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话”散场三年后,孙怡还在给大福点外卖,董子健已经拿奖拿到手软——这落差,谁看谁心梗。
“童话”散场三年后,孙怡还在给大福点外卖,董子健已经拿奖拿到手软——这落差,谁看谁心梗。
先别急着站队。
把镜头拉近,你会发现故事比热搜词条复杂得多。
先说资源。
当年孙怡被嘲“靠婆婆进组”,婚后确实片约暴涨,可细看合同,女主戏全是小成本甜宠,片酬低、档期赶,婆婆真要给资源,怎么不塞个大制作?
反倒董子健,一离婚就接了《蛮好的人生》,央八收视破2,转头又凭导演处女作去东京抱回奖杯。
有人说是“离了才开挂”,不如说婚姻里他早被家庭戏份分走太多精力——现在不过是把欠自己的补回来。
再说孩子。
大福三岁前,孙怡推掉三部古装女一,理由是“不想错过女儿第一次翻身”。
听起来像营销话术?
直到《我家那闺女》拍到她凌晨收工回家,大福举着用彩纸糊的“嫁衣”冲过来——那纸裙子皱得离谱,胶水还粘着米粒,孙怡当场红了眼:“妈妈没给你买过公主裙,你倒先给我做嫁衣了。
”这段没被剪辑,因为连跟拍导演都偷偷抹泪。
最扎心的是外婆。
孙怡妈妈每天五点起床给大福煮粥,再骑电动车送她去幼儿园。
镜头扫过厨房,灶台边贴着张A4纸:周一西红柿鸡蛋面,周二虾仁西兰花……字迹歪歪扭扭,是孙怡写的,她确实不会做饭,但把外卖单研究成了Excel表格,哪个店少盐、哪家店送胡萝卜丁,标注得比剧本还细。
董子健那边呢?
被拍到带大福逛商场,小姑娘要抓娃娃,他一口气买了200个币,结果一个没抓上来。
最后去隔壁店买了现成玩偶,大福却抱着空游戏币盒子不撒手:“爸爸陪我玩的时候,比娃娃重要。
”这话后来被写成热搜词条,但没人知道,那天其实是孙怡发烧,董子健临时带娃,才让女儿有了“爸爸专属日”。
网友最爱问:离婚对孩子伤害多大?
大福用橡皮泥捏了三个小人,左边是妈妈,右边是爸爸,中间是自己。
她给小人按了磁铁,一靠近就“啪”地粘在一起。
孙怡有次直播不小心露出来,弹幕瞬间安静——原来孩子早就用自己的方式,把碎掉的童话拼成了新的形状。
至于孙怡的“复出”,别信什么“借娃卖惨”。
她去《再见爱人》当观察员,第一期就怼嘉宾:“别拿孩子当不离婚的借口,真过不下去,孩子比大人敏感。
”说完补了句,“但离完婚,得先学会给孩子点外卖时备注‘不要葱’。
”全场爆笑,后期却剪进正片,因为这就是无数单亲妈妈的日常——狼狈又真实。
现在再看那段婚姻,像极了两条交叉线:相遇时火花四溅,分开后各自延伸。
董子健的奖杯和孙怡的外卖单,都是他们给大福的答案:爱不会消失,只是换了形态。
下次再刷到“单亲妈妈惨兮兮”的通稿,不妨想想大福的橡皮泥——有些团圆,不需要同框。
来源:雪中欢乐拍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