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来,书籍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我的阅读涉猎广泛,文学、历史、教育无所不包,如同一名探索者,在无边的知识海洋中前行。《古文观止》令我体会到传统经典的深厚底蕴,《人世间》使我感知生活的百味交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我思索生命的意义,而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
沾益区西平小学 刘国飞
■教师简介刘国飞,工作22年,现于沾益区西平小学任教语文学科,曲靖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400篇。
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始终相信,宁静与书籍能带来深沉的力量。比起喧闹的场合,我更愿在安静的角落与书为伴,沉浸于那一方属于思考与成长的天地。
多年来,书籍成了我最忠实的伙伴。我的阅读涉猎广泛,文学、历史、教育无所不包,如同一名探索者,在无边的知识海洋中前行。《古文观止》令我体会到传统经典的深厚底蕴,《人世间》使我感知生活的百味交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我思索生命的意义,而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南瓜同学》等,也带我重温了纯真与美好。教育经典更是我讲台上的良师,从苏霍姆林斯基到陶行知,从叶圣陶到于永正,我不断与教育大师们展开心灵对话,汲取智慧的养分。
书,已经融入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室里、办公桌上、家中、车内,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我教育路上的指南针。在阅读中,我寻得了心灵的安宁,收获了跨越困难的勇气。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我渐渐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点亮学生的心灵。书籍让我明白,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心与心的对话。曾经,我也走过急于求成的路,是广泛的阅读让我静下心来,重新理解教育的本质——它是一种缓慢而优雅的艺术,是陪伴,是启迪,是共同成长。
这份对阅读的坚持,也让我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在四十多年的人生中,我也曾面临诸多挑战。但书籍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方向。它教会我坚韧、乐观与勇敢,让我学会用更宽厚的胸怀去面对学生、对待教育。
阅读,也重新点燃了我对写作的热情。通过文字,我记录教育点滴、反思教学实践。近年来,我在多家报刊发表了教育随笔,也与学生一起创作,他们的数百篇习作见诸报端,这些成果都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印记。在学校,我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带领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感受语文之美。
前几年,我主动卸去行政职务,重返讲台,专心从事语文教学。我深深意识到,课堂才是我真正的舞台。在这里,我可以与学生真诚交流,一起朗读、一起思考、一起成长。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审美情感,总结多种朗读方法,引导他们在声音、语调与节奏中感知母语的韵味;坚持推广课外阅读,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留给学生与书本相伴。
不到一年,我已收集到数百篇学生传来的日记与故事,其中多篇获奖或发表。同时,我也撰写了数十篇教育随笔,部分发表于核心期刊,引发同行共鸣。这一切,都源于我对阅读的热爱,对教育的反思。
如今,我常常提醒自己:教育者,既要有理性的思考,也要有感性的温度。在忙碌之余,我开始学会欣赏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关注孩子们细微的进步与变化。正是这些日常中的美好,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教育路上。
读书,让我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写作,助我梳理教育的感悟;教书,则让我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三者早已融入我的生命,推动我不断向前。未来的路还长,但我深信:只要心怀信念,以书为伴、以学生为友,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走出一条温暖的教育之路。
我感谢书籍,它赐予我智慧与力量;我更感谢教育,它让我成为更好的人——能够以更开放、更温暖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孩子,去见证他们每一次的成长,去书写自己平凡却有意义的教育人生。
来源:掌上曲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