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DS技术已趋成熟 车BU副总裁江红旗再度呼吁L3 L4商用加速落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0 03:30 1

摘要:2025年4月22日,华为正式发布ADS 4.0和鸿蒙座舱暨高速L3解决方案,并宣布计划于2026年实现L3大规模商用、试商用L4,2027年实现L4大规模商用。如今,华为ADS 4作为高速L3解决方案已发布5个月,技术准备就绪,却仍在等待政策开放。

华为ADS技术已趋成熟,华为车BU副总裁江红旗智博会再度呼吁L3、L4商用加速落地

1、技术先行等待政策破局:华为L3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机遇

2025年4月22日,华为正式发布ADS 4.0和鸿蒙座舱暨高速L3解决方案,并宣布计划于2026年实现L3大规模商用、试商用L4,2027年实现L4大规模商用。如今,华为ADS 4作为高速L3解决方案已发布5个月,技术准备就绪,却仍在等待政策开放。

在9月5日-9月8日重庆智博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副总裁江红旗的发言,道出了智能驾驶行业的共同期盼。这被视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实现对西方燃油车技术超越的百年机遇,也是甩开特斯拉FSD的关键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自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2024年10月首次呼吁加快L3商用落地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

本文认为,若华为全面下场造车,未来5年内鸿蒙智行五界销量有望突破800万辆,营收达到3万亿元规模,或将超越特斯拉、奔驰和博世的市值总和。

华为在L3、L4智能电动汽车、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布局,有望重现其在智能手机市场超越苹果、三星的辉煌。

特斯拉实现2000万辆保有量、1000万辆FSD活跃用户、100万辆Robotaxi商用和100万台人形机器人这四大目标后,其市值预计将达到3.5万亿美元。

而本文认为,华为到2030年有望实现这些目标,甚至可能创造堪比英伟达4.46万亿美元市值的价值。

即便华为不下场造车,预计未来5年鸿蒙智行五界和引望营收也能达到2万亿元规模。

2、技术等待政策:华为ADS 4.0的商业化进程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副总裁江红旗在2025年重庆智博会上指出:“我们测算,在中国市场,Robotaxi将是一个万亿元级的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利润也会超出预期。”

从技术维度分析,他认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已经能够支撑高速L3在2026年迎来规模化商用,甚至城区L4部分试点商用。“到2027年,技术上也会突破L4规模化商用的能力。”

然而,华为ADS 4作为高速L3解决方案发布已近半年,监管部门仍未给出明确表态。

据了解,华为计划在9月中下旬推送ADS 4.0.1版本即高速L3解决方案(试商用),但政策环境的不明朗给商业化进程带来了不确定性。

3、标准先行:中国主导自动驾驶国际标准制定

2025年7月7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34505:2025《道路车辆 自动驾驶系统测试场景 场景评价与测试用例生成》正式发布。该项标准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测试提供了统一的国际框架。

随后,2025年9月6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正式发布《智能驾驶金字塔分级测评体系》,首次以科学、全面的维度对智能驾驶能力进行分级评价,将智能驾驶水平划分为三个清晰层级:安全基线、综合优选、极智拔尖。

这一标准由14家行业权威机构与企业联合推动,包括中国汽研、华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在首批通过测评的100多款车型中,华为鸿蒙智行家族全员斩获最高等级"极智拔尖",成为标准落地后的最大赢家。

4、行业发展不平衡:技术准备度存在明显差异

目前行业存在一个突出矛盾:华为作为技术领先者积极呼吁L3、L4早日商用,而大多数主机厂及第三方智驾系统因未突破L3技术,对推动L3商用并不积极,甚至希望延迟L3商用。

这种技术准备度的分化,使监管部门面临两难抉择。

江红旗指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智驾的技术发展进度会超过相关政策法规解锁的进度,这直接制约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5、Robotaxi:万亿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江红旗特别强调Robotaxi在2025年的重要进展和变化,认为一旦技术成熟,Robotaxi将会以极快的速度普及。他援引分析结论称,目前特斯拉市值有40%来自于对Robotaxi的估值,即特斯拉的Robotaxi估值达到3万亿元。

中国市场Robotaxi预计达到万亿元规模,行业利润超出预期。华为已经看到这一商业模式的巨大潜力,正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

6、技术演进与责任划分挑战

智能驾驶底层技术持续快速演进,从依赖算力、规则驱动,到引入端到端模型,又先后发展出VLA模型和世界模型。

江红旗还提到一个关键问题:智驾产品面临着核心芯片和大模型发展速度可能超过整车生命周期的情况。这要求解决智能硬件在整车生命周期内可更换、车载计算平台能够不断更新的问题。

L3与L2存在本质不同的责任划分难题。L2级辅助驾驶无论系统多智能,驾驶责任始终落在车主身上。而L3是"特定条件下系统接管驾驶任务",这就带来了事故责任划分的关键问题。

中国路况复杂程度高:早高峰的快慢车混行、应急车道被占用、行人"鬼探头"横穿马路等复杂场景,都为责任划分带来了巨大挑战。

7、监管环境与商业化配套

近期两部门联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直接划出红线:"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宣传,未经备案的OTA不得升级"。监管口径收紧,既是为了规范市场,也是为避免因责任界定不清引发更多纠纷。

与此同时,商业配套正在逐步完善。一些新能源车企开始推出辅助驾驶相关保险,为消费者提供额外保障,这表明行业正在为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用做准备。

8、未来展望:中国智能驾驶的发展窗口

尽管面临挑战,但智能驾驶商业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华为作为行业技术领先者,正在积极推动政策环境的优化。

江红旗呼吁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全行业应在政策法规等层面营造更为积极的外部环境。这一呼吁反映了技术先行企业对政策跟进的热切期待。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商业配套逐步完善,智能驾驶规模商用的条件正在逐渐具备。然而,政策法规的制定需要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这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副总裁江红旗在重庆智博会上的发言,指出了智能驾驶规模商用前的关键问题。技术瓶颈逐渐让位于政策法规与责任划分难题。

虽然业内对L3商用时间表存在不同看法,但技术领先的企业已经为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做好了准备。届时,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包括万亿规模的Robotaxi,才能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