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解锁农产品“出山”新密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3 09:03 1

摘要:田野里搭起直播间,土特产变成“网红货”,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农牧民化身“新农人”……春日的海东大地,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农村电商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拂过广袤的田野,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激发了乡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截

田野里搭起直播间,土特产变成“网红货”,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农牧民化身“新农人”……春日的海东大地,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农村电商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拂过广袤的田野,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激发了乡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截至目前,全市输出绿色食品1840.02吨,销售收入达4906.92万元。

电商培训班开到了“家门口”

如果说打响电商品牌是推动电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培养电商产业专业队伍,则是开启电商发展后劲的“金钥匙”。

“从网店开设到产品推广,老师们讲解得非常详细,我打算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回去后把自己经营的堆绣网店再规范一下,推广到全国各地。”4月1日,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直播电商人才培训班上,前来参加培训的互助县威远镇前跃村村民陈世秀说。

当天,培训班实训室内热闹非凡。来自互助县各地的电商个体户、村民、退伍军人等30余名学员正在接受为期3天的系统培训,学习特产直播销售技能。镜头前,直播人员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海东本地的特产,直播间里,订单纷至沓来。

记者了解到,此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直播行业概述与趋势分析、视频运镜、直播技巧与营销策略、内容创作、现场直播等多个方面。培训教师采用“现场授课+实时操作”的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基础理论讲授+成功案例剖析+实战操作演练”的综合性培训模式,为学员们带来一场电商知识的盛宴。

“以前觉得直播带货很简单,真正学习起来才发现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学员们表示,通过培训,大家不仅掌握了直播技巧,还学习了如何打造个人IP、如何进行产品营销等实用技能,对未来的直播带货之路充满信心。

近年来,海东市高度重视电商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新农人培训力度,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利用网络直播和快递服务,打通当地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拓宽销售渠道,助力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农人’,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互助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韩占录表示,下一步,互助县将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帮助学员解决直播带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土乡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家庭主妇变身“美食博主”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分享我们互助最近采挖抢‘鲜’上市的蕨麻的吃法和做法……”当天,在互助县张姐特产百货店的直播基地内,该店店主张得花正在进行直播做菜。

谁能想到,原本是家庭主妇的她,当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进入了直播行业,如今却拥有了14万的粉丝。

每天上午9点,张得花都会准时出现在她的专属直播间。这个100平方米的空间被精心布置成温馨的厨房模样,灶台、调料架、食材柜一应俱全。

“最开始只是想分享家常菜做法,没想到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张得花一边处理手中的食材,一边对记者说。这位来自互助县的家庭主妇,从深入田间地头记录蕨麻的采挖,到食用方法的教学直播,凭借朴实亲切的直播风格和实用的家常菜教程,一年时间收获了10余万粉丝。

张得花直播间日常安排紧凑而规律:从当前时令农货蕨麻的美食制作到当地特色农家小吃搅团、麦仁,从农家小炒到创意料理,丰富的内容让她的直播间人气爆棚。

“最高一场卖了十多万元。”张得花笑着说。今年3月份,她的直播总营业额突破30万元,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更带动了互助县农产品的销售。

张得花也带动了当地的7名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一旁,忙碌处理订单的互助县加定镇加塘村村民白生萍说:“来直播基地打工三个月了,一个月有三千多元的工资,日常工作就是打包快递,很轻松,还管饭。”

这场从田间到“云端”的变革,不仅让山货破圈出山,更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数字浪潮中照进现实——屏幕那头,是广阔的市场;屏幕这头,是希望的田野。

农特产品“触网”出山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了城乡,畅通了产销之路。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海东市平安区的青海高原娃实业有限公司,品类繁多的高原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依据产品的出产地,有序地摆放在产品架上。

富硒牦牛肉、羊肚菌、青稞奶茶……打开该公司农副产品“832”网络销售平台,琳琅满目的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映入眼帘。

“目前,公司在‘832’全国农副产品销售平台上架牛肉、羊肉、猪肉、鸡肉、菜籽油、杂粮6类,62个品种。销售产品主要是当地的牛羊肉、猪肉、农副特产,今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总额达183万元。”该公司业务经理郭萍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832平台”立足平安区农产品资源优势,挖掘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动全市特色产业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全市农副产品知名度。同时, 也成为农产品借力,农民企业踏上“快车道”的生动缩影。

据平安区电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占卿介绍,近年来,平安区全区电商企业销售额逐年递增,电商带动全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目前,平安区重点电商企业有19家,通过淘宝、天猫、穗来邦、陶特、832等电商平台销售平安区农特产品。平安区电商销售额从2020年的2545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1070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电商销售额实现2580万元,同比增长12.85%。

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的餐桌,我市电商正在不断为全省“四地”建设注入新活力,他们就像一个个“织网”工匠,将海东特色农产品一件件陈列在这张数据“大网”之上,打开了通往全国乃至世界的大市场。(全媒体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来源:海东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