏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来自涪陵五中、涪陵巴蜀中学、职教中心、涪陵十八中、涪陵十六中、石沱中学、实验中学、涪陵外国语等学校的五十余名教师,以及我校近2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培训的现场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洪孝科主持,并面向区内所有学校进行现场直播。
为确保大赛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师对赛事的指导能力,特邀请重庆科技馆陈彦宏老师对赛事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陈老师深入剖析了创意作品项目中“人机协作”和“科技改变生活”的命题内涵,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地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科学技术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对于科普实验项目“未来太空车”,陈老师不仅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和要求,还针对太空车的设计、制作要点以及常见问题进行了细致讲解,为教师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此外,陈老师还分享了一些过往参赛队伍的成功经验,鼓励教师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涪陵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婧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王主席对陈老师专业系统的讲解表达了诚挚的感谢。王主席提到,组织此次培训活动有着两个重要目的。其一,是让各位老师深入了解项目内容和具体要求;其二,希望老师们回到学校后,能够对初高中学生做好引导与宣传工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该项目中来。最后,王主席对重庆市科协给予涪陵区的支持与厚爱表示了衷心感谢,并表明涪陵区科协定会全力以赴,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项目顺利开展。
我校在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中同样表现优异。在第四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总决赛中,我校斩获国家级三等奖。在第九届全国青科赛(重庆赛区)复赛里,我校唐艺瑄和袁梓鸣荣获“未来太空车组”三等奖,陈思同、罗敏菡、刘文祺、潘锋荣获“智慧社区(中学组)” 三等奖。到了第十届赛事,唐艺瑄和袁梓鸣荣获“未来太空车组” 二等奖,高盈盈、冉煜雯、李鑫玥、汪思雨、王雅欣、雷权芹获得该项目三等奖。同时,周杨老师凭借出色的指导工作,连续两届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内容转自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官网)
来源:重庆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