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润秧,匠心育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0 10:12 1

摘要:■教师简介张廷波,麒麟区北关小学副校长,曲靖市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四教研组组长、麒麟区小学(四至六年级)语文学科教研基地主持人,麒麟区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荣获省级骨干教师、省级优课名师、曲靖市名教师、区级教学名师等称号,入选麒麟英才育才计

麒麟区北关小学 张廷波

■教师简介张廷波,麒麟区北关小学副校长,曲靖市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四教研组组长、麒麟区小学(四至六年级)语文学科教研基地主持人,麒麟区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从事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荣获省级骨干教师、省级优课名师、曲靖市名教师、区级教学名师等称号,入选麒麟英才育才计划。

五月的珠街涌泉村,150双小脚丫齐齐踏进水田,溅起一片清亮的水花。作为麒麟区北关小学“行走的课堂”品牌活动,这堂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的插秧实践课,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土地的温度,更让教育的种子在泥土与清泉间悄然萌发。作为随行语文教师,我亲眼见证这场农耕实践成为“双减”之下五育融合的真实写照。

第一课:水田中的生命启蒙

“老师,诗里说的‘汗滴禾下土’到底是什么感觉?”出发前诵读《悯农》时小宇的疑问,在涌泉村的水田里有了最真切的答案。当孩子们赤脚踩进沁凉的泥浆,农技员的示范成了最生动的教材:“左手握秧,右手分苗,拇指压根,直插入泥。”孩子们模仿着,秧苗有的浮起、有的陷落,那歪歪扭扭的“秧苗方阵”,恰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试错过程。最让人动容的是小敏的发现:“泥土在呼吸!”她指着脚边冒起气泡的泥土惊呼。真实的触感让“粒粒皆辛苦”不再是抽象的诗句。回校后,孩子们在作文中写道:“秧苗像大地钉好的绿扣子”“田埂是蛋糕边上的巧克力”——这正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鲜活体现。

第二课:田园里的学科交融

这堂实践课没有老师刻意引导,孩子们却自发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东用数学方法测算插秧行距;小雨观察水体生物,畅谈生态系统;当我请大家看水中云影,小芳突然指着游过秧隙的蝌蚪吟出“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瞬间点燃关于食物链的讨论。这种无界的知识融合,如清泉般在田间自然流淌。家长的反馈更让人惊喜:“孩子能讲出插秧深浅的科学道理,比背书还流畅!”正如小明在作文中所写:“手指插进泥里的那一刻,我才懂爷爷说的‘农活里有大学问’。”劳动,正是打通知识壁垒的金钥匙。

第三课:雨水中见证成长

临近尾声,天空飘起细雨,银线般的雨丝并未浇灭孩子的热情。他们依旧弯腰插秧苗,雨水与汗水在脸庞交织,田埂上深深浅浅的脚印,宛如成长的密码。小浩在作文里稚气而真诚地写道:“我和小秧苗拉钩了,要一起长高。”这份生命的共情,不正是核心素养最动人的注脚吗?

教育启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此次“涌泉”实践,恰似教育应有的模样——如泉眼般持续涌流、滋养生命。当秋风拂过珠街涌泉村的稻田,那些触摸过泥土的孩子,必将收获金黄的成长。这,便是“师者匠心”最好的诠释:在时代的田野中,做一株会思考的稻穗,低头耕耘,亦仰望星空。

来源:掌上曲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