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的字,无论隶楷行草,法古却又洒脱不羁。他写字,行笔看似歪来倒去,却总有那么一笔,让这个字站稳了、有型了、活起来了。
我有个朋友,年纪轻轻就成书法大家。
他的字,无论隶楷行草,法古却又洒脱不羁。他写字,行笔看似歪来倒去,却总有那么一笔,让这个字站稳了、有型了、活起来了。
他自己说,这一笔,就是“定海神针”。
文学与艺术本就是相通的,好作品就是有那么一个点直戳你的心窝子,要么让人激情澎湃,要么令人潸然泪下,要么发人深省,要么掩卷长叹。
当然,我这样的豪放派,还得大腿一拍,大叫一声:好!
上菜上菜!
作品名片
这稿子注定不是凡文。
2022年8月,重庆持续高温,部分区域连日高温达40度以上,汛期的嘉陵江干到河床裸露。山火、疫情、缺电缺水,真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大灾大难面前,重庆人民上下齐心,劲使一处,把人间冷暖、团结互助、义薄云天、家国情怀演绎到极致。
一般而言,我等粗人不喜长文,尤其评论。一是难以咀嚼,太专业的词汇、太多的引经据典,对我来说就像大米饭里面掺了炒黑豆,东西是好东西,就是嚼起来费劲;二是难消化,文字多了容易吃撑,看了也白看。
但这篇评论,我是怀着敬意去读的。
它露锋起笔:“致敬人民”这标题一下就戳中眼睛,特别好奇它将怎么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大题。
它绞转行笔:效龙门笔法,夹叙夹议,故事短小而倍感亲切,议论精炼却不失温暖,多独句成段,毫不拖沓。
令人击掌叫好处,在文章最后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在我看来无异于定海神针,来看它如何抽锋收笔:
这座城市,有巴蔓子刎颈存城、忠勇诚信的基因。
这座城市,曾遭受日军长达五年半的轰炸,但这座城市举起的标语是“愈炸愈强”。
这座城市,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红岩精神”。
这座城市,有为国家舍小家完成三峡百万大移民的“国家行动”。
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上,巴渝儿女团结一心、沉心静气、埋头苦干,交出了脱贫攻坚的硬核答卷,与全国人民一道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
……
勇于担当,负重前行,团结互助,永不言败,永远是重庆人的性格。
这一场高温,让你知道了重庆人如此勇毅坚强,负重前行;
这几场山火,让你知道了重庆人如此耿直豪爽,大义为先;
这一波灾情,让你知道了重庆人如此团结协作,守望相助。
致敬我们英雄的城市!
致敬我们伟大的人民!
可谓: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读至此,先干为敬!
奏乐!
原载于2025年09月03日“传播力来了”
作者 陈俎宇
编辑 田菊 刘娟利
一审 杨修玮
二审 陈俎宇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