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卷到了欧洲,还给割草机装上了机械臂!为啥要为这件事叫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0 10:20 1

摘要:当说到中国品牌时,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是生产线上的繁忙景象,还是货架上廉价的商品?这些印象在过去也许还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企业,而要点就在于看懂内卷、品牌价值以及系统性优势。

本期要点:中国企业正在用创新重塑全球对于中国制造的认知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当说到中国品牌时,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是生产线上的繁忙景象,还是货架上廉价的商品?这些印象在过去也许还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企业,而要点就在于看懂内卷、品牌价值以及系统性优势。

9月5日,在德国柏林,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之一——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开幕了。

这次,我的老朋友施展老师也亲自到现场考察。他感慨道,今年的IFA展几乎成了中国企业的主场。除了三星、LG等韩国品牌在苦苦支撑门面外,日本和欧美的老牌科技巨头已经步履维艰。

不仅参展数量高,中国展商们集中发布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技术。

如中国品牌Mova推出了一款带有机械臂的割草机器人概念机“NexLawn Master X”。机械臂可以清理石块、树枝等障碍,更换不同工具附件后还能修剪篱笆和采摘水果。

这一点确实比较吸引人。要知道欧美人非常重视前庭后院的整齐,如果割草机还能修剪枝叶,真的是能减轻用户的负担。

安克旗下的Eufy也展示了一款名为“MarsWalker”的履带式机器人,可以驮着扫地机爬上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扫地机难以在多层住宅中连续作业的问题。

此外,雷鸟、Rokid等的AR眼镜,海信的巨幕电视,各类国产的无人机和运动相机,也都令海外观众和媒体耳目一新。

我们认为,IFA 2025反映出中国厂商正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创新优势。我们正在将国内“卷出来”的能力转化为走向全球的竞争力。未来,如果中国企业能成功重塑中国品牌形象,就能凭借快速迭代的创新和全产业链优势,在海外市场建立起对手难以复制的护城河,牢牢站稳脚跟。

正确的内卷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出海的内卷正是锻造中国企业能力的利器。

我们曾区分过两种竞争:一种是在有限市场内的零和博弈,属于无意义的内部消耗;另一种则是为出海而提升自身能力的竞争。我们称前者为“消耗型竞争”,后者为“进化型竞争”。

要知道,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数字化程度极高、消费者对新技术和新功能接受程度高但也极度挑剔的单一大市场。这给了科技企业生存空间,但同时要活下去又必须做到极致。

这一点在中国的扫地机器人市场已经得到体现。

中国广阔的市场容纳了几十个品牌同时存在,而它们又在不断刷新性能和功能的天花板。从拼吸力、电池,到拼导航算法、自动集尘,如今又卷向AI智能和机械臂。

例如,看到了Mova带机械臂的割草机器人,创新地图的小伙伴们就不禁联想到了今年CES展上,石头科技带机械臂的扫地机器人Saros Z70。

不过,追觅也在CES展上发布了带有类似技术的扫地机,而Mova作为追觅的衍生品牌,更是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了割草机器人上。

在我们看来,这是典型的将国内高度竞争中成熟的技术,向海外市场迁移的案例,也是“中科技、高设计”这一中国优势的体现。利用中国成熟的技术,再结合本地化的产品设计,从而在海外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未来,当你在海外看到各式各样的技术领先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十之八九会是来自中国。如果不是中国产的,反倒令人惊讶。

品牌与护城河

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正在用创新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

过去,中国厂商常以代工者的身份,生存在欧美跨国品牌的阴影下。中国产品也往往被打上山寨和廉价的标签。

但近年,这一局面正在被改变。中国企业已经掌握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这些成果,就有望在全球建立新的品牌认知。

当“中国制造”逐渐被贴上“先锋创新”的标签,我们或将看到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售价逼近甚至超过当地国际品牌,那么品牌溢价就会成为中国企业商业模式的重要支撑。

不过,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企业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构建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系统性优势。而中国企业是有这个潜能的。

当前阶段,中国技术创新并不主要体现在从0到1的突破上,而是体现在全球最快的创新迭代速度和跨场景应用的能力上。

当某个中国企业推出一项创新后,国内其他厂商往往在半年到一年内就能跟进。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全球最强的工程优化能力,同时还建立了从核心部件到算法软件再到供应链协同创新的完整产业生态。

这是中国市场竞争激烈的原因,因为所有企业都背靠同样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谁也没办法领先谁太多。但这也是中国的独特护城河。即使国外某家公司跟风在扫地机上安上了机械臂,也很难同时具备相同的算法、AI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

当中国企业开始关注海外,在目标市场建立本土团队,又会带来新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巩固我们的护城河。

当国外厂商还在办公室设计产品原型时,中国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迭代了几轮,率先满足了海外用户的需求,占领了用户心智和市场份额,那么我们就自然不用靠价格战来吸引用户。

我觉得,中国品牌的这种从内卷到出海再到本土化创新的正向循环已经启动,未来也必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值得每个领域的企业家认真关注。

当然,未来在出海的企业家之间也会存在竞争,这时候中国优势就构不成差异了,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全球化,还需要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市场推广技术,这正是我们上周科技特训营直播中深入分析的内容。

所以,在这儿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所在的领域是在进行消耗式的内卷,还是在为出海积攒实力而竞争?你是否看到了什么机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的前瞻性分析,欢迎来到科技特训营。最近,我们对中国几个重点科技产业和企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尤其是他们的全球化实力。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前来交流探讨,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来源:王煜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