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顶级艺术品收藏领域,明代永乐青花瓷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2025年9月17日,一件罕见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将在北京大羿金秋拍卖会重磅亮相。
▼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卫星: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还有87两个数字,找到我
在全球顶级艺术品收藏领域,明代永乐青花瓷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2025年9月17日,一件罕见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将在北京大羿金秋拍卖会重磅亮相。
此盘不仅传承有序,曾为英国著名古董商马钱特(S. Marchant & Son)旧藏,更以其卓越的艺术品质和保存状态,成为本季拍卖市场最令人期待的永乐青花珍品之一。与此件拍品类似纹饰、器型的拍品也在本月香港苏富比释出,落槌价为HKD 5,334,000 ,苏富比这只同类器曾为日本著名收藏家、"鸡蛋大王"伊势彦信旧藏。这两件珍品的相继出现,不仅见证了永乐青花的持续热度,更彰显了收藏家们共同的专业眼光。
明永乐 青花花卉纹菱花式小盘
直径 20 cm.
伊势彦信旧藏
香港苏富比,9月9日,lot5040
落槌价:HKD 5,334,000
PART01
传承有序 来源清晰
LOT642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
LOT642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
尺寸:直径 19.8cm.
来源:
1.英国藏家旧藏
2.马钱特收藏,2009年释出(据发票)
3.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收藏
记录:中国嘉德,2014年5月18日,编号3574(成交价460万)
出版:《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馆藏陶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页174-175,馆藏编号5PM1062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下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318,图169
2、《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24,图1-023
3、《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兰茵主编,页60
4、纽约苏富比,2018年3月20日,编号108,成交价59.1万美元
5、《鉴古识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艺术展,香港艺术馆及敏求精舍,2025.8.30-2026.1.14
出版:北京光华路艺术馆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即本拍品
马钱特家族自1925年在伦敦创立以来,以其卓越的鉴赏能力和学术深度享誉国际艺术圈,经手的中国艺术品素以品质精良、传承清晰著称。
他们独具慧眼选择的这件永乐菱口盘,完美展现了东西方鉴藏理念的高度共识。
Marchant古董店于1925年在伦敦成立,至今近百年,专营中国艺术品,品类丰富,主营明清官窑瓷器,兼带中国古代玉器、掐丝珐琅、高古陶瓷等。
本品至今仍保留着马钱特当年的购藏发票,来源清晰可溯。我们从发票中可见,此盘原为一对,于 2009 年将之释出。
本拍品附马钱特释出发票
而同为马钱特释出的另一只永乐青花盘曾作为封面,收录于马钱特专著《Ming Porcelain》,后于2018 年3月20日亮相纽约苏富比拍卖会,最终以 59.1万美元高价成交;而本件拍品亦曾在2014年5 月18日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以460万元人民币成交,足见其收藏价值与市场认可度。
左:该拍品曾作为封面出版于《马钱特藏明代瓷器》,与本场拍品原为一对均为马钱特收藏
右:纽约苏富比 2018 年 3 月 20 日 编号 108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 成交价 USD:591,000
LOT642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
记录:中国嘉德,2014年5月18日,编号3574(成交价460万)
PART02
永乐御窑 市场表现
在市场流通领域,这件器物的珍贵性更被直接印证:全球范围内的知名拍卖行中,多次出现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同类器的拍卖记录,且每一次均以高价成交。这一现象并非偶然,既反映出市场对永乐青花“浓艳发色”“精湛画工” 的高度认可,更体现出国内外顶级收藏家对该类器物的追捧。
作为永乐官窑青花的典型代表,它早已超越普通拍品的范畴,成为衡量藏家实力与收藏品级的重要标志,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市场中得到了最直接的彰显。
从公私藏馆的资料来看,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均将其同类器物列为馆藏珍品,这一跨越海峡的共同收藏,不仅印证了该器型在明清历代皇室心中的特殊地位,更凸显出永乐时期青花工艺中“缠枝花卉纹”与“海水纹”组合的经典性,以及 “折沿菱口” 造型的独特审美价值,成为皇室青睐与历代传承的重要见证。
PART03
青花之魂 苏麻离青
