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驻村书记、村干部跃跃欲试,连网络主播也打起“蹭饭”的主意。有摄影师跟拍、工作人员跟随,到村民家像去视察工作;上门自带大包小包、成箱成件,给群众带来麻烦……这样作秀,“蹭”了流量,却将群众越推越远。
转自:天津日报
河南省鹿邑县范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端着碗到村民家“蹭饭”的视频火了后,一直热度不减。从今年6月到现在,跟风的也有很多。
一些驻村书记、村干部跃跃欲试,连网络主播也打起“蹭饭”的主意。有摄影师跟拍、工作人员跟随,到村民家像去视察工作;上门自带大包小包、成箱成件,给群众带来麻烦……这样作秀,“蹭”了流量,却将群众越推越远。
被点赞的从来不是“蹭饭”本身,而是放下架子的真诚。不得不说,“蹭饭书记”是懂得追赶潮流的。除了陪伴老人,他还把村里的彩椒酱、芝麻盐、菊花等农产品带到全国网友面前。这与之前村干部在花海跳舞、文旅局长使出十八般武艺送家乡上热搜,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乡村到都市,从地方物产到特色文化,各地都有不少看家宝贝。把特色资源变成致富产业,需要因地制宜创新打法。给土特产创造“更多人看见”的机会,这也是“蹭饭”的另一个效应。
模仿也好,借鉴也罢,跟风“蹭饭”如果只借到“形”却丢了“魂”,不仅不会带来正向作用,还可能陷入东施效颦的尴尬。如果是为作秀去的,自然不会把关注点放在百姓的真实需求上,更不会在意群众镜头外的脸色好不好看。切实为百姓着想,才能明白流量该从哪里来。
精心编排的虚假表演,带不来持续的关注度,而真心到底有几分,百姓心里有把度量尺。少些“浓妆艳抹”、多些“本色出镜”,少些浮躁心理、多些脚踏实地,才能以真心换真心,用实干赢得信任,留下好的口碑。
来源:新浪财经