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约三千五百多年前,天空“哗哗,哗哗”地下着雨,有人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斗笠,又给斗笠装了一个把柄,手举着簦在雨中行走,并给这个装了把柄的大斗笠起名叫“簦”。
文/西门白甫
最早的伞不叫伞叫“簦”。
大约三千五百多年前,天空“哗哗,哗哗”地下着雨,有人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斗笠,又给斗笠装了一个把柄,手举着簦在雨中行走,并给这个装了把柄的大斗笠起名叫“簦”。
后来,有钱人将绫罗绸缎蒙在簦上,簦的重量轻了许多,防雨防晒效果好了许多,而且雍容华贵。于是,起了个名字叫伞,也叫罗伞。再后来,有钱人用竹子和檀香木做伞骨和伞柄。伞越来越贵重,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唐朝的时候,有人用普通竹子做伞骨和伞柄,把涂上桐油的纸蒙在伞骨上做成伞,不仅降低了成本,大多数人买得起,而且防晒防雨的效果更好。
在伞的启发下,皇帝在自己出行的马车上装上象征皇权的黄色圆形或方形罗伞,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也在自己的马车上装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圆形或方形的罗伞。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早已忘了自己的出身,下令庶民一律不得用罗伞。其实,也是多此一举,即便没有这个皇令,庶民们也买不起罗伞。
苏杭人是做雨伞的好手。他们将纸染上各种颜色,再画上各种图案,然后涂上桐油,制作出各种漂亮的雨伞。雨天,站在高处看,各种漂亮的雨伞像盛开的花朵,在朦朦胧胧的雨中漂流。
其实,在这个清清楚楚又奇奇怪怪,敞敞亮亮又神神秘秘的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有形的无形的“伞”无处不在。
我们头上的天就是一个巨大巨大的“伞”,这把“伞”罩着万物,罩着人类,罩着你,罩着他,也罩着我。我们都被这把“伞”罩着,并享受着这把“伞”带给我们的蓝天白云,阳光雨露,春夏秋冬,以及各种的物。
在这把巨大巨大的“伞”下,所有的生命都有自己大大小小的“伞”,河江湖海是鱼类的“伞”,山林是禽兽的“伞”,山洞是狐狸的“伞”,树木是鸟和蝉的“伞”,草丛是蟋蟀和扁担虫的“伞”,花朵是蝴蝶蜜蜂的“伞”。
在这把巨大巨大的“伞”下,人类造出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有形的“伞”。大的叫“国家”。这把大“伞”庇护着这把大“伞”下生活的富富贫贫的人。在国家这把大“伞”下,又生出各种各样的中“伞”和小“伞”。中“伞”分别被称作“郡、县”或“州、县”或“省、府、县”,亦或“省、市、县、乡(镇)”。小“伞”,那就是小区和家庭。
不知什么时候,权力也变成一种“伞”,一种无形的“伞”。这种“伞”本是用来保护好人的,但手持这种“伞”的人却用它庇护坏人。有了这种“伞”的庇护,坏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坏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这种演变为庇护坏人的“伞”彻底清除?
窗外的辽辽阔阔的天依然湛湛蓝蓝,飘飘浮浮的云朵依然纯纯白白,明明媚媚的秋阳依然热热烈烈,金金灿灿的风依然轻轻柔柔。
家里的门后也挂着两把伞,望着这两把伞,想了很多,于是,用键盘敲下上面这些不成文的文字。
来源:西门白甫精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