明代官窑青花,大多端庄秀美,器物线条柔美流畅。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是明代历史上极具开创性的重要时期。彼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之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为手工业发展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而官窑瓷器的兴盛,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最直接的产物。
明代官窑制度在永乐时期逐步走向成熟,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杂质少,胎质细腻,胎体厚薄适度,工艺进步较大,纹饰与绘画精致,题材丰富,种类多样。作为明代青花大发展的永乐青花,其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
这件青花折沿菱口盘,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浓艳的青花发色,笔触间的结晶斑自然晕散,造就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这种独特的呈色,源自一种名为“苏麻离青”的进口钴料,而它的来源与传播,正是15世纪全球贸易网络的生动见证。
“苏麻离青”,这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名字,在明代万历年间就见于文献记载。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写道:“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
明永乐 青花葡萄纹板沿花口盘
天津博物馆藏
苏麻离青钴含量高、含铁量高且含锰量低,与中国本土钴料成分差异明显,低锰含量让青花发色纯净无杂,高含铁量则在烧制中形成黑色结晶斑,这种看似“缺陷”的美感,反倒成了永乐青花的标志性特征。
珍贵的苏麻离青仅用于官窑瓷器,其辗转传入中国,依赖于当时繁荣的陆海贸易通道:尽管传统丝绸之路在元末明初因战乱一度衰落,但郑和下西洋重新打通了中国与印度洋沿岸的海上航线,为钴料输入提供了保障。
在青花浓重处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形成 “铁锈斑痕”,俗称“锡光”;青料在釉下自然晕散流淌,如水墨在宣纸上洇开的效果。这种晕散特性意外地与中国文人的水墨审美相契合。苏麻离青在瓷面上创造的效果如同在纸上作画,使元青花瓷绘画风格潇洒豪放,笔法流畅自如,令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大为赞赏。
与清代雍正时期仿品刻意点染模仿不同,永乐青花的晕散效果是自然形成的,如同在宣纸上作画时墨色自然晕开,产生一种朦胧的水墨韵味。
上:LOT642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海水折沿菱口盘(本品)
下:清雍正 青花仿永樂花卉紋抱月瓶(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
PART04
瓷载文明 中西交融
作为官窑器物,这件青花折沿菱口盘的每一处细节,都渗透着皇家意志。其造型、纹饰、工艺,不仅是审美选择的结果,更是权力与身份的象征。从制作流程来看,它的烧造需历经“制胎—施釉—绘画—装窑—烧制”等数十道工序,每一步都要严格遵循内府制定的标准。这种严苛的管理制度,既保证了官窑器物的卓越品质,也让每件作品都成为皇权的延伸。
其菱口折沿的设计需要极高的成型工艺,十六瓣菱口均匀分布,稍有偏差便会失去对称之美。浅弧壁和宽板沿被精准模压成相等的八菱形,这种精巧的设计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体现了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工对几何美学的深刻理解。修坯精细,浅圈足处理利落,平砂底可见胎体细腻洁白,这些特征共同彰显了永乐官窑的卓越品质。
上:釉下彩绘花卉纹盘 伊兹尼克 14世纪
下: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宋代 花卉纹银六角盘
其造型并非源自中国传统瓷器,而是明显受到中东地区金属器与陶器的影响,是文化交融的直接体现。
在伊斯兰文化中,铜器、银器等金属器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其造型多以折沿、菱口、花瓣形为特色,既契合伊斯兰美学对几何对称的追求。
同时,也严格遵循“对称均衡”原则:盘心花卉居中,内壁缠枝纹环绕,折沿海水纹对称分布,尽显永乐官窑对“秩序”的追求。这种追求既源自中国传统“中庸”思想,也与伊斯兰美学对几何对称的推崇不谋而合。当两种文明的审美理念在一件器物上相遇,便碰撞出超越地域界限的艺术魅力。
器物的纹饰布局同样颇具讲究,层次分明的设计完美诠释了永乐官窑“繁而不乱”的理念:盘心绘缠枝花卉纹,内壁饰折枝莲纹,折沿处绘海水纹,外壁则以折枝花卉纹装饰。各组纹饰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视觉整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纹饰看似是中国传统图案,实则暗含对中东艺术元素的吸收与改造。以核心纹饰缠枝花卉纹为例,其藤蔓缠绕、连绵不绝的特征,象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盘上的缠枝花卉花瓣饱满圆润,藤蔓线条流畅,既保留了波斯纹饰的繁复动感,又融入中国传统花卉的写实风格,两种寓意叠加,让纹饰兼具审美价值与吉祥寓意。而折沿处的海水江崖纹,则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海浪以曲线勾勒,层层叠叠,浪尖点缀如意云纹,象征“四海升平”“江山永固”,这类纹饰常见于明清官窑器物,是皇权象征的重要载体。
这件青花盘的“跨文明”特征,本质上是永乐皇帝“天下观”的体现。朱棣自视为“天下共主”,既需通过传统纹饰彰显中华文明的正统性,又需借助异域元素展现对“远人”的包容。这种“兼容并蓄”的审美取向,与郑和下西洋的外交策略一脉相承,通过物质文化的交流,构建